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有恩于谯周,他为什么却力劝刘禅降与魏国‍?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谯周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历史上诸葛亮有恩于谯周,那么他为什么却力劝刘禅降与魏国‍?请听我详细道来。

  谯周自小是贫苦出身,对于穷人家孩子早当家的思想更是深刻,而在承担家庭重任之下,谯周仍然艰苦读书,企图以自己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换取荣华富贵,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所以,谯周打小便有着自己高远的追求。

  很快,谯周的机遇到来了,当时的诸葛亮跟着部队来到谯周所处的家乡,此时身居丞相的诸葛亮一眼便看中谯周的才华,便直接调任他为军中的劝学从事,教导将士们对学术上的认知,不再成为只会武力的莽夫,在谯周的教导下,军中教育十分有成效,而谯周也算是开始了属于自己的仕途之路。

  而直到诸葛亮任命蒋琬为益州大将军时,谯周便开始跟随其任职为典学从事,将益州内的学者进行集中,商讨学术上的研究,长期以来,谯周在学术上的研究更为精进,也就有了对学问的新高度。

  直到刘禅成为太子之时,谯周被诸葛亮看中其在学问上的突破,认为其能力足以教导刘禅礼节和学术的学问,很快,在诸葛亮的推荐之下,谯周成为了刘禅身边的文臣,任职为担任仆,后来在教导刘禅十分有成效时,再次任职为家令,对刘禅进行政治上的教导,教导刘禅在政治中的学问。

图片.png

  相比贫穷时的谯周来说,在职场上的顺风顺水,造就了一段新的人生,迎来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之路。但在后期,因为邓艾偷袭蜀国内地,导致了国内一片杂乱,此时的刘备早已驾崩,而诸葛亮也已经在北伐当中病逝。

  此时,执政的统治者即位,也就是刘备之子刘禅,而在刘禅的决定下,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也是这个决定改变了社会的局势,其中与谯周的关系密不可分!

  谯周力劝刘禅降与魏国‍

  对于谯周来说,蜀国对自己是有着大恩大德的帮助,谯周应当感恩戴德才是,为何是谯周与刘禅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呢?

  据史料当中记载,蜀国在面对局势危机的情况时,朝中正在裁决对策,谯周便在朝中发表应当让君主主动投降魏国,这也导致了蜀国的灭亡。

  由于主动将国家送给魏国,为此,魏国国君封谯周为侯,给予高官厚禄,但对于反叛者来说,自然可以光明正大地接受这样的奖赏,但是谯周的对于魏国的封赏却是十分抗拒,仿佛是被迫接受一般,这也就是谯周为什么被世人所争议的点。

  对于将国家献与魏国,但却不想因为接受魏国的封赏,成为卖国贼,这显然很是矛盾。在翻阅史料当中,可以了解到,当时在刘禅即位时,国家的实力不断衰减,即使谯周不断劝谏刘禅要励精图治,要进行国家建设,但醉心于享乐的刘禅,怎么会听进去,于是,终日荒于朝政,导致了国力由盛转衰。

  面对魏军的攻势,刘禅立马慌了神,但此时做什么已经无事于补,所以刘禅想着不然转投他国,进行庇护,防止此时被魏国所灭,便带着文武百官,在朝中商议是投入吴国为好,还是转入南中的帐下为好,正当朝堂之上不断热议时,刘禅内容也纠结万分,令刘禅十分苦恼,但“不如投入魏国手下”的声音在朝堂之上独树一帜,令众朝大臣顿时安静,停止讨论。

  再看看堂下是谁?——正是谯周,刘禅问其缘由,谯周便回道,如若蜀国投于吴国,势必要成为其手下之臣称之,且相比于魏国,吴国的势力实属不够看,不如直接选择势力最大的魏国进行依靠,以便换取一方水土的诸侯之位。

图片.png

  真执意要投入吴国,魏国灭吴是时间问题罢了,与其受到两次称臣的侮辱,不如直截了当一点,而转投南中更是不可取,南方地区皆属于蛮夷之地,时常会处于战争,各国无法顾及自身,若到了南中,谁能保证蜀国众人能够安身立命于南中!

  此番言论下来,刘禅众人对于投入何地时拿不定主意,便依照谯周之言,举国投入魏国怀抱。

  谯周行为争议‍

  谯周劝谏君主投降魏国的事迹很快传开,甚至在史料当中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记载,面对投降后,魏王赞许谯周对于国家统一的贡献,对其进行嘉奖,甚至一直传召其上朝领赏,但谯周一直以染病相拒,内心对于蜀国亡的愧疚,毕竟作为养育自己的国家,亲自葬送在自己的劝谏当中。

  自此谯周的历史争议不断,有认为其做的正确,在国家危急时刻,为国家选择最为合适的出路和最好的打算,以减少国家百姓深受战乱的侵扰,也使得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得以加速完成。

  但也有人认为,其作为臣子和一个国家的百姓,劝谏君主投降是一件十分可耻的事情,在国家层次上算是一个千古罪人,而刘禅听信臣子的建议将国家政权双手奉上换取荣华富贵的行为来说,对帝王是一种侮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