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没有除掉刘禅身边的小人黄皓呢?
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没有走隆中时出就将自己与“管仲、乐毅”,下顶决心要做出将入相的人物,最后的历史也表明他也往着自己说的去做,从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千古对开始,一路上帮助刘备先得荆州再得益州,最后创造了蜀汉政权,实现了他的初步构想,虽然最终没能统一三国,实现匡扶汉室得意愿,但执掌蜀汉十多年间,南平蛮夷,六出祁山,接着五伐中原,最终命陨沙场,算是没有辜负他们年轻时那一腔抱负。
诸葛亮早年失去父母双亲,十几岁时跟随叔叔去南方逃避战争来到荆州,叔叔因病去世后不久,他就不得不亲自谋生,而在闲暇时间努力学习,他很有天赋,无论是是儒家经典、兵法典籍还是奇门遁甲之书,他都能够融会贯通,深解其中的奥义,并发誓要成为像管仲、乐毅这样的杰出人才。但是他周围的人只觉得他是夸夸其谈,只有他最好的朋友徐元直等人认可他的能力和志向。
诸葛亮迟迟等到27岁出山,主要是因为他在观察和寻找合适的人。凭着他的志向,如果是出山,必须成为主公帐下的第一谋士,但这并不容易做到。当时,他本来可以凭借与刘表的血缘关系直接进入荆州的权力层,但一来刘表手下人才济济,二是刘表是个昏弱之主,所以他不想去。除了刘表,当时也可转向曹操和江东两大阵营的人,但这两个阵营的主公都非常能干,在这两个谋士如云阵营中,诸葛亮必定会有一席之地的,然而做不到人中龙凤,所以他最终选择了刘备,因为刘备是个能干的人,又是一个缺乏人才辅佐的潜力股。
正因为两人因为相互需要,因而真诚团结,他帮刘备打下了三分天下,作为回报,刘备也顺理成章地让他成为蜀汉为第一功臣,两人的关系也可谓是君臣楷模。刘备死后,他接管了朝廷的大局,一面治理内政,一面厉兵秣马,由于国力的限制,他五次向曹魏挑战,但都失败了,他也因为过度劳累而死在了前线。我们知道诸葛亮临终时做了一系列的安排,如指定接班人、安排退兵等,计杀魏延等。
我们知道魏延死于谋反之罪,但事实上,这是欲加之罪,如果他想造反,早就可以投降曹魏,而且战败后也不会向汉中方向逃跑。而他守护汉中十多年,这场战斗,是蜀汉的一大支柱,他的死实际上让刘禅损失了很多,而且后来的历史也表明,对政权最有害的是宦官黄皓,而不是魏延,那么他为什么要杀魏延却放过宦官黄皓呢?原因让刘禅很胆寒。
首先,魏延是不得已才除掉他,虽然诸葛亮也相信他的忠诚,但是魏延的的脾气非常暴躁性如烈火,而且和他的同僚一直都相处不好,当时他表示不愿撤军,如果军权掌握在他手中,他肯定会带领军队进行北伐,结果是蜀汉最后一批精英输了,所以孔明不得不设计杀其次,黄皓当时只是一个普通的内侍,并没有像后来那样祸乱朝政,即使诸葛亮真的足智多谋,也不知道后来的刘禅会不会宠幸这样一个被宦官。
诸葛亮的人生是完美的。他作为一个臣子尽了自己应尽的职责,也得到了他作为一个臣子所能获得的所有荣耀,几千年来一直受到后世人们钦佩和推崇。但他毕竟也是人,总会有判断失误的时候,比如他设计除掉魏延就是一个大败笔,因为实际上有更好的办法来处理魏延的问题,不至于让蜀汉失去这样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