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终前发布命令,为什么魏延没有执行呢?

  公元234年2月,经过三年的整兵备战,诸葛亮亲率蜀国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4月,蜀军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扎营寨。

  蜀军跋山涉水,军粮准备不足,魏国大都督司马懿抓其要害,率领魏军背水修营,想以持久战消耗蜀军粮食,令蜀军自行撤退。时间来到了8月,就在魏蜀两军僵持之际,诸葛亮却因过度劳累而病倒在床,就此,僵局被打破。

  一、诸葛亮临终前发布命令,但魏延不执行

  诸葛亮在五丈原因病去世,在临终前,他深知自己一旦不在,司马懿必定会率大军来攻,而目前蜀军是无法敌得过司马懿的大军。于是,诸葛亮召集下属进行讨论,并明确要求全军撤退,对于魏延,诸葛亮则让他为蜀军断后。可是,魏延并不认同诸葛亮的安排,他觉得,
诸葛亮死就死了,北伐的计划是无论如何不能被打断的。还有一点就是,私底下,魏延认为自己是比杨仪功劳大、资历高。

  因此,当部队开始撤退时,便出现了杨仪和魏延同时进军的情况,而且二人都向成都派出信使,说是对方要行叛乱之事。魏延虽然勇武,又精通兵法,但是,这一次魏延的死却是极其简单,当他率军前往南谷口,被王平追上,在王平一番言语之下,魏延率领的士兵便纷纷投降,无奈,魏延只能孤身逃跑,但很快就被马岱斩杀。

image.png

  二、魏延喜欢和诸葛亮对着干,不是诸葛亮的核心人物

  在诸葛亮执政期间,杨毅,费毅,蒋琬,姜维等人是诸葛亮的核心,而魏延总是喜欢反驳诸葛亮,一直在与诸葛亮对着干。

  在北伐战争中,魏延反复提出与诸葛亮相反的观点,其实客观来看,魏延是一个很有想法、很有主见的将军,但是这样的将军,自不会被诸葛亮所喜。

image.png

  而且,诸葛亮和魏延的军事观念也有很大的出入,一次,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他只需5000精兵便可直取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则率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最终两军会师于潼关。但是诸葛亮为人太过谨慎,他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便否决了魏延的提议。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诸葛亮的战略中并没有攻略长安的意图,他的目标是先取凉州,再步步蚕食魏国。但不管诸葛亮是因为何种原因才拒绝魏延,总之魏延已经开始心生不满,也是从现在开始,魏延认为诸葛亮过分谨慎,后人也把这作为魏延以后谋反的理由之一。

  三、魏延活着,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魏延是诸葛亮阵营的坚决反对者,他的理念和诸葛亮更是格格不入,但即使他资历深厚,也很难干预蜀汉的军事事务,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诸葛亮活着。只有诸葛亮才能压得住魏延,倘若诸葛亮不在了,魏延就会变成一颗失控的炸弹,随时可能会爆炸,因此,诸葛亮深知,魏延注定会是蜀汉最不稳定的因素。

  即便魏延能征善战,但也有极大的可能将蜀汉拖下水,再加上魏延一意孤行的性格,诸葛亮对他就更不放心了。魏延在投奔刘备之前,把他原来的主人韩玄一刀杀死,诸葛亮对此的评价是:“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背叛过第一次,就有可能会有第二次,也难怪诸葛亮要除掉魏延。为了蜀汉不遭受毁灭性的灾难,魏延只有身死,诸葛亮才能安心,才会放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