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舍人的职责是什么?为何他们能起草诏书还能够当宰相?

  中书舍人,古代官职名。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任起草诏令之职,参与机密,权力日重。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王权和相权,地方和中央之间有着天然的对立统一的关系,王权往往会抑制住相权,这样出不会让自己受制于人,而中央往往会想方设法将地方的权力剥削,这样就利于自己的统治。

  所以我国历史上,统治者往往会对相权和地方权力进行不断地削弱,但是在唐代有着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中书舍人的设置,不仅仅能够草拟诏书,而且还能够担任宰相甚至出现了三代都是中书舍人的局面。权倾朝野,中书舍人的人生巅峰,起草诏书还能够当宰相,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中书舍人究竟有多强?

  中书舍人究竟有多强呢?关于这个职务它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首先对于中书舍人的选拔本就十分的严苛,不仅仅要求其有着渊博的学识,而且还要求其能够有着很好的德行,在值得皇帝信赖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胜任,那么其又有哪些只能要求呢?

  首先中书舍人相当于皇帝的嘴。因为中书舍人需要传达王言,就是皇上说的什么话,他们就需要转达,相当于皇帝的半张嘴,因此如果随随便便的加几句,很有可能就导致看整个事情的复杂化。假如那个时候的中书舍人如果品行不好,而且十分记仇的话,如果你一下不小心得罪的话,直接假借皇帝的口谕,满族被杀也是很有可能的。可见中书舍人的职能还非常的高端,毕竟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人就能够任免的,因此其考察也非常的严格。

image.png

  所以往往要求这些中书舍人在文学之中有着较高的造诣,在《全唐书》之中就有记载李讷任命中书舍人时候的一个昭告,首先是对李讷的的文学才能和写作手法大加赞赏,不仅夸赞其文章高超,而且还有要求对王言和圣旨的修饰作用,最终达到“发挥人文,流布天泽”的效果。

  不仅仅如此,在唐代的诸多中书舍人的设置之中,都对其文学才能十分的注重。比如:白居易,韩愈,张九龄等人,他们都曾担任中书舍人,而他们也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大家,白居易的诗歌老妪能解,而且一首《琵琶行》成为了千古的绝唱,另外韩愈的散文优美和备受大家推崇,张九龄的《春江花月夜》更是成为了古诗词之中的经典,高中语文的必读诗选。但是为什么会对中书舍人的文学造诣要求如此高呢?

  因为皇帝需要这些人对于文章的润色和修饰,这样出能够在正确表达圣意的基础之上,展现皇帝的博学多才,这也就相当于皇家的面子,展现出的是皇家的颜面,自然十分重视,如果找到的不是有着较高文学造诣的人,恐怕还不如皇帝自己拟定诏书,何必多此一举。因此中书舍人虽然看上去不大不小,而且也没有多大的权力,但是文学buff的加成和皇帝的信任,足够让任何人都不敢怠慢了。

  中书舍人在任命的时候,除了文学造诣的突出之外,自然需要全方面的出众,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品德,这个也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对中书舍人的任命十分考究,有着品性,文采和学识等多方面的要求,相当于要德智体美劳样样俱佳,而其中的德智还得十分的突出。

  只有样就才够得到皇帝的信任,所以这些中书舍人也有四个禁止的事情,首先是不要泄密,上级没有让通告就不能提前泄露,第二个则是投机取巧,不能延缓诏令的施行,必须按照上级要求来,第三则是需要考虑到诏书的不妥之处,对其缝补,让其更加周全,第四需要禁止遗忘重点,最终耽误事情。可见中书舍人虽然体面,但是要做的事情很多,而且一不留神就可能因为错失被诛杀。

image.png

  即使要求严格,但是只要选上,其完全可以让一个人步入到人生的巅峰,成为权倾朝野的存在。历史之上就有许多中书舍人借此开启了自己人生的开挂之路,一起来看看中书舍人的人生巅峰吧。

  二、中书舍人的人生巅峰

  中书舍人的人生巅峰,不仅仅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更有着父子两个人都曾担任中书舍人的现象,开启了整个家族的高光时刻。例如,在唐玄宗在位的时候,就任命了贾曾、贾至父子作为自己的中书舍人,而且这两个人也陪伴着唐玄宗走完了自己的生命,而这种父子同时任命为中书舍人的情况,往往儿子在全方位优秀的情况之下,更多的还会看在其父的忠心耿耿的情面上,因此对于儿子也十分的信任。

  唐玄宗还经常感叹到,说了贾曾、贾至父子陪伴了自己大半个世纪,不仅仅草拟过自己的即位和逊位的制诰,还陪伴自己经历了一系列的大事,而现在面临着安禄山的叛乱,自己不得不先走一步,随即就把重任托付给了贾至。

  在贾至的呜咽声之中告别了唐玄宗,随即唐肃宗即位,由于贾至是先皇的托孤大臣,又能够草拟诏书,自然权倾朝野,而贾至也在自己的诗歌之中记载了自己的这段往事,用诗歌展现了大唐天子的早朝,反映出其和皇帝之间密切的关系。

image.png

  父子相继已经将中书舍人推上了权力的中心,而另一方面唐代并没有设立宰相制度,也可以将三省六部制度的各个大臣看作是朝廷的宰相,因此中书舍人还有着宰相的虚名,在三省六部之中,中书省完全可以凌驾于门下省和尚书省。所以在唐代,中书舍人可以完完全全称之为宰相,有着统辖三省六部的超然地位,而且还备受皇帝赏识。

  在那个没有宰相的时代,中书舍人就是世俗意义的宰相,而且唐代也在民间的叙述之中,出现了多个宰相的叫法。比如在高宗在位的时候,就出现了宰相47人的局面,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而且历代都有着多个宰相并存的局面,这一方面是皇帝的有意为之,希望能够将相权不断地弱化,而另一方面也往往将离皇权最近的中书舍人推向了权力中心。

  因为他就相当于皇上,有着起草诏书和传达圣谕的功能,让中书舍人成为了实际的宰相,又有皇帝的信任,自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同样中书舍人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担任的,人们只看见了他们高光的那一瞬间,却很少看见他们背后的努力,中书舍人能够登上自己的人生巅峰,自然有着自己的一番造化和修炼,有着过硬本领的他们才能够从人群之中脱颖而出,那么他们又需要哪些条件呢?

image.png

  三、官运亨通,中书舍人的巅峰之路

  的确,没有哪一个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中书舍人的巅峰之路也离不开他们的十年寒窗和各种因素,首先他们需要有突出的个人能力和过硬的本领。毕竟能够在皇帝身前做事情就代表了无上的荣耀,在古代很多大臣甚至将自己的儿子送去给皇上做侍卫。而代掌王言和起草诏书更是彰显了无上的荣耀,因此中书舍人需要站在皇帝的角度,不仅仅要有不凡的政治见识,而且还需要富丽典雅的文字来彰显皇家的气派。

  除此之外,家庭环节和教育基因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毕竟皇帝对于一个家族熟悉了之后,看见了这个家族的忠心耿耿也会因此对此偏重和信任。在唐代那些父子相继掌管王言或者是祖孙三人都曾担任中书舍人的局面就十分的常见。比如:李德林从隋代时就已经担任了内史舍人 ,在唐王朝建立之后,其子孙凭借着皇帝的信赖和赏识,又相继得到了皇帝的信赖,成为了中书舍人。

  另外尽管唐代实行了科举制度,但是原本的廷赏和荫封制度依旧存在。往往个人的才能和家族的因素会直接促成中书舍人的存在,比如:张嘉贞 、张延赏 、张弘靖祖孙三代,由于才能也不错,加上家族的原因和功德的因素,成就了“三相张氏”的满门荣耀。可见,中书舍人的要求也十分的苛刻,有着诸多因素的影响,能够成为中书舍人的,也必定是人中龙凤。而这光鲜亮丽的一面,也需要太多的考验,面对权力这些人能否经得起诱惑,同样面对帝王的喜怒无常,这些人又该如何侍奉,处处小心,世事无常,位高权盛,难免会有不为人知的心酸。

  四、总结

  权倾朝野,中书舍人开启了自己的巅峰之路,甚至只要一个人成功跻身于中书舍人的行列,其子弟的几率也会得到加大,出现了父子,祖孙都是宰相,都能够草拟诏书和传达王言的满门荣耀。同样在众人羡慕的时候,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心酸,而且中书舍人的要求极高,他们的付出和他们的收获,你觉得值得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