朱由校的文化水平堪忧,他是如何批阅奏折的?
说到朱由校,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公元1620年的明朝,真是祸不单行,一个国家一个多月连丧两帝,统治了48年的明神宗逝世了,夹着尾巴做了大半辈子皇太子的朱常洛终于扬眉吐气,登基上位,可惜满腔的兴奋还没来得及施展,仅仅一个月后就逝世了。好在朱常洛虽然驾崩,但毕竟还有儿子,于是大明朝即将迎来一个另类的统治者。
“文盲”天子匆匆上位,奏折难看
朱常洛逝世后,大臣们稳住心神后,拥立了其长子朱由校继位,这就是明熹宗。虽然朱由校是正了八经的皇孙,自己的父亲又是太子,但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自己父亲朱常洛一直不受明神宗的宠爱,因此连累的这位皇长孙在宫中也是备受冷落,直到十几岁时还没受过正规的教育,文化水平比“文盲”稍微强点,事态发展就是这样造化弄人,这样的一位“文盲”皇帝在一连串的变故中匆匆被推上了皇位。
抛开帝王家的权谋之术暂且不谈,一位皇帝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首先得具备看奏折的能力。或许很多人觉得这个很简单,只要认字就行,但其实不然,古时候大臣们文化水平高,上奏都是用文言文写的,大多在写奏折时,都是文采飞扬,引据经典,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才华。
太监辅助,双方凭想象处理政事
朱由校虽然不是不认字,但在文化水平堪忧的状态下,去看大臣们写的这满满的之乎者也,对朱由校来说这些更像是一种催眠曲,但是作为一个皇帝,遇到这样的问题总要解决。为了解决这个看奏折的难题,朱由校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就是找几个太监来,把奏折念给他听,太监们的文化水平有多高,完全可以想象的出来,假如真的高就去参加科举而不是入宫当太监了。在这些太监们的帮助下,成功地将自己的文化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虽然还是很差劲,但起码比自己当初一个人研究的昏昏欲睡时好多了。
有一次,江西巡抚平定叛乱,成功后给朝廷上奏报捷,朱由校叫来太监何费来给他朗读奏章,何费作为一个太监,肚子里的墨水本就不多,所以在念的时候就将其中一个词“追奔逐北”读成了“逐奔追比”。朱由校自己听的也是满头雾水,就问何费这个“逐奔追比”是怎么个讲法,何费只能假装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地解释道:“逐奔”就是打了败仗被人追着逃走,“追比”就是追求搜刮赃物。朱由校听完后大怒,结果倒霉的江西巡抚就受到了无妄之灾。其实这句话原本的意思是,形容军官为了平息战乱,四处征战,极为辛苦。
就这样,朱由校与太监们在处理朝政时,都用到了这种不拘一格,“凭空想象”的处理方式,时间一长,便露出了马脚。大臣们看到朱由校亲手写的诏书往往字迹潦草,文理不通,错别字也是一大堆,慢慢都知道了朱由校的文化水平竟然是这种程度。
心灰意冷托忠贤,大明江河日下
于是群臣纷纷上奏要求皇帝潜心修学,朱由校看到自己的把戏被拆穿,说不出是愤怒还是羞愧,也许两者皆有,本来对当皇帝这件事上朱由校就没多大的兴趣,群臣又来拆穿自己好不容易想到的好点子,于是在心灰意冷之下,干脆把政事一股脑的全部交给宦官魏忠贤处理,自己躲到深宫里去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去了。
但魏忠贤的文化水平,还不如朱由校,朱由校好歹还能认识几个汉字。可是魏忠贤早年家境贫寒,根本不识字,属于彻底的文盲。这样一来魏忠贤借助处理公务之名,铲除异己,扩充势力,造成了朝中阉党与东林党口诛笔伐,使得原本就江河日下的明朝更加腐朽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