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制度是如形成的?它的出现并非偶然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但分封制会造成“天子弱而诸侯强”的局面,中央集权成为当时时代的呼吁。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专制主义是和民主制度相对立的一种制度,一般都指一人或多人的独裁统治。
按照这一属性,商周时代实际上就已经显现了这种独裁统治的特征,尽管周朝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无权对诸侯内部的事物进行干预。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以及各诸侯之间需要向周天子履行的义务以及效忠都展现了专制主义的特征,譬如《礼记·王制》中就说“天子将出,类乎上帝。”
这是周天子具备的超然地位,在制度上体现为公侯伯子男的爵位等级关系,但是由于分封制具有分权性,它和中央集权是对立的,所以这种专制主义一般在秦朝统一后表现的较为明显。而它是从中央集权上表现出来的。
分封制的瓦解造成的“天子弱而诸侯强”局面让各诸侯看到了这一制度存在的巨大弊端。而秦朝在这一点上看得比较透彻。
商鞅变法中的几项重要内容就有建立军功爵禄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即官职世袭制度。在此之前,由于受到“亲亲尊尊”制度的影响,整个周朝的阶级性极为尖锐。
在“亲亲尊尊”制度下,每个人都被局限在各自的身份和地位中,不能做出超越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举动,譬如《礼记·王制》中规定说:“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在这些伦理礼制下把每个人的行为都限制得死死的,其中就包括官职的世袭,譬如孟尝君的父亲去世以后,他就世袭了父亲的爵位和食邑,“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而商鞅变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废除了世袭制度,当时立下规定说“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因为在当时面临的一个情况就是公卿士大夫阶层的崛起,这些公卿把持了诸侯国内部的朝政,使得国君沦为傀儡,譬如像齐国、晋国都因为公卿士大夫势力过大直接亡国。
除了废除世袭制,商鞅变法中的重要内容就是设立郡县制,“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
应该说,在中央集权这一点上秦国在各个诸侯国之间都走在了前列,当然这在当时也是变法的一个主流。譬如吴起变法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削减贵族力量,也就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而这些变法思想都受到了李悝变法的重大影响,尽管其根本主旨在于使国家强大,但实际上其体体现的正是分封制瓦解以后,各国面临分封制暴露出来的巨大弊端都在寻求另一种制度的出路。
这是当时所有变法的一个时代背景,因为正是由于分封制的瓦解最终才导致了周王室的衰弱,进而使得各诸侯强势崛起。
富有远见的变法家们洞见到了这一点,另外中央集权的诞生还必须要考虑到大一统思想的出现,倘若没有大一统思想的出现,秦始皇想要推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想来还是要面临巨大的阻力。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当时就有声音建议秦始皇分封诸王,镇守天下,“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可见在经历几百年的分裂后,分封制依然深得人心。
而大一统思想的出现,也正是由于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并立,王室衰微,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天下深陷于战争泥潭。不管是民众还是思想家们都渴望和致力于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出现,东周晚期的社会局势看似复杂,但实际上只要意识到不管是诸侯崛起还是内部变法。
归根溯源,都是分封制的瓦解导致的社会解体,其正如多米诺骨牌最终引发了诸侯争雄,实际上其本质是社会的重组。因此随着秦国统一天下后,其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治理这个庞大的新国家,是继续沿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尽管史书上仅仅只是花费了寥寥几笔来形容,但相信在彼时的秦王宫中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当时的情形是:“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群臣皆以为便”,说明大多数大臣都赞同继续沿用分封制。
但师承儒家的李斯站出来反对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尽管这一提议得到了秦始皇的赞同,对此他赞许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但相信当时李斯的建议还是遭到了不少的反对,引发了不小的争论,而李斯则上演了舌战群臣的戏码。
而秦始皇能够采取李斯的建议其实并不意外,在眼见诸侯割据,王室衰微的景象,相信雄心壮志的秦始皇并不愿意自己的帝国重复周朝的老路。
因此,郡县制的诞生颇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意味。
当时秦始皇发表了一番颇为豪迈的言论,而这番言论恰恰就体现出了通过郡县制集权以后的专制主义统治:“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这句话完美的体现了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今皇帝并一海内”指的是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这叫“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它体现的正是君权时代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的独裁统治。但尽管理论上是这么说,但在皇帝之下还有一个丞相可以掣肘皇帝的权力,因此历朝历代无不试图削弱相权对君权的钳制,直到朱元璋废除丞相,中国皇帝们才真正实现了独裁统治。
“以为郡县”则体现的是中央集权,郡县制度不同于分封制的贵族统治,郡县制度是官僚统治,“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而皇帝拥有任免官员的权力,官僚制的出现让权力真正实现了“金字塔”式的等级关系,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是决策者,皇帝以下都是执行者。皇帝的政令通过官僚层层传达,从咸阳宫里传达到全国的大大小小的郡县里执行,这就是中央集权。
自此,当中国已经摆脱封建制度时,西方国家却正随着罗马帝国的瓦解进入了漫长的黑暗中世纪,可以说在这一点上中国还是走在了前列。
尽管希腊早已创造出发达的共和制度,但显然欧洲历史却开起了倒车。
总的来说,中央集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它的形成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分封制的瓦解导致的诸侯崛起,使得分封制被抛弃,从而形成的另一种制度。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它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百家争鸣时代出现的一种必然结果。持续的动荡和分裂必然让人们渴望稳定和一个大一统国家的出现,而当这样的国家,秦国出现时,至少就秦始皇来说他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帝国重蹈周朝的老路。所以当李斯提议分封制时,他自然就同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