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贵为天子,为什么把太子送去做人质?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为了加强信任、消除隔阂,经常采用质子的方式,将国君的儿子作为人质,送往另外一国作为人质。按理说,质子制度应该是两个平等政权之间的一种外交手段。可是谁也没想到,开创这项制度的居然是身为周天子的周平王!那么,周平王为何要将自己的儿子当成人质呢?感兴趣的网友们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根据史料的记载,周平王在位时期,郑武公、郑庄公先后担任周王室的卿士,可是周平王却信任虢公忌父,有意任命他为卿士。郑庄公就向周天子询问此事,对此周平王一口否认。在这种情况下,周平王与郑庄公之间进行了一次交换人质的行为,“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身为天子,周平王的这种行为绝对是自降身份!分封制、宗法制是周朝的两大支柱,从分封制的角度来说,郑国是周朝的封国,周平王是君,郑庄公是臣,双方是君臣关系;从宗法制的角度来说,周平王是周王室的嫡系,属于大宗,而郑庄公是周王室的支系,属于小宗。所以说双方的地位很悬殊,可是周平王为何却自降身份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别看周平王是天子,但他从继位那天开始,就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他继位的合法性不足,换言之很多诸侯国压根就不承认他!事情还得从周平王的父亲周幽王说起。周幽王在位时期,宠爱褒姒,就废掉了王后申后以及太子宜臼(即周平王),改立伯服为太子。
太子宜臼的外祖父申侯闻讯非常生气,于是联合缯国、许国以及犬戎,共同对付西周,之后杀死了周幽王,扶持宜臼为天子。不过当时周平王并没有得到天下诸侯的认可,与此同时,虢公翰拥立周幽王的弟弟王子余臣为天子。也就是说,当时的天下出现了两位天子,一个是周平王,另一位是周携王。
周平王虽然是周幽王的儿子,但他毕竟道义有亏,毕竟父亲周幽王之死与他有关,所以天下诸侯都瞧不起这位天子。可是周平王实力有限,不仅没能得到天下诸侯的承认,更无法消灭周携王。直到公元前750年,晋文侯出兵袭杀携王,才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可是即使如此,周平王依然没有得到大多数诸侯的承认。
在这种情况下,晋文侯、郑武公、秦襄公保护着周平王东迁洛邑,这才成为周朝正统的天子。按理说晋文侯是周平王的“保护神”,可是仅过了一年,晋文侯就死了,自此晋国陷入内乱,几十年无暇顾及周王室。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郑国距离洛邑最近,而且还是周王室的旁支,因此郑武公就做了卿士。
三年后郑武公病死,郑庄公接替父职,继续担任周朝的卿士,把持东周的大权。此时的周平王既需要得到郑国的拥护,也想摆脱郑国的束缚,于是他打算任用虢公忌父。事情败露后,周平王怕得罪郑庄公,于是与郑国进行交换人质的行为。这件事标志着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国更加瞧不起这位天下之主了。
参考资料:1.《左传》;2.《史记》;3.《清华简系年》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为了加强信任、消除隔阂,经常采用质子的方式,将国君的儿子作为人质,送往另外一国作为人质。按理说,质子制度应该是两个平等政权之间的一种外交手段。可是谁也没想到,开创这项制度的居然是身为周天子的周平王!那么,周平王为何要将自己的儿子当成人质呢?
根据史料的记载,周平王在位时期,郑武公、郑庄公先后担任周王室的卿士,可是周平王却信任虢公忌父,有意任命他为卿士。郑庄公就向周天子询问此事,对此周平王一口否认。在这种情况下,周平王与郑庄公之间进行了一次交换人质的行为,“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身为天子,周平王的这种行为绝对是自降身份!分封制、宗法制是周朝的两大支柱,从分封制的角度来说,郑国是周朝的封国,周平王是君,郑庄公是臣,双方是君臣关系;从宗法制的角度来说,周平王是周王室的嫡系,属于大宗,而郑庄公是周王室的支系,属于小宗。所以说双方的地位很悬殊,可是周平王为何却自降身份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别看周平王是天子,但他从继位那天开始,就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他继位的合法性不足,换言之很多诸侯国压根就不承认他!事情还得从周平王的父亲周幽王说起。周幽王在位时期,宠爱褒姒,就废掉了王后申后以及太子宜臼(即周平王),改立伯服为太子。
太子宜臼的外祖父申侯闻讯非常生气,于是联合缯国、许国以及犬戎,共同对付西周,之后杀死了周幽王,扶持宜臼为天子。不过当时周平王并没有得到天下诸侯的认可,与此同时,虢公翰拥立周幽王的弟弟王子余臣为天子。也就是说,当时的天下出现了两位天子,一个是周平王,另一位是周携王。
周平王虽然是周幽王的儿子,但他毕竟道义有亏,毕竟父亲周幽王之死与他有关,所以天下诸侯都瞧不起这位天子。可是周平王实力有限,不仅没能得到天下诸侯的承认,更无法消灭周携王。直到公元前750年,晋文侯出兵袭杀携王,才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可是即使如此,周平王依然没有得到大多数诸侯的承认。
在这种情况下,晋文侯、郑武公、秦襄公保护着周平王东迁洛邑,这才成为周朝正统的天子。按理说晋文侯是周平王的“保护神”,可是仅过了一年,晋文侯就死了,自此晋国陷入内乱,几十年无暇顾及周王室。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郑国距离洛邑最近,而且还是周王室的旁支,因此郑武公就做了卿士。
三年后郑武公病死,郑庄公接替父职,继续担任周朝的卿士,把持东周的大权。此时的周平王既需要得到郑国的拥护,也想摆脱郑国的束缚,于是他打算任用虢公忌父。事情败露后,周平王怕得罪郑庄公,于是与郑国进行交换人质的行为。这件事标志着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国更加瞧不起这位天下之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