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为什么姜维没有得到刘禅的重用呢?

  诸葛亮一生有三个弟子,除了姜维勉强算得上是麒麟儿外,其他两个都上不了台面。

  姜维本是魏将,他的父亲姜囧是曹魏时期天水郡的功曹,在抗击羌人时战死,被曹魏厚恤。姜维接了父亲的班,做了天水郡的治安大队副队长。诸葛亮第一个北伐时期,天水郡的太守马遵眼看蜀汉兵锋强劲,居然逃跑了,太守跑了就跑了吧,他又害怕姜维等人投降蜀汉,既不通知姜维等人,又在姜维跑来投靠的时候,城门都不开。

  姜维没有办法,只能被迫投降了诸葛亮。诸葛亮对姜维非常的看重,不但逐渐提升他的职位,让他慢慢从治粟都尉一直干到了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而且诸葛亮还给朝中的蒋琬写信推荐姜维。那一年,姜维才27岁。

  27岁的姜维一直在诸葛亮帐下,诸葛亮也视之为弟子,每次北伐都会带着姜维,让其随着学习、成长。

  诸葛亮死后,姜维并没有得到蜀汉刘禅的重用,这里面有个重要原因:姜维没有荆州背景,而且还是曹魏降将。姜维的身份决定了他无法进入蜀汉的权力中心,他一直作为蜀汉的军中柱石镇守北部,抵御羌、氐族和防御曹魏进攻。

image.png

  姜维一生都致力于北伐,他北伐的次数高达11次,远比诸葛亮多得多,但是成效却甚微,甚至都不如诸葛亮有成果,他终其一生就是为了完成恩师诸葛亮的北伐心愿。

  即使到了蜀汉灭亡之后,姜维依然没有放弃,他假意投降钟会,怂恿钟会用川自立,挑起钟会与司马昭的决裂,他向乘机复辟蜀汉,只是在最后的关头,事情败露,一代麒麟儿姜维将星陨落。

  纸上谈兵的马谡

  如果说姜维是诸葛亮的“武弟子”,那么马谡就是诸葛亮的“文弟子”,这一文一武在诸葛亮的心里的地位都很高,甚至马谡的地位比姜维都高。

  马谡是刘备时期重要谋臣马良的弟弟,两兄弟都是荆州人,在蜀汉集团属于根正苗红的荆州派,哥哥马良受到刘备的重用,弟弟马谡对于诸葛亮来说,亦徒亦子,既是徒弟又像儿子。

  马谡非常善谋,他一直在诸葛亮身边担任参谋,给诸葛亮出谋划策,而且在很多的战役里马谡的计谋和战略都非常的精妙。比如,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就是马谡极力劝说诸葛亮攻心为上,杀戮为末。诸葛亮采取了马谡的建议,最终平定南蛮,至此南方少数民族再也没反过。

  马谡虽然多谋,却无法取得很高的地位,原因很直接,他没有战功。在东汉末年那个年代,一切荣耀和爵位必须是要用战功换取的,马谡从未独立带兵打仗,根本没有机会建功立业。

image.png

  没有功劳,即使是丞相诸葛亮也无法破格提拔。机会来了,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的时候,给了马谡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对诸葛亮来说几乎就是起了私心,专门让马谡去立功的。

  这个机会就是守街亭,只要马谡领兵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在街亭大道上安营扎寨,挡住曹魏援军就算大功一件。这件事儿根本就不需要有多大的战争经验,更何况诸葛亮还给马谡派了一名持重老成的副将王平辅佐。

  诸葛亮以为万无一失,没有想到从未上过战场的马谡却心高气傲,既然不听诸葛亮的号令,放弃驻扎大道,反而据山而守。后来的故事大家都清楚,被曹魏名将张郃围山而攻,马谡大军大败而归。

  街亭失守,直接导致了诸葛亮的北伐失败,蜀汉无奈撤军。只能当参谋的马谡唯一做了一次将军,却将自己的恩师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自己也落个身首异处。

  伤仲永诸葛瞻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亲儿子,少年成名,虽然诸葛亮在他十多岁的时候就死了,但是这十多年还是给自己的亲儿子传授了不少兵法。

  诸葛亮死后,诸葛瞻备受蜀汉朝臣的追捧,甚至连后主刘禅都认为诸葛瞻具有其父风范。诸葛瞻在朝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甚至连权臣黄皓都得对诸葛瞻礼遇有加。

  诸葛瞻头顶诸葛亮儿子的光环,他其实也和马谡一样,只能纸上谈兵,从未经历过实战。

  蜀汉末年,邓艾偷袭阴平,绕过了镇守剑阁的姜维,攻下了涪城,只要打下绵竹就一马平川的直扑成都。必须要有一路人马镇守绵竹,诸葛瞻主动请缨前往绵竹狙击邓艾。

  满朝上下都对诸葛瞻充满信心,既因为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有其父必有其子,又是因为邓艾三万军队疲师远伐,只要将绵竹的山道一守,邓艾军队就只能在山上啃草。这是一场很容易的狙击战。

  诸葛瞻率领蜀汉最后的精锐来到了绵竹,他不但没有守山道,更没有镇守绵竹县城,反而要在空旷野地里与邓艾大军进行对攻战。如果诸葛亮知道了,肯定要从棺材里爬出来扇他儿子的耳光。邓艾大军巴不得与蜀汉军队立刻决战,诸葛瞻率领的所谓成都精锐怎么能够对抗邓艾那帮战场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老兵油子呢?

  战争结局毫无悬念,诸葛瞻父子战死绵竹,成都再无可战之兵,后主刘禅无奈投降,蜀汉灭亡。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