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当初就在刘表的眼皮底下 刘表为什么不用诸葛亮

  对刘表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陈寿在评价袁绍、刘表时,将其二人相提并论:“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三国志·刘表传)。这里“有才而不能用”定有所指,就刘表而言,似乎应指诸葛、庞统、王粲等人。这些人物被历史证明,都是经天纬地超一流人才,为何就在刘表眼皮子下面而未能被启用?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问题主要出在刘表身上。但史料有限,我们只能分析如下:

  首先,刘表拥地自保,不求进取的心态决定了他“有才而不能用”。刘表自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为荆州刺史、荆州牧,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3年),统治荆州18年之久。史称他“招诱四方,威怀兼洽,其奸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关西、兖、豫学士王者盖有千数,表安慰赈赡,皆得资全。遂起立学校,博求儒术。”他还妥善安置了因战乱而流入荆州的10余万家关中百姓,组织他们开发地广人稀的南方丘陵山区。在东汉未年社会大动荡时期,荆州“开土遂广,南接五岭,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沃野千里,士民殷富。”刘表做为一方诸侯,当时是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但是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他的部下献策:“袁、曹并争,两雄相持之时,天下安危全在于将军。将军若欲有为,可乘其破弊起兵。若不然,亦应支持一方。”但刘表狐疑不决,错过战机。以至于曹操平定北方后,扭头挥师南下,不费一兵一卒便占领荆州首府襄阳。刘表拥地自保,是出于平庸,还是出于维护一方平安,不得而知,但问题是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拥地自保是极不现实的。你不吃他,他就吃你,是那一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刘表的拥地自保政策是他“有才而不能用”的决定因素。拥地自保与唯才是用并不矛盾。这里应该看到刘表不思进取的心态,才是导致他“有才而不能用”的根源。

  其次,刘表心胸狭窄,多有疑忌的品质,决定了他“有才而不能用。”刘表政权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为荆楚的大族豪强,如蒯良、蒯越、蔡瑁、庞季、张允、黄祖、文聘等,他们是荆州政权的核心,是刘表依靠的主要力量;二是荆楚名士,如韩嵩、宋忠、刘先、邓羲等,他们是刘表争取团结的对象;三为外来流移人士,如傅巽、王粲、弥衡等,他们只是点缀,量少而不受重用。从人才总量上讲,刘表治下的人才甚至没有益州的多,更不用说和曹操、孙权比。从人才质量上看,刘表手下几乎没有特别优秀的人才。这种局面的出现,与刘表心胸狭窄有很大关系。

  《三国志·刘表传》中说:“刘备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刘备当时虽为丧家之犬,但刘备是何等人物,刘表未必不知,连曹操也不得谓叹刘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先主传》)。可是,刘表对刘备猜过多,甚至不敢让刘备住在襄阳城中,把他派驻在前线新野,当做一般将领使用。后来事实证明,刘备并没有对荆州政权有什么野心。刘表对韩嵩的态度亦是如此。韩嵩等人审时度势,以为刘表应投靠曹操。刘表在蒯越等心腹的劝说下,勉强接受了这一建议,并派韩嵩联络曹操。韩嵩认真履行使命,回来复命时,被刘表怀疑得了曹操什么好处,险遭杀身之祸,若不是刘表之妻蔡夫人劝谏,韩嵩就成了刘表的刀下之鬼。《英雄记》关于张羲的一段记载,也充分说明了刘表不能容人:“张羲先作零陵,桂阳长,甚得江、湘间心,然性屈强不顺,表薄为其人,不甚礼也。羲由是怀恨,遂叛表焉。”王粲说:“士之避乱荆州者,
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三国志·王粲传》)。所以,陈寿在给刘表作传时评价说:“表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实在不为过也。

  再其次,刘表的人才观有问题,重视有名份的人,忽视青年人,从而导致“有才不能用。”批评刘表一点也不尊重人才,似乎有点怨屈他。比如刘表对庞德公的态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庞德公是襄阳名士,德高望重,刘表仰幕已久,数次延请庞德公出仕,均遭拒绝。刘表对弥衡的态度亦是如此。弥衡是当时名闻天下的狂士,连曹操也奈何不得。曹操象扔垃圾一样,把弥衡送与刘表。刘表喜欢弥衡的文才,以之为上宾,“文章言议,非衡不定。”然而不久,弥衡故态复萌,刘表这才知道弥衡是一颗难以下咽的苦果子,只好将弥衡送给了黄祖。可见,刘表并不是不尊重人才,亦不是不想得到人才,而是他太注重有名望的人,以至于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才。这就导致了人才群就在他眼皮子之下,他视而不见的情况。比如王粲,少年出名,客居襄阳十余年,刘表却以王粲相貌不佳而不重用。除王粲外,当时在襄阳的有一大批杰出青年:诸葛亮、庞统、徐庶、孟公威、崔州平、石广元等,这些人当时都年青,也没有什么名气,所以,根本就不在刘表视野之中。

  以上所说,是以刘表不善用人的角度,说明刘表未用诸葛亮。但是,如果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思考,即诸葛亮不愿效力刘表,那么,刘表未用诸葛亮的问题就更好理解了。诸葛亮少年时随叔父投靠刘表,17岁时叔父去世,诸葛亮随即脱离刘表,躬耕隆中,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诸葛亮对刘表没有过多的直接评论。他在《隆中对》中曾对刘备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其主”应指刘表,这里即蕴含着诸葛亮对刘表的评价。诸葛亮对刘表的看法,当然应是他自己多年观察的结果,但也不排除庞德公,司马微等人对他的影响。前文已表述庞德公对刘表的态度,在此故略之。那么,司马微是如何评价刘表的呢?在《世说新语言语篇》注引《司马徽别传》中说:“徽字德操,颖川阳翟人。有人伦鉴识,居荆州。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谈议时人。”除庞德公,司马徽之外,潜、杜袭、和洽对刘表也有贬辞:“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裴潜语)“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阽危,必有谗慝间其中者。”(和洽语)

  诸葛亮一生谨慎,尤其在择主的问题上,他有着苛刻的条件:那就是具有雄才大略,审势度势,·礼贤下士,以复兴汉室为已任的一代英主。刘表居安自保,充其量是个据守一方的军阀而已,诸葛亮怎么可能将自己的前途,命运,特别是自己的政治抱负,寄托给这样一个人呢?

  历史注定刘表不会用诸葛,诸葛也不会选择刘表。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