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骂死王朗是真的吗 历史上的王朗又是怎么样的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王朗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里面有一幕精彩剧情,乃是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每次在看三国演义小说看到这一回目时,都不禁感叹诸葛亮之口舌犀利,不愧是当初舌战群儒之人,堪称嘴强王者,仅凭一根舌头就能够杀人。

image.png

  94版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这一幕也被唐国强老师所精彩演绎,非常还原原著了,后来,在弹幕网站兴起后,骂死王朗这一片段又在网络上红了起来,引起了无数鬼畜大神们的再创作,给网友们带来了欢乐。

  当然,和诸葛亮的空城计一样,骂死王朗也是罗贯中的虚构,目的除了能够再一次神话诸葛亮外,主要还是给篡夺大汉江山的曹魏以唾骂,不过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是王朗而不是其他人被骂死,历史上真实的王朗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image.png

  汉末三国时期的经学大家。

  王朗本名叫王严,是今山东临沂郯城人,王朗早年曾拜出身弘农杨氏时任太尉的杨赐为师,可以说是师出名门。

  杨赐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名臣,精通儒学,王朗跟随杨赐学习儒家经典,后因通晓经学被拜为郎中,杨赐去世后,王朗为其弃官服丧。

  王朗与其子王肃同为经学大家,其子王肃更是经学流派“王学”的代表人物,在西晋,“王学”曾一度压倒东汉经学大家郑玄创始的“郑学”流派。到了唐代时,王肃作为二十二先贤之一配享孔庙。

  王朗本人学识渊博,乃是后世经学流派“王学”创始人,以给儒家经典注释而闻名,其代表作有《春秋传》、《周易传》、《孝经传》等,其中《周易传》还被当时的曹魏政府列为学习《易经》的人的考核内容。

image.png

  乱世中亦心向汉室

  王朗在弃官服丧后曾多次拒绝官府征辟,后来是陶谦举其为茂才,才重出官场,在徐州担任治中从事,在此期间,王朗和徐州别驾赵昱一同建议陶谦遣使向献帝进贡,以表示对汉室的支持。

  因此,王朗在当时是心向大汉王朝的,后来汉献帝因陶谦支持汉室而升陶谦为徐州牧,王朗也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在作为会稽太守期间,王朗勤政爱民,在面临孙策大军攻取江东之时,亦毫不畏惧,多次击退孙策的袭击,后来在会稽被孙策攻陷后,王朗虽被迫投降,但却拒绝为孙策效力。

  直到曹操向汉献帝上表征辟王朗,王朗才决定来到许都,任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应该说,这个时候的王朗还是以大汉臣子自居的,他明知孙策凶猛,仍顽强抵抗,城破后又拒绝为孙策效力,为何?因为在王朗心中,自己乃是朝廷命官,是要为大汉保境安民的,所以熟读儒家学说的王朗在此时还是恪守忠君爱国的信念的。

image.png

  位至三公的曹魏重臣,魏太庙二十六功臣之一。

  在进入许都为官后,王朗也逐渐得到曹操父子的重用,在曹操的魏国时代曾历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并且与钟繇同以治狱而知名。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任命王朗为司空,司空是当时朝廷的三公之一。在作司空期间,王朗曾多次为曹丕献策,曹丕也都采纳了他的计策,应该说曹丕是极为敬重王朗的。

  曹丕在当皇帝后,时常出外打猎,经常到了半夜才回宫,王朗于是上疏劝谏曹丕,从此,曹丕再也没有半夜回宫了,说实话,这很像一个长辈说教晚辈要早点回家一样,但是曹丕没有因此生气,虚心接受了。

image.png

  公元227年魏明帝曹睿继位后,升王朗为司徒,封为兰陵侯,次年,王朗去世,不过并非是死于与诸葛亮的骂战,罗贯中写诸葛亮骂死王朗主要是因为这一年正好王朗去世了,在公元228年去世的曹魏重臣只有曹休和王朗两人,因此只好让王朗来成就诸葛亮的神话。

  王朗死后被谥为成侯,安民立政曰成,这是一个好的谥号。王朗虽然最终还是做了曹魏朝廷的官,没有像荀彧一样至死忠于汉室,只能说王朗是高明的人,荀彧是高尚之人。

  公元243年,王朗作为曹魏二十六功臣之一配享太庙,他是第二批从祀太庙的功臣,同时期一同入太庙的还有曹休、曹真、陈群、张辽等。

  王朗作为曹魏朝廷的三朝元老,深得曹操父子的信任与重用,曹丕更是评价他:“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足可见王朗之才。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