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当上皇帝之后 朱棣是怎么对待朱标的其他儿子的
对朱标的后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并且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在这场战役中,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都城应天(今南京)。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那么,问题来了,朱标一共有五子,除了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如何处理其他四人的?
长子:朱雄英
朱雄英(1374年12月1日-1382年6月12日)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孙、明兴宗朱标嫡长子、明惠帝朱允炆的异母兄,生母是孝康皇后常氏。作为太子朱标的长子,朱雄英于洪武七年十月二十七日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按明朝“居嫡长者必正储位”的规定,朱雄英本来可以作为皇太孙的他于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死去,只活了八岁,葬于钟山(今南京紫金山)。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朱雄英夭折的话,皇太孙的宝座,应该就轮不到朱允炆了。相对于朱允炆,朱雄英作为皇太孙,无疑是朱元璋更加合理的选择了。
次子:朱允炆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继位为帝。作为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确实在削藩等措施上有些操之过急了,不过,建文帝朱允炆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所以也不能说是一位毫无作为的皇帝。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朱允炆的下落终成为一件悬案。
换而言之,谁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烧死。在此基础上,;后来对他的帝业抱同情心的历史学家们都说他乔装成和尚逃离南京。当时官方的记载当然只能说皇帝及其长子已死于难中;否则,燕王就不可能名正言顺地称帝了。总的来说,朱允炆最后的真正命运仍然是一个谜,也即属于下落不明的情况。并且,对于朱棣在位时推动的郑和下西洋,有说法认为也是和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有关。
三子:朱允熥
朱允熥(1378年11月29日—1417年9月),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太祖之孙、明兴宗朱标嫡次子,虞怀王朱雄英的同母弟,明惠宗朱允炆异母弟,常遇春的外孙。公元1402年,朱棣登基称帝之后,朱允熥被降封为广泽王,居漳州。同年九月,朱允熥被召还,废为庶人,禁锢凤阳。也即明成祖朱棣虽然没有直接杀了朱允熥,但是,因为他是朱允炆的兄弟,所以自然会对朱允熥严加防范。永乐十五年(1417年),谷王朱橞诈称蜀府崇宁王朱悦燇为“建文君”,意在谋反,朱允熥遂于是在同年暴卒,年仅39岁。因此,在笔者看来,对于朱允熥的死因,自然还是存在一定争议的,也即其去世的方式,实在存在蹊跷之处。
四子:朱允熞
朱允熞(1385—1414年),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太祖之孙、朱标第四子、明惠宗同母弟,生母是吕太后。公元1402年,朱棣登基称帝,朱允熞被降封为怀恩王,居建昌,同年九月,朱允熞与三哥吴王朱允熥俱被召还京,废为庶人,禁锢凤阳,约公元1414年卒。对此,在笔者看来,就朱标的四子朱允熞,应该获得了善终的结局。不过,因为被朱棣严加防范,朱允熞的日子,自然是非常凄凉的。
五子:朱允熙
朱允熙(1391-1406年)明兴宗朱标与继室吕皇后所生的第三子,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1399年,朱允熙被封为徐王。到了公元1402年,朱棣登基称帝后,朱允熙被降为敷惠王,和母亲一起居住在懿文太子的陵墓。两年后,也即公元1404年,朱允熙被改封为瓯宁王,世奉懿文太子之祀。公元1406年,朱允熙的府邸火灾,他也被烧死,时年16岁,谥号哀简。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朱允熙是建文帝兄弟中最年轻就离世,也是唯一一个在永乐年间获得谥号的一个。总的来说,在笔者看来,太子朱标一共有五个儿子,除了长子夭折之外,另外四个儿子,都经历了明朝初期的靖难之役。因为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败,其他三个儿子自然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能获得相对较好的结局。换而言之,在朱棣的严加防范之下,朱标的这三个儿子显然不能过着正常藩王的日子,甚至可以说连普通人都做不了。当然,整体上来看,明朝历史上的藩王,只要没有被造反所牵连的话,最后的待遇还是相对丰厚的。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