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是如何平定三监之乱的?
西周初年发生了一场被称为三监之乱的武装冲突,这场冲突从新生的周王室内部爆发继而席卷天下,新生的王朝能够化险为夷吗?一切又是如何发生的呢,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这要从公元前1046年说起,是年周武王姬发率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牧誓八国军队在牧野击败了商朝临时拼凑的奴隶大军,联军趁势攻破朝歌城,商纣王殷寿自焚而死,统治六百年的商王朝灭亡。
商朝灭亡后周武王为了控制商王畿,封纣王次子武庚统治王畿安抚殷商旧民,派王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三人监视武庚是为三监。其中管叔居朝歌之南鄘城,蔡叔居朝歌之东卫城,霍叔居朝歌之北邶城同时做武庚的相。鉴于周国故地偏居西垂,决定在夏代统治中心商旧都所在地河洛地区营建新都洛邑。同时武王封群弟于中原腹地,三弟封于管(郑州管城区),四弟封于鲁(鲁山县),五弟封于蔡(上蔡县),六弟封于曹(曹县),七弟本是文王养子封于郾(漯河召陵区),八弟封于霍(霍州市),其余诸弟暂未分封。
武王做好这些后,于公元前1043年驾崩,在位仅两年多,此时成王年幼不能理政。管叔尚在监视武庚,周公居朝揽政假王命,这引起了诸兄弟的怀疑,一时间流言四起说周公要篡位自立。监视武庚的三叔商量后决定立刻回封国调兵准备勤王,武庚看的周人内斗觉得复兴商朝有望,立即联系徐、奄、薄姑和东夷各国准备起事。
面对如此危局,公元前1042年周公向周成王、姜太公、召公推心置腹化解了他们的疑虑。决定由姜太公坐朝(此时还在镐京),周公、召公带兵出征,西六师移驻洛邑据河而守,维护后勤交通线并防止霍叔偷家,周公率殷八师入中原平乱,召公带偏师回封国郾挡住蔡叔使管蔡不能合兵一处,在此期间曹叔振铎保持了中立耐人寻味。
做好部署后,周公率殷八师从洛邑出发向东攻管国,杀管叔及其子除国。随后北渡河济攻破朝歌,武庚北逃。周公率主力南下和召公汇合连兵攻破上蔡,流放蔡叔度及蔡国世子除国。此后召公领偏师追击武庚杀之并向西进攻破霍国,周公率主力进入徐扬二州,先攻徐淮等九夷,最后挥师北上攻灭奄、薄姑到达东海之滨,至此历时三年的战争结束了。
战后将商朝旧民分为三批,一部分交给纣王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定都睢阳城;将武庚统治的地区和三叔占据的三城合并为卫国(以蔡叔据守的卫城命名,三城中此城最大),有文王第九子封为国君定都于朝歌;将殷商顽固派迁入河洛地区的新都用殷八师监视起来。管国蔡国被除国,蔡国后来由蔡叔度第二子蔡仲继承受到了一定的削弱,霍叔被废为庶人世子继位,武王第三子虞封河东继承霍国原来的地位。
周公召公分陕而治,陕地以西由周公总领,陕地以东是召公负责。周公转封奄(周公灭早后将奄国男子施以宫刑,阉人这个称号也由此而来)改奄城为曲阜,由于周公在朝由长子伯禽就封。召公转封燕(燕通郾)由长子克就封,目地是截断辽河流域的夷人和海岱夷人的陆上联系。同时为了统一战线,封上古帝王、先贤后裔建立了一堆小国(作者的故乡柏国也因此绝而复立)。曹叔受到了周公的冷落,曹国也是春秋十二诸侯中最弱的和最先灭亡的。周公七子亦是皆为公侯。
这次叛乱根源是商朝残余势力趁周王朝内讧发动的一次复辟行为,武庚和管叔兵败被杀。尽管他们封地挨着却并未联合行动,曹叔在周公和管叔的争斗中也保持中立两不相帮,召公的权利在战后急速膨胀周公并不能独断朝纲。管叔鲜是周公旦同母兄,周人尤其在乎血缘尊卑、长兄为父,管叔活着周公掌权不具备合法性,这是他必死而蔡叔度和霍叔处却没丧命的原因。周公似乎并没有后世说的那么好,管叔也未必有后世说的那么坏,自古共患难易,同享乐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