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郭嘉谁更胜一筹?诸葛亮的一个弱项恰恰是郭嘉的强项!
诸葛亮与郭嘉谁更胜一筹?诸葛亮的一个弱项恰恰是郭嘉的强项!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割据混战时代。随着东汉王朝统治的崩解,汉献帝沦为有名无实的傀儡,四方英雄并起,逐鹿中原。曹操、刘备、孙权,先后在乱世中崛起,成为当时最具竞争力的三大武装集团。
曹操、刘备、孙权之所以能三分天下,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都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在辨识人才、引进人才、驾驭人才方面都有自己独到之处。魏蜀吴三国,也因此成为三国时期优秀人才的“集中营”,众多才智过人、勇武绝伦的谋臣猛将,为各自主公竭忠尽智,使得魏蜀吴得以称霸一方。
蜀汉的人才群体中,当以诸葛亮为翘楚之辈,出将入相,文武全才,文能治理国政,武能带兵出征,特别是在刘备死后的一段时间内,蜀汉内忧外患危如累卵,全靠诸葛亮独撑危局,尽显一代名相风采。
而曹魏人才群体中,当属郭嘉最为卓越。郭嘉有两大特点非常超群出众。一是他惊人的预判能力。郭嘉总能在纷乱复杂的乱局中一眼看清事物本质,对未来局势发展做出精准预判,用料事如神来形容他是实至名归。就这一点而言,诸葛亮的才能比起郭嘉并不逊色。
但郭嘉的第二个特点,则让诸葛亮相形见绌,自叹不如。在这一点上,郭嘉要比诸葛亮强太多太多,因此这一点既是郭嘉的强项,也正好是诸葛亮的弱项。如果诸葛亮能达到郭嘉的这个长处的一半水准,则一统三国的很可能是蜀汉。
郭嘉的这个特点是:富于冒险精神。郭嘉投奔曹操之初,曹操也还只是中原地区的一个小军阀,面对其他军阀集团并不占太大优势。有的军阀比如河北袁绍,实力甚至还要强于曹操。在这种背景下,曹操经常会面临险境危局。
而每当险境危局来临,郭嘉必定会提出风险最大但获利也同样巨大的方案。建安五年,曹操处在河北袁绍和徐州刘备的南北夹击之中,一时进退失据。曹操想挥师南下,先灭掉实力较弱的刘备,但又担心会被袁绍抄了后路,因此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郭嘉当机立断,主张按照“先弱后强”的打法,出兵南下攻击刘备。至于袁绍,郭嘉认为完全不用担心,“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袁绍多疑善变,行动迟缓,即使来进攻也必然是首鼠两端,走一步看一步,只要曹军速战速决干掉刘备,袁绍必然不敢出手。事实果真完全按照郭嘉的预测,曹操一举击溃刘备,剪除心腹大患,袁绍始终没敢出动。
建安十二年,辽东实力强大的乌桓部族兴盛一时,屡屡出兵南下,袭扰曹魏边境,对曹操后方构成很大威胁。曹操想出兵攻灭乌桓,又担心南方荆州的刘表和刘备会乘虚而入,因此游移不定。
郭嘉再次拍板定案,建议立即出兵北上攻击乌桓,刘备即使想来偷袭,懦弱多疑的刘表也不会让他来,只管放心。曹操将信将疑,结果直到平定乌桓,刘表和刘备也没出动一兵一卒。在进击乌桓过程中,郭嘉嫌曹军行动迟缓,坐失良机,提议全军抛弃辎重,轻装疾行,果真打了乌桓一个措手不及,大获全胜,平定辽东,两次冒险换来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相比之下,诸葛亮在这一点欠缺的不是一点半点,他的一大弱点就是严重缺乏冒险精神。“诸葛一生唯谨慎”,真是一点不假。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六出祁山之前,老将魏延建议用兵应该奇正结合,诸葛亮带领大军虚张声势,正面佯攻,吸引曹魏主力,他则带领一支五千人的精兵,偃旗息鼓穿越秦岭小径子午谷,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有极大可能一举攻克魏国西北重镇长安,进而拿下整个关中,蜀汉战略格局就将焕然一新。
但诸葛亮却顾虑重重,连5000人级别的失败风险也不敢面对,拒绝了魏延建议,非要老老实实坚持正面进攻,想“十全必克”,结果六出祁山几乎是白忙一场,劳师远征却收获极为有限,几乎寸土未得。
诸葛亮不敢冒险,成为他的一大短板,严重制约了他本人的才智发挥和蜀国的未来前途。然而在兵凶战危的战场上,冒险精神是一个指挥员克敌制胜的必备素质,过于追求安稳妥当,会固步自封,固然避开了风险,也会丧失很多战机。以追求胜利为目的,和以避免失败为目的,会导致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
诸葛亮的智谋与郭嘉半斤八两,但冒险精神欠缺太多,因此如果二人在战场上相见,诸葛亮必定不是郭嘉对手。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诸葛亮是公元201年开始辅佐刘备,郭嘉在207年病逝,两人曾有过6年的交集碰撞期。六年期间,郭嘉辅佐曹操几乎是所向无敌的节奏,而诸葛亮这六年恰恰没有一次像样的战绩,就是铁证。直到郭嘉死后,诸葛亮才如蒙大赦,开始显露身手。
要问为何诸葛亮的冒险精神不如郭嘉,其实说穿了也很简单,刘备的蜀汉起步晚底子薄,在三国之中地盘最小,人口最小,经济实力和军备实力都最弱,因此赢得起输不起,诸葛亮才会顾虑重重,逐渐养成了保守谨慎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