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与司马家族的最后一次决战,寿春之战结局如何?
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三国,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尽人皆知的名句:“既生瑜,何生亮”,这自然是小说家言。揆之真实历史,这句话应当改成“既生亮,何生懿”,才比较符合实际情况。诸葛亮身负经天纬地之才,怀抱复兴汉室的满腔热望,六出祁山费尽移山心力。
谁知诸葛亮时乖命蹇,偏偏又碰到一个强劲对手:司马懿。诸葛亮号称“卧龙”,司马懿则有“潜龙”之称,两人的才干半斤八两,只在伯仲之间。任凭诸葛亮攻如猛虎,怎奈司马懿守如泰山,最终让诸葛亮北伐大业无结果而终。
然而这只是诸葛与司马两大家族的第一次碰撞,而非最后一次。三国时代是诸葛家族发展的鼎盛时期,诸葛家的子弟遍及三国,手握兵权,占据要津。而司马氏则逐渐窃夺魏国大权,成为魏国的无冕之王。因此诸葛亮死后,两大家族之间依然免不了再度交手。
01
公元249年,魏国少帝曹芳在位期间,司马懿悍然发动“高平陵之变”,从此掌握了魏国大权,少帝曹芳沦为傀儡。当时魏国朝臣中,相当一部分人仍然忠于曹魏,他们对司马懿的犯上作乱之举极为不满,但忌惮于司马懿的威名,隐忍未发。
公元251年,司马懿病死,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接盘魏国,继续独揽大权。魏国忠于曹魏的势力由此开始进入活跃期,在各地频频掀起反对司马家族的武装反叛。寿春之战就在此背景下爆发了。
02
魏国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出身琅琊诸葛氏,是诸葛亮的同族兄弟,历任魏国荥阳令、尚书郎、御史中丞、扬州刺史、昭武将军等职,长期镇守淮南一带。
在司马家族篡夺魏国大权的整个过程中,诸葛诞的态度最初不甚明朗,摇摆不定。公元255年,魏国大将毋丘俭、文钦占据寿春,发动叛乱,司马师司马昭出兵讨伐,诸葛诞还曾出兵协助司马氏平定叛乱,并因功被封为山阳亭侯,继续镇守寿春。
但他并非司马氏的核心圈子中的人物,却手握重兵坐镇一方,司马昭对他并不太放心。加之司马昭大肆排除异己势力,诸葛诞的很多军中好友都被清洗,因此很不自安。
公元257年五月,司马昭下令,调诸葛诞回京担任司空。诸葛诞骤然紧张起来,认为这是司马昭准备向他下手的信号,于是当即决定,以寿春城为基地起兵反叛。司马昭早有防备,立即派遣重兵围攻寿春。诸葛家族与司马家族的最后一次对决——寿春之战由此拉开帷幕。
03
诸葛诞在寿春经营多年,为此战做好充足准备。他把淮南淮北之地的精兵全都聚拢在城中,同时储备了足够一年所需的粮草,“敛淮南及淮北郡县屯田口十余万官兵,扬州新附胜兵者四五万人,聚谷足一年食”。
此外,为了确保打赢这一仗,诸葛诞派儿子诸葛靓赶赴东吴接洽投降事宜,表示只要东吴出兵助阵,他愿把寿春献给东吴。吴主孙亮闻讯大喜过望,简直是肥猪拱门,平白能得到十余万精兵和寿春重镇,简直是求之不得,因此对诸葛诞大力支援。从战前态势来看,诸葛诞确实有很大把握打赢这一仗。
老谋深算的司马昭,也看出了寿春之战不好打,稍有不慎,轻则导致诸葛诞逃脱,重则导致寿春落入东吴之手,落个鸡飞蛋打一场空。于是,司马昭调集重兵,“督中外诸军二十六万众,临淮讨之”。
但是,26万人马的集结调动需要时间,就在这个空档里,吴国方面的第一批援兵3万人,在文钦、全怿、全端等名将带领下,已经抢先一步进入寿春,协助诸葛诞,使得寿春城防力量大为加强。到此时为止,战局对诸葛诞一方仍然非常有利。
04
司马昭抵达寿春前线后,面对棘手局面,很快做出应对措施。他一方面派遣大将王基和陈骞把寿春四面合围,并在城外挖掘环城壕沟,把寿春包围的滴水不漏,日夜猛攻。同时,派大将石苞等人在外围组成强大的机动兵团,阻击吴国后续援军,彻底切断吴国与寿春之间的交通线。
激烈的寿春攻防战,一直持续了九个多月。攻守双方不分昼夜展开鏖战,寿春城上下,“弩矢及石雨下,死伤者蔽地,血流盈堑”。虽然城池暂未失守,但局面逐渐对诸葛诞一方越来越不利。
首先城中的将士伤亡严重,存粮也越来越少,却由于内外交通线被切断,一直无法得到补充,士气人心逐渐低落。诸葛诞和文钦等人,也意识到再持续下去,一旦存粮耗尽,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先后组织六次突围,但司马昭一方防范严密,六次突围全部失利。
吴国方面派出的第二批、第三批援军,拼命想杀开一条血路进入城中,但都遭到司马昭的外线兵团的迎头痛击,损兵折将被迫撤回,只得放弃了救援寿春的计划。
05
司马昭的军事才能显然胜过诸葛诞一筹,寿春之战至此大局已定。城中的诸葛诞一方,“城中食转少,外救不至,众无所恃”,眼看大势已去,城中将士开始大批叛变投敌。
诸葛诞的心腹将领蒋班、焦彝,率先领兵出城投降司马昭,连吴国的援军将领全怿等人,也带领本部人马出城投降。诸葛诞与文钦也发生激烈内讧,文钦被杀,文钦之子文鸯也带领本部人马出城投降。诸葛诞手下将士四分五裂,众叛亲离。
当年二月,寿春守军终于全线崩溃,被司马昭攻破。诸葛诞在乱军中仓皇出逃,被司马昭生擒,当即斩杀。寿春之战以司马家族全胜而告终。至此,蜀国丞相诸葛亮已在234年去世,吴国丞相诸葛恪在253年遇害,魏国的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258年遇害,辉煌一时的诸葛家族,全部凋零殆尽,就此退出三国历史舞台。了解更多诸葛司马两大家族恩怨,请阅读《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