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真如传说中那么厉害吗?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为何他五次北伐,最终也没能重整汉室江山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关于诸葛亮的传说脍炙人口,这些事迹都被罗贯中写进了《三国演义》,流传后世。不过也有人对诸葛亮的才能表示质疑,尤其是他的军事才能。他们认为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如果真的像传说中那么厉害,早就北伐成功,一统天下了,何至于五次北伐都未能成功。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一、诸葛亮一生唯谨慎。

  当年东晋的桓温伐蜀,遇到了一位诸葛亮手下的老兵。他问这位老兵,诸葛亮最大的优点是什么?这位老兵慢慢地回答道,其实诸葛亮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优点,只是自己从没有见过如同诸葛亮一样行事稳妥之人。桓温当时对此不以为然。可是他回去后想起这句话,左思右想,不能入睡。确实,诸葛一生唯谨慎,在这一点上世上没难有人能够超越诸葛亮。

  诸葛亮这样为人处世,与他的性格有关。我们从诸葛亮的生平可以看到,凡是诸葛亮经手的事情,极少听说出过差错。他在与刘备相见时,就为刘备提出了《隆中对》的战略方案。这个方案时间跨度大,地域辐射广,可是让人惊奇的是,这个方案却几乎实现了。

image.png

  只是因为诸葛亮离开荆州,关羽执行《隆中对》战略不力,造成了荆州之战的失败。荆州被东吴夺取,关羽和他的那支北伐主力军队也一同丧失了。如果关羽严格按照诸葛亮的规划,与东吴搞好关系,等待时机。不需要一年时间,曹操和吕蒙就会双双毙命。这个时候,刘备集团分两路北伐,就可能统一天下。

  我们从诸葛亮的周密谋划的战略方案,就能够看出诸葛亮做事严谨小心的特点。在他亲自掌握军权,发动北伐的时候,这种特点更是表露无疑。他在北伐时,拒绝魏延的奇袭潼关的建议,就是因为他不想冒险,想要与敌人正面交锋,来获取胜利。敌人也看出了诸葛亮的这个特点,采取了坚守不出,对峙消耗诸葛亮的战略。

  而诸葛亮英年早逝也与他的性格有关。诸葛亮在派使者去司马懿的军营,送巾帼来刺激司马懿,想要逼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盛情款待诸葛亮。他问起诸葛亮日常的饮食起居,使者回答说诸葛亮对罚二十以上的事情都要亲自过问,一天吃的饭不过数升。司马懿听后说,诸葛亮食少事烦,难以支撑多长时间。

  果然,诸葛亮在与司马懿相持百余日后,病逝于五丈原。当时的人们劝说诸葛亮不要过于劳累,诸葛亮回答说,不想辜负先帝的嘱托。其实更深的原因,还是他生性谨慎的原因,生怕北伐出现差错。正是因为追求稳妥,所以诸葛亮带兵打仗不喜欢冒险。他所打的仗,一般都是四平八稳,无懈可击的。这当然制约了诸葛亮的作战效果,使得诸葛亮与曹魏的交锋,最终多以撤退收场。

  二、诸葛亮的作战方式受到了限制。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他对自己的文治武功都很自信。不过,在历史上诸葛亮真正指挥作战,是在益州之战后期,亲自率领荆州军队入川开始的。在此之前,诸葛亮担任军师中郎将,主要的职责是镇守治理后方,保证刘备作战足食足兵。

  这是因为刘备本身就是一位枭雄,他和手下的关羽、张飞等人都是久经沙场的猛将。在当时刘备阵营中,不缺乏能征惯战的将领,缺乏的是治国理政的人才。诸葛亮的加入,正好弥补了刘备阵营的缺陷,使得它拥有了逐鹿天下的能力。

image.png

  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的实力迅速扩大。尤其是刘备获得荆州作为立足点后,诸葛亮马上担负起治理地方的重任。不久,刘备阵营就发展成为让曹魏和东吴不可小觑的势力。在刘备夺取益州后,诸葛亮又担负起建设蜀中的任务。曹操的谋士刘晔对诸葛亮的评价是,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

  但是在夷陵之战后,蜀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刘备阵营接连遭受惨败,多年积累的军事实力毁于一旦。诸葛亮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接任张飞的司隶校尉职务,开始身兼文武两职。他在成都开设军营,重新训练军队。在诸葛亮的努力下,蜀汉重新建立了十万军队。诸葛亮就是率领这支军队,开始了南征和北伐。

  在魏蜀吴三国中,蜀国的军事实力是最弱小的。即便是数量这么少的军队,诸葛亮在每次北伐时,还要留下三分一在国内以防万一。正是因为蜀国军队数量有限,诸葛亮才不敢放手一搏。在街亭之战中,蜀军遭受的损失并不算大,这就让诸葛亮感到十分心疼。

  诸葛亮率领的这支军队不但数量少,而且在最初这支军队的实战经验少得可怜。由于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的惨败,蜀军中的精兵强将都损失殆尽。诸葛亮训练的军队虽然戎阵整齐,号令严整,可是这支军队缺少作战的骨干。这是蜀军在街亭之战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诸葛亮为了弥补蜀军的这个缺陷,专门以八阵图来训练蜀军。在蜀军掌握八阵图后,便立于不败之地。不过,由于蜀军的机动力低,也很难击败以骑兵见长的魏军。正是由于蜀军的兵力和战斗力的硬伤,使得诸葛亮不能采取奇袭的战术,只能寄希望与敌人正面交锋取胜。这就使得诸葛亮在北伐中多次和固守的敌人打成对峙,最终只能撤退了事。

  三、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着一个成熟的过程。

  诸葛亮多次发动北伐,也打得对手避而不战。可是在《三国志》上评价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才,优于将略。有人据此认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足,是他北伐不能成功的原因。其实,这个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着一定的偏差。

  在历史上,诸葛亮带兵打仗的时间并不长,而他打的败仗也是屈指可数的。诸葛亮在刘备时期,主要是被刘备当作萧何使用的。用刘晔的话来说,就是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并没有让他带兵打仗。直到张飞去世后,诸葛亮才接替了张飞的司隶校尉的职位,开始执掌兵权。在此之后,诸葛亮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他的治理国家的才能,和管仲不相上下,这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可是他自比乐毅,则因为在刘备时期没有表现的机会,无法让大家加以评价。直到诸葛亮亲自掌握蜀汉军权,指挥南征北伐的时候,大家才对他的军事才能有所了解。

image.png

  如果从诸葛亮的军事生涯来看,他的军事能力是有着一个提高的过程的。诸葛亮本身具备有过人的军事能力,不过这种能力在刘备时期还处于书本知识方面。由于诸葛亮主要负责足食足兵的工作,缺乏战场实战的机会,这使得诸葛亮编组训练军队十分出色,可是战场指挥能力相对欠缺。这就是《三国志》中说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的原因。

  在诸葛亮的五次北伐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了这一点。诸葛亮第一、二、三次北伐,是诸葛亮汲取实战经验的过程。在这些战役中,诸葛亮从最初的失败,到逐步掌握战场主动,作战风格逐渐成熟。等到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时,他的作战风格已经成熟,发展出了一套克敌制胜的战术。

  等到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已经强大到让对手不敢正面交锋的地步。他率领的蜀军,在敌人的控制区来去自如。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坚守不出,忍受着诸葛亮的肆意侮辱,眼看着诸葛亮的军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屯田。这种情况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观。

  甚至在诸葛亮去世撤军的时候,司马懿在追击的时候,还被蜀军虚张声势的反击吓退。从此,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对敌人的震慑何等强大。连他的对手司马懿在参观过诸葛亮遗留下来的军营遗迹后,也不由得叹息说诸葛亮是天下奇才。

  可惜的是,天不假年。诸葛亮在五十四岁的时候,就因为积劳成疾而去世了。如果诸葛亮的寿命再多几年,他很可能就可以实现重整汉室江山的理想。那个时候,就没有人敢再质疑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了。

  结语:

  在诸葛亮的军事生涯中,有过失败,也有过胜利。不过,他对曹魏发动了五次北伐,都没有能够成功。这使得有人对他的军事能力产生了质疑。其实,这种情况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既有诸葛亮的主观原因,也有着外界的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就是诸葛亮接手的蜀汉政权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政权,多年积累的军事实力丧失殆尽,一切都依靠诸葛亮白手起家,从头再来。由于蜀军的兵力和战斗力有限,使得诸葛亮不能冒险一搏。主观原因就是诸葛亮谨慎小心的性格,让他不愿意冒险。再加上诸葛亮亲自指挥作战的时间短,军事指挥风格也需要一个提高的过程。

  这就使得诸葛亮在北伐时,一边作战,一边汲取经验教训。通过多次北伐后,诸葛亮的军事风格终于在第四次北伐时趋于成熟。在第五次北伐中,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造成了敌人的恐慌。可惜,诸葛亮积劳成疾,早早病逝于五丈原。如果诸葛亮能够再多活几年,实现他重整汉室江山的理想也未可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