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去世后,哪3位朝廷重臣被刘禅下令处死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去世前后,刘禅为何连杀3位朝廷重臣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亮去世后,被刘禅下令处死的3位朝廷重臣,分别是刘琰、李邈、杨仪,其中杨仪有自知之明,知道刘禅有想杀他的想法了,自己就自杀了,省去了刘禅的动手步骤。至于刘禅为何要处死这3位重臣,实际上这就是刘禅的聪明之处了,刘禅可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小绵羊,人家是皇帝,杀伐果断,虽然整体上不如刘备,但是经过刘备和诸葛亮的调教,刘禅本身也不是啥善茬!
刘琰这个人,基本上可以算是刘禅的“皇叔”了,他和刘备很早就相识了,在蜀汉的地位非常高。当刘备还在豫州时,就已经征召刘琰为从事了。由于刘琰这个人和刘备同宗同姓,且善于交谈,所以刘备经常带着刘琰参与各种应酬交际,可以说刘琰在刘备集团的资格非常老,且深受刘备信任。由于刘琰属于刘备集团的元老人物,且又是刘禅的叔叔辈人物,所以刘禅最开始对刘琰其实是非常尊重的,封刘琰为都乡侯,之后又屡次给刘琰升官,最终升到了车骑将军的职位。
按理说刘琰地位这么高,刘禅需要他的支持,应该和他关系不错,为何刘禅会选择杀掉刘琰呢?实际上这件事情说起来完全是刘琰的问题,怪不了人家刘禅。
《三国志》:十二年正月,琰妻胡氏入贺太后,太后令特留胡氏,经月乃出。胡氏有美色,琰疑其与后主有私,呼卒五百挝胡,至於以履搏面,而后弃遣。胡具以告言琰,琰坐下狱。有司议曰:“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琰竟弃市。自是大臣妻母朝庆遂绝。
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刘琰和刘禅的仇怨都是因刘琰的妻子胡氏而起。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正月,刘琰的夫人胡氏进宫向太后祝贺新春,太后专门下令留下胡氏陪伴。这其实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情,因为自刘备死后,太后寡居宫中,十分孤独,而刘琰的夫人胡氏很可能与太后是认识的,两人聊得来,也就多相处一段时间了,这本身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是太后亲自下令刘琰妻子留下的。
可是刘琰这边却不依不饶,他认为妻子胡氏在宫中呆了一个月,肯定和刘禅有染,毕竟宫中就只有这么一个男人,于是逼问胡氏。子虚乌有的事情,胡氏哪里敢承认呢,又不甘心被刘琰侮辱抛弃,于是直接把刘琰这事给捅出来了,这一下刘琰可就倒了大霉了。你竟然敢怀疑皇帝和你的老婆有染,你这不是侮辱刘禅吗?刘禅脾气再好,那也不能让你这么侮辱吧?而且刘禅年纪多大,胡氏年纪多大,刘禅要啥样的美女没有?何必跟大臣的妻子胡搞?刘琰此举简直就是在侮辱刘禅的品味。
你说这种事情,你私下里瞎想想没人管得了你,可是现在这事被胡氏给捅出来了,那不就是逼着刘禅自证清白?刘禅不杀你,那不就是心中有愧吗?最终,刘琰被判在闹事中执行了死刑,而自此以后,大臣的妻子母亲入朝庆贺的习惯也被取消了。事情的最终结果是刘禅以雷霆手段判了刘琰死罪,还了自己一个清白,维护了刘家的权威。从刘禅的处理方式来看,他绝对不是大家想象的一样,是一朵白莲花,人家也是有脾气的,有威严的。
看完了刘琰的最终结局,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大家最关心的事情,看看刘禅和胡氏俩人究竟有没有事情?
一、太后的命令
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胡氏之所以留在宫中,完全是因为太后特意下令。所以说,刘禅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胡氏会留在宫中,胡氏很可能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太后在一起的,女人嘛,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刘禅胆子再大,也不敢去太后宫中拿人吧?太后也不是吃素的,如果刘禅真有小动作,估计是瞒不过太后的。而从众人的反应来看,很明显,这事发生的几率极小。
二、诸葛亮还活着
胡氏留宿宫中之时,诸葛亮还活着,而诸葛亮本人,对刘禅的教育和管教是极为严格的,此时的刘禅根本不敢有丝毫松懈,哪里敢去触碰大臣的妻子?而且据史书记载,刘禅身边有很多诸葛亮的人,他们负责呆在刘禅身边,提醒警示刘禅,可以说,刘禅的一举一度诸葛亮都是知道的,所以说,刘禅和胡氏之间根本不可能有事。
综合以上两点来看,胡氏和刘禅之间应该是没事的,刘琰完全是在诽谤刘禅,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刘禅处死刘琰时,诸葛亮并没有出手阻拦,这咋拦?换成诸葛亮,估计也会弄死刘琰,太没眼力见了,瞎搞!
李邈原本是刘璋手下牛鞞长,刘备入主益州后,李邈投降,被刘备任命为了益州从事。之后李邈又多次升官,成为了丞相参军、安汉将军。原本李邈和诸葛亮关系还是不错的,不过在马谡一事上,两人产生了矛盾。街亭之战,因为马谡不听调度,被魏军击败,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功尽弃,所以诸葛亮想要诛杀马谡,以儆效尤。李邈为马谡求情,结果遭到了诸葛亮的拒绝,还被诸葛亮给遣回了蜀地,估计也是自此以后,李邈埋下了对诸葛亮仇恨的种子。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蜀汉失色,众人哀悼,刘禅更是穿着白色衣服为诸葛亮举行哀悼仪式,而就在这种时候,李邈不合时宜的提出了奏疏。
《华阳国志》:十二年,亮卒,后主素服发哀三日。邈上书曰:“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后主怒,下狱诛之。
诸葛亮于蜀汉有大功,深得蜀汉人心,结果人家还在办葬礼,李邈就上书诽谤诸葛亮,说诸葛亮是弄国的权臣,希望刘禅处理诸葛亮,这让刘禅非常愤怒。虽说诸葛亮在世时,对刘禅非常严格,但那都是为了蜀汉的前途着想啊,如果诸葛亮真想要篡夺蜀汉,那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可是人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汉贡献了一生的力量。这种忠臣怎能容忍别人亵渎?而且还是在葬礼期间!李邈此言,其心可诛!
当时的刘禅,对诸葛亮还是非常有感情的,对诸葛亮这个相父还是非常尊敬的,哪能容忍别人如此污蔑?而且当时的朝堂,刘禅其实还没有完全掌控权力,诸葛亮经营蜀汉这么多年,留下了大量的心腹,如果不严肃处理李邈,这些人会怎么想?一旦诸葛亮有罪的这种风声放出去了,那些手握重权之人,可是能够威胁到刘禅的。所以说,从刘禅处死李邈的做法来看,刘禅这个人还是非常看得清局势的,做起事情来,还是非常高明的。
杨仪之死,估计很多人都是比较了解了。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在临死之际,将兵权交给了杨仪,命令杨仪统军回蜀,而并没有将兵权交给魏延,实际上就是担心魏延一心北伐,并非司马懿的对手。且不说诸葛亮的这个担心正不正确,就诸葛亮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魏延给坑惨了。他明知杨仪和魏延二人不和,是死对头,还把大军交给杨仪,这不是逼着魏延有所行动吗?最终魏延起兵进攻杨仪,被杨仪诛杀。而杨仪领军回到成都后,原以为会受到重用,接替诸葛亮的位置,结果事情出乎意料。
杨仪回到成都后,刘禅虽然对他安抚有加,但是并没有把诸葛亮的权位交给杨仪,而是给了蒋琬。这让杨仪非常愤怒,经常私下里抱怨,结果他抱怨的事情又被费祎捅到了刘备那边,最终杨仪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
《三国志》: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刺史。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
其实从诸葛亮对刘禅的建议和费祎给刘禅打的小报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比较好玩的事情,那就是这些人都并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得那么伟光正,他们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杨仪自己嘴巴臭,乱说话。当他被刘禅宣布流放后,他并没有接受教训,仍然上书诽谤,言辞激烈,最终惹怒了刘禅,被下令捉拿,而杨仪也自知无路可逃,最终选择了自尽。
在处理杨仪这件事情上,刘禅其实做得还算是不错了,杨仪说的那些话,本身就已经是死罪了,但刘禅最终还是饶了杨仪一命,也算是刘禅的仁慈。只不过杨仪不知进退,仍然上书诽谤,最终获罪自杀,这可完全怪不得刘禅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