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壮年的明仁宗朱高炽,为什么会突然驾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为什么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高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上朝代变化,帝王更替犹如家常便饭。秦始皇建立统一王朝之后,先后有三百多个皇帝。
有的在位数十年,比如清朝康熙帝在位长达六十一年,西汉刘彻在位五十四年。
有的在位数十天或者几个月,比如在位仅仅半天的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十七天的唐殇帝李重茂,“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仅四十六天的秦朝末帝子婴等等。
或因时势,或因命运,人生本来就有很多偶然性。这些在位时间很短的皇帝,他们要么因为年幼,要么因为体弱,要么因为乱局。
屁股还没有坐热,就丢了皇位,自然也就不会干出什么大事。和他们不同的是,明仁宗朱高炽只做了八个月皇帝,开创了“仁宣之治”,很有一番甩开膀子加油干的架势。但是,四十七岁的他却死了。
那么,正值壮年的明仁宗为什么突然驾崩呢?
作为燕王朱棣的长子,朱高炽1378年(洪武十一年),出生于中都凤阳(今安徽省凤阳县一带)。当时,燕王朱棣还只有十八岁。朱高炽出生前,他妈妈徐氏做了一个美梦。梦见一个头戴冠冕、手持玉圭、弓腰求见的人来到了堂上。梦醒后,他妈感到小腹颤动,很快就生下了朱高炽。
幼小的朱高炽端重沉静,勤奋好学,潜心经典,能够按照儒家礼仪要求言行举止。随着年龄的增长,朱高炽又钻研“君子六艺”,擅长射箭,练成了百发百中的好功夫。可以说是文武兼备、文武皆长。
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十七岁的朱高炽被朱棣立为世子。不久,他的爷爷——明太祖朱元璋想要看看自己的孙子怎么样,便分别派几位藩王的世子检阅士兵。其他世子按照要求完成了规定套路后,回来报道,唯独朱高炽迟到。朱元璋很是惊奇,要问个究竟。朱高炽回答,因为天气太冷,他等到士兵吃完早饭,身体暖和后,才开始检阅。
朱高炽特立独行、体恤士兵、仁心满满,引起了朱元璋的特别关注。有一次,朱元璋问朱高炽,尧、商汤时代,旱涝灾害频发,老百姓却能安居乐业,这是为什么?朱高炽回答:“恃圣人有恤民之政。”
恤民之政、恤民之心、恤民之为正是治政的要害,朱元璋一听,面带笑容,手捻胡须,直夸“孙子有君王之识啊。”
人生常常有很多变数。尽管朱高炽赢得了爷爷朱元璋的夸奖,但是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朱元璋还是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皇太孙朱允炆。朱允炆继位后,首先刀刃向内,要搬掉自己的拦路虎——对自己的几位叔叔动手,剥夺几大藩王的王位。
面对咄咄逼人的侄子,燕王朱棣不甘于坐以待毙。1399年(建文元年),朱棣以“清君侧”为由起兵。前方有战事,后防需稳固,临出发时,朱高炽留下来镇守大本营北平。
九月,建文帝安排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上,他捣黄龙、攻北平,想抄了燕王的首府。
人心向背是致胜的法宝。朱高炽善待士卒,深得军心。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没有撼动朱高炽的一万守卫队,北平安然无恙。
前方,朱棣攻入南京,掀翻了侄子的龙椅,自己成功登基,并将北平改名为北京。随后,朱棣多次率军北伐征杀,扫除威胁。
父亲上阵杀敌,儿子后方监国,朱棣朱高炽成为操持天下的好搭档。在代行皇权期间,朱高炽犹如春风般仁慈治国,遇到水涝旱灾,他赈灾救助,无微不至,赢得了老百姓的爱戴,为自己奠定了良好的民意基础。
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北征返程途中去世,朱高炽继位,改元洪熙。
执政之后,朱高炽立刻纠正父亲的不妥行为。永乐年间,朱棣流放了建文帝朱允炆的拥趸者,贬谪了朱允炆的很多大臣,引起了朝臣的不满。朱高炽赦免了他们,准许回乡。同时,他平反冤假错案,效缓朝野矛盾,安抚朝中大臣,天下出现稳定祥和的局面。
当朱高炽踌躇满志,雄心满满的时候,他的生命却戛然而止,猝死于钦安殿,年仅四十七岁。
朱高炽究竟因何而死,成为明代历史的一个悬念,后人有很多猜测和争议。
明代翰林编修陆釴在《病逸漫记》中记载,他问过一位宫中的太监,太监说皇帝死于“阴症”(中医上说的气血湿热之类的疾病)。明末宰相黄景昉认为他是“无疾骤崩”,因为猝死前几天,他还正常的处理政务。也有人认为朱高炽因为肥胖引起心脏病;还有人认为朱高炽纵欲过度,体力透支;更有人说遭到了天打雷劈。
正值壮年的朱高炽死前几天还在理政,几天后突然驾崩,这可谓史学界的一大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