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绍京在唐隆政变中,发挥了大多的作用?

  钟绍京(659年-746年),字可大,虔州赣县人,唐朝宰相、书法家,三国时魏国太傅钟繇第17代世孙。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710年7月2日,深夜,几个行迹隐蔽、身穿便服的大臣,悄悄进入了唐朝皇宫内的禁苑,最后来到了时任禁苑总管的钟绍京的住处。

  这几个悄悄潜入禁苑的大臣当中,为首的一人,便是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

  就在半个多月以前,唐中宗李显忽然暴毙于皇宫,死因极为可疑。李显去世后,身为皇后的韦氏,立李显的小儿子李重茂为太子,自己则是以太后的身份,把持了朝政。韦氏掌权之后,一方面开始操办李显的丧事,另一方面则是抓紧时间,摄取更多的权力,向各个要害部门,安插自己的人手。

  这一夜,李隆基他们几个人,之所以会汇聚于此,正是因为此事。

image.png

  随着李隆基等人的到来,在这天深夜,几个大臣分别率领各自麾下的士兵,趁着夜色,向皇宫方向进攻。在夜色的掩护下,他们很快杀入了皇宫,并且控制了整座宫城。最终,李隆基成功诛杀了身为太后的韦氏,继而控制了整个京城。政变发生两天之后,李隆基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联手,拥立自己的父亲李旦登基。

  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唐隆政变。

  提到这场政变,后人们往往注意最多的,是当时年轻的李隆基,在这场政变当中的出色表现。而除了李隆基之外,其他发动并且参与这场政变的人,则相对容易被大家所忽视。

  实际上,在这场政变当中,身为禁苑总管的钟绍京,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钟绍京的存在,仅凭当时李隆基手上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发动政变。别说入宫杀掉韦后,就连攻入皇宫,都绝对不可能。

  那么,这个钟绍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场政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为何要帮助李隆基发动政变?后来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钟绍京,字可大,江西赣州人。钟绍京他们家,是那种典型的家道中落的破落世家。虽然在唐朝的时候混得一般,但人家祖上是很牛的。钟绍京的十七世祖,名叫钟繇,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对这个名字应该比较熟悉。

  在三国时代,钟家可是最顶尖的豪门。当年曹操被封为魏王之后,魏国的相国,就是这位钟繇。曹丕篡汉之后,钟繇更是位列三公,被封为太傅,位高权重。不过可惜的是,在钟繇之后,因为时代变迁,再加上南北朝时期的天下动荡,钟家后来也就慢慢衰落了下去。尤其是钟绍京他们家这一支,到了唐朝的时候,已经沦落到吃饭都成问题的地步了。

  照理来说,出身于这样一个破落世家的孩子,未来多半是前途黯淡。想要当上大官,身居高位,多半是不太可能的了。不过,钟绍京运气比较好,就在他出生的同时,唐朝已经开始全面推行科举制。而且,到了李治和武则天的时代之后,为了打压传统关陇贵族集团,李治和武则天开始大范围提拔寒门子弟,这就给了钟绍京机会。

  虽然家道中落,但钟家耕读传家的家族传统却没有丢掉。所以钟绍京的少年时代,虽然日子过得比较穷,但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所以钟绍京长大之后,直接去参加了科举考试,最后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了仕途。

image.png

  而进入官场之后,钟家的另一项家传技能,再次帮到了钟绍京。这项技能,就是书法。

  钟家的那位老祖宗钟繇,除了官做得很大之外,最有名的就是他的书法了。今天中国通用的楷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家钟繇的遗产。当年钟繇精通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并且承前启后,奠定了楷书的基础。甚至有很多人说,称钟繇为‘楷书之祖’亦不为过。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钟家虽然家道中落,但这项祖传技能,一直没有丢掉,一直深深铭刻在钟家人的骨子里。所以钟绍京长大之后,字也写得极好。

  这个优势,在他入仕之后,迅速凸显了出来。

  钟绍京入仕之后,首先被任命为司农录事。类比现在的话,大概就相当于农业部的一个普通文员,负责摘抄录公文。但是就在这之后不久,钟绍京却因为他过人的书法,被一个朝堂顶级大佬看中。这个大佬,就是当时的宰相裴行俭。

  裴行俭是李治时代的一个超级猛人,曾坐镇西域十多年,一手打下了唐朝在西域的广袤疆土。在李治时代后期,裴行俭则是被调入中枢,担任宰相。在此期间,裴行俭便注意到了钟绍京的书法,而后直接保举钟绍京去中书省工作。

  然后,就在钟绍京调职之后不久,李治就去世了,而后武则天开始独掌大权,唐朝也由此进入了武则天的时代。武则天掌权之后,同样对钟绍京的书法极为认可。所以在这之后,整个武则天时代,皇宫内所有的牌匾、楹联之类带字的东西,基本上全都出自于钟绍京之手!

  这下子,钟绍京的仕途,可以说是一片坦途了。虽然除了书法之外,钟绍京在其他方面的本事,并不算出色。但仅凭这个长处,被武则天看中,也足以让他一路高升了。更重要的是,因为武则天喜欢钟绍京的书法,再加上钟绍京担任的也不是什么实权要害的职位。所以整个武则天时代,不管朝局如何动荡,权力斗争如何险恶,钟绍京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相比之下,武则天时代的其他大臣,则要饱受酷吏们的骚扰,经历各种站队斗争,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丢掉性命。和这些人比起来,钟绍京的日子,实在是过得太舒服了。

  不得不说,做人掌握一门过硬的技术,确实是很有好处的事情。

image.png

  后来,到了武则天暮年,公元705年的时候,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几个大臣,发动了政变,逼迫武则天还政给李显。这场政变,后世史称神龙政变。神龙政变之后,一代女皇武则天,正式退位,李显登基为帝,唐朝也由此进入了李显的时代。

  李显登基之后,依然十分喜爱钟绍京的字。而且,因为李显之前根基不深,身边可用的人不多,对钟绍京反倒是相对更信任一些。所以不久之后,钟绍京被提拔为禁苑总管,负责处理一部分宫廷事务。

  对于禁苑总管这个官职,我们得多解释一下。所谓禁苑,指的就是皇家专用的园林区域,也可以理解成是所谓的御花园。只不过,唐朝的这座御花园,大得惊人。整个京城西北部的大片地区,都属于禁苑范围,禁苑直径超过三十里。而这座专供皇帝游玩和打猎的禁苑,当时就归钟绍京负责。

  这个职位,相对来说并不算太重要。但是在某些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出难以想象的能量。

  调任禁苑总管之后,钟绍京踏踏实实地做他的工作,继续钻研书法。但是与此同时,朝堂上却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最终也将影响到钟绍京本人。

  说到这里,我们暂时放下钟绍京,再来说说朝堂这边。

  神龙政变之后,李显顺利登基。但是李显登基之后,并没能彻底结束上一代的那些恩恩怨怨。李治和武则天时代的很多旧账,依然延续到了他的时代。尤其是他的皇后韦氏,因为之前很多的特殊遭遇,对于权力极度渴望。所以,李显掌权之后,韦后开始大肆揽权。一方面在朝堂上大肆清除异己,害死了当初拥立李显的神龙政变功臣,而后又间接导致太子发动政变,诛杀了武家的带头人武三思。另一方面,韦氏开始大肆安插自己的人手,扶持韦家掌权。

  短短数年之内,一个强大的外戚集团,便再次出现。等到韦后做完这一系列事情之后,放眼整个朝堂,已经再没有任何一方势力,可以和韦后集团相抗衡了。于是,到了公元710年六月,韦氏干脆直接毒死了李显。而后立李显的小儿子为皇帝,自己则是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独掌大权。

  当然,对于李显的死因,史学界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虽然正史上记载,李显是被韦后毒死的。但还是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李显的死或许只是一个巧合。只不过是他恰好在那个特殊的时间点去世,而后来的政变者为了自己的正义,才将毒死李显的罪名,强加到了韦后的头上。

  但不管怎么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李显死了,韦后开始全面掌权了。

image.png

  韦后的全面掌权,让仅存的李家宗室成员,开始惶恐不已。因为此时的剧本,和当年武则天上位时的剧本,实在是太相似了。当年武则天也是先立儿子为帝,然后开始独掌大权,最后自己登基做了皇帝。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当时大部分的李家宗室,几乎都没能逃过武则天的屠戮。所有掌权的李家宗室,几乎都被武则天给屠戮殆尽了。

  所以,当韦后再次以太后的身份掌权,并且同样的剧本开始再次上演的时候。仅剩下的李家宗室,自然就开始忧心忡忡。因为谁都不知道,韦氏掌权之后,会不会像当年的武则天一样,再次挥动屠刀,将剩下的李家人全部杀绝。

  在这其中,最为担心的,便是相王李旦一家。

  李旦是李显的弟弟,也是武则天的小儿子。当年李治去世之后,先是由李显即位,而后武则天又废了李显,改立李旦做傀儡皇帝。等到最后独掌大权之后,才彻底废了李旦,自己做了女皇。如此特殊的经历和身份,让李旦一家在这个时候,不可能逃离这个漩涡。一旦韦后掌权,不管是出于为儿子报仇的目的,还是清理李家宗室,李旦一家都绝不可能逃脱。

  不过,李旦本人并没有太出色的才能,虽然知道接下来难逃一劫,但却依然不知道该做什么。唯有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这个时候开始迅速行动了起来。

  相比李旦,此时年纪轻轻的李隆基,更具有胆识和谋略。李隆基很清楚,一旦韦后坐稳了位置,绝对不会放过他们一家。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发难,先发动政变干掉韦后。否则的话,一旦时间拖得久了,李旦全家绝无幸存的可能。

  但问题是,想要发动政变,哪是那么容易的?

  经过数年的安插之后,此时的长安城,已经完全在韦氏集团的控制之下了。京城内的驻军,以及守卫皇宫的羽林军,早已被韦家人牢牢把持。羽林军的几个高层将领,也全都是韦后的亲戚。而且,李旦一家之前的数十年时间里,一直被牢牢监视着,根本没有结交大臣的机会,更不可能去结交什么外援。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想要发动政变,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但是,面对这样的困局,年轻的李隆基并没有退缩,反倒是想出了解决的办法。

  此时的李隆基,将目光投向了京城内的另外一支军队。这支军队,名叫万骑。严格来说,万骑其实也是羽林军的一部分,归属羽林军管辖。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世的时候,曾为了方便自己打猎,从奴仆和游牧民族当中挑选精英,组建了一支百余人的部队,称之为百骑;到了李治和武则天时代,这支队伍扩充到了千余人左右,被改称为千骑。再后来,到了李显时代,因为之前李显太子谋反的时候,这支千骑曾保护过李显,深得李显的信任。所以在李显的命令之下,这支队伍再次扩充,改称万骑。

image.png

  这支万骑,隶属于羽林军管辖。早在万骑刚刚开始扩充的时候,李隆基就开始积极结交万骑当中,许多有才能的年轻人,和他们结为好友。而在李显去世之后,大概是因为韦后还没来得及渗透。这支万骑除了最上层的一些人手被换掉之外,其他人都没有变动,李隆基也比较熟悉。

  这支万骑,也是李隆基此时唯一能选择的力量了。

  此后,李隆基先是去联系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得到太平公主的支持。太平公主也是武则天的女儿,一旦韦后掌权,多半也难逃一劫,自然愿意支持李隆基,将自己的人手都派给了李隆基。然后,李隆基开始积极联系自己熟悉的几个万骑内的都尉,开始正式谋划政变。

  不过,随着他们开始进行谋划,李隆基渐渐发现,自己想要完成政变,还缺少一个人的支持。这个人,就是掌控禁苑的钟绍京。

  李隆基发动政变,和当年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事变,以及张柬之等人发动的神龙政变,都不太一样。后者发动政变的时候,虽然只用了不到千人,但他们的人手,都是在京城内部。也就是说,他们只要带人攻入皇宫,就算是成功了。

  而李隆基所依靠的这支万骑,虽然隶属羽林军管辖,但并不驻扎在京城内,而是驻扎在城外。也就是说,如果李隆基想要攻入皇城,首先得攻破长安城的坚固城防,然后再攻破皇城。以李隆基手上的这点力量,根本不足以实现这个目标。

  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禁苑方向进攻。从这个方向进攻,可以避免很多无畏的战斗,直接从禁苑方向,进攻皇城!

  于是,接下来,李隆基说服了钟绍京,让钟绍京同意一起参加这场政变。

  对于李隆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种事情,我们不得而知。可能是李隆基早就和钟绍京有交情,也有可能是李隆基对钟绍京许诺了高官厚禄。总之,钟绍京最后是加入到李隆基小集团,而且成了核心人员,帮李隆基一起谋划政变。

  随着钟绍京的加入,皇城对于李隆基来说,已经触手可及了。于是,公元710年7月2日,李隆基正式起事。在这个深夜当中之前,李隆基已经和其他人约定,一起到钟绍京的家中汇合,所以才会出现我们最开始提到的那一幕。

image.png

  不过,当李隆基等人抵达之后,其实还有一个小插曲。在发动政变的这一夜,钟绍京大概是因为太过胆小,在李隆基等人抵达之后,竟然没敢开门,临战退缩了。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还是钟绍京的妻子劝说,告诉他就算不开门,也逃不过之前的谋划罪责,钟绍京这才终于开门,参加政变。

  在这个小插曲之后,接下来的政变活动,就比较顺利了。首先,李隆基等人带上自己各自的人手,秘密向万骑的军营赶去。有趣的是,钟绍京大概也是心存死战的意思,不但自己参加了这场战斗,还把自家的两百多个下人奴仆,也都带上,一起参加战斗。于是在这场政变当中,就出现了两百多个拿着斧子、锄头、锯子等工具的工人,一起参加战斗的奇葩场景。

  接下来,一行人来到羽林军的驻地,靠着李隆基结识的那几个年轻都尉,一行人直奔羽林军驻地中心,根本没人阻拦。而后,他们擒获了韦后派来掌控万骑的几个高层将领,当众将其处死。因为这几个将领平时对大家很差,经常打骂下属,所以他们被杀的时候,也没谁站出来反抗。

  再之后,李隆基凭借那些结交已久的万骑都尉,顺利控制了整个万骑。随后,李隆基率领万骑,从禁苑方向进攻,很顺利地就杀入了宫城。最终,韦后在慌乱逃窜的过程当中,被士兵斩杀。在这一夜之后,李隆基成功控制了整个皇宫,继而控制了整个京城,将所有韦氏安插下去的人手,全部找了出来,屠戮殆尽。。

  就这样,李隆基成功发动了政变,拥立自己的父亲做了皇帝。

  在这场政变之后,参与谋划并且亲身参加战斗的钟绍京,自然也得到了最丰厚的奖赏。李旦即位后,钟绍京当即升任中书侍郎,而后又升任中书令,一跃成为宰相,达到了自己人生的顶点。

  不过,钟绍京这个人,字虽然写得好,但本人才能其实相当有限。虽然李旦把他提了上来,但是钟绍京本人根本坐不稳中书令的位置,更不知道该如何工作。在职期间,钟绍京随意奖赏处罚,把中书省搞得一团乱。后来李旦见到钟绍京是这个样子之后,只能罢免了他的宰相之位,改封为户部尚书,出任蜀州刺史。

image.png

  后来到了李隆基即位之后,钟绍京曾被短暂的召回京城。但因为主政的宰相姚崇,很不喜欢钟绍京。所以没过多久,钟绍京就再次被贬去绵州做刺史。此后的十多年里,钟绍京一直在外地任职,因为姚崇等人的打压,官位一直升不上去。

  直到开元十五年的时候,已经年迈的钟绍京,被再次召回京城。李隆基再次见到钟绍京的时候,感慨当年钟绍京的贡献,所以便让钟绍京在京城安度晚年,而且给他加封了很多虚职。直到天宝五年的时候,钟绍京才以八十岁高龄去世,得以善终。

  虽然仕途上颇为不顺,但钟绍京在书法方面,却有很大的贡献。据说宋代大书法家赵孟,就是学的钟绍京的书法。虽然后世钟绍京的真迹不多,但他对中国楷书字体的发展,肯定是有很大贡献的。

  纵观钟绍京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钟绍京其实是一个字写得很好,但是做官才能相对有限的人。虽然也曾短暂身居宰辅之位,但他的才能,并不足以支撑他完成宰相的工作。所以后来被外放到地方任职,对他来说,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如果钟绍京后来积极参与朝堂党争,为了权力而争斗的话,说不定反倒无法善终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