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和小说的诸葛亮差距有多大 历史上的诸葛亮有那么厉害吗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国诸葛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的诸葛亮到底是什么样的?诸葛亮真的是神机妙算吗?正史和演义中差距很大吗?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说到诸葛亮,很多人会想到那个在《三国演义》中处处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

image.png

  的确,作为刘备的军师,小说中的诸葛亮可以说是出道即是巅峰,不仅在茅草屋中写下了著名的隆中对,走马上任之后还来了一个“新官上任三把火”,更别说后面孙刘联盟时的“草船借箭”与“舌战群儒”了。

  可以说,在小说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近乎神一般的存在,也应了那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但是,尽管诸葛亮如此的出神入化,刘备领导的蜀汉集团最后还是失败了,诸葛亮自己也无力回天,最后死在了五丈原,究竟是为什么呢?

  或许是因为,这就是历史,无论作者罗贯中再多么神话诸葛亮,也无法改变在历史上蜀汉失败的结局。那么在真实历史上,在真正的三国中,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又是否真如小说中刻画的那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呢?让我们一起来知道,真正的诸葛孔明。

  著名的“隆中对”并非诸葛亮首创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两人,来到诸葛亮的居所,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被后世成为一段君臣佳话。刘备也说,他得到了孔明,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如鱼得水。

  诸葛亮还给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局势,对刘备未来的政治生涯做了一个完美的规划,这次对话也被后世称为“隆中对”。

image.png

  “隆中对”的主要内容,大概就是让刘备先夺取荆州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兵家必争之地,而后夺取西川,逐步建立自己的势力。到了这时,一方面向北可以对抗曹操,南边可以对抗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再进一步的去谋取天下。

  后来刘备集团的发展也基本是按照“隆中对”所说的去进行,可以说,诸葛亮一来,就给刘备奠基了接下来几十年的发展道路,难怪刘备对诸葛亮推崇备至。

  但其实在真实历史上,虽然有三顾茅庐这件事情的发生,但“隆中对”却并非诸葛亮首创。

  早在诸葛亮遇见刘备之前,东吴的都督鲁肃,就给孙权献上了他的“隆中对”,比诸葛亮的要早不少。但《三国演义》中并没有提及鲁肃版本的“隆中对”,而是将其名头换到了诸葛亮的头上。

  “草船借箭”是假,“舌战群儒”的另有其人

  三国时期最为浩大的一场战争,恐怕就是赤壁之战。这场大战,可以说几乎集结了当时刘备、孙权、曹操三大集团的所有战力,也奠定了后来三国发展的走势。

  在赤壁之战前夕,刘备派诸葛亮出使东吴,劝说孙权合作共同抗曹。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使东吴的表现不可谓不优秀,不仅“呼风唤雨”借来了东风,还使出了一招草船借箭,为作战准备好了所需的武器。

image.png

  除了在军事上,诸葛亮还展示了一番自己的口才,“舌战群儒”为东吴的文官将领们分析了厉害局势,成功劝说了孙权共同对抗曹操。可以说,在整个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居功至伟。

  但其实,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诸葛亮“舌战群儒”的事迹。诸葛亮来到东吴,只是直接面见了孙权,跟他分析了厉害局势,建议他与曹操断交,与刘备联盟,用两家的兵力和曹操决一死战。孙权权衡之下,再加上周瑜和鲁肃等人的劝说,最终才决定与刘备联盟,共同对抗曹操。而据说舌战群儒的,其实是孙权。

  而“草船借箭”,其实也并不是诸葛亮所为,而是根本没有发生这件事。在正式上,周瑜并不是一个小气的人,相反,他非常的有气度,是一位有着大将风范的儒将,因此也不可能逼迫诸葛亮去在三天之内找来十万支箭这么离谱的事情。

  而“草船借箭”的故事,乃是作者罗贯中通过借鉴历史上多个故事而创作出来的小说情节。

  赤壁之战是一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虽然《三国演义》中的很多典故在历史上并没有真的出现过,但真实历史上的赤壁之战还是体现了诸葛亮不凡的政治外交能力。

  空城计并非诸葛亮的计谋,而是赵云的谋略

  《三国演义》的后期,因为关羽大意失去了荆州,在麦城被孙权杀害,导致蜀汉刘备的整个计划被打乱。为兄弟报仇心切的刘备、张飞不惜一切代价进攻东吴,最后导致蜀汉几十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最后刘备在死前向诸葛亮托孤,希望他能够兴复汉室,匡扶大业。诸葛亮也在这时写下来著名的《出师表》一问,被后人所传颂。

  而空城计的故事,就是诸葛亮在接过重任后的一次心理战的计谋,可以说再一次体现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特点。当时诸葛亮大出祁山,派部下马谡去镇守街亭,马谡还立下了军立状,发誓绝不辱命。

  结果大意的马谡还是失守了,诸葛亮无可奈何只好退守汉中,在撤退的途中发现司马懿的军队已经在不远处,诸葛亮就在西城县来了一出著名的空城计。

  在小说演义中,诸葛亮利用司马懿多疑的特点,用心理战的方式将司马懿逼退,可以说是非常的巧妙,作者罗贯中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刻画的淋漓尽致。其运用的心理学知识,即使是几千年之后的今天看来,也丝毫不会过时。

image.png

  不过,在《三国志》中,其实并没有诸葛亮空城计这一事迹的记载,倒是有着赵云布下空城计的描写。

  其实,除了赵云的空城计之外,历史上还有着其他著名的空城计案例,作者罗贯中应该是吸取了多方的事迹,写出了诸葛孔明巧设空城计这一典故。

  结语:

  正史上的诸葛亮与《三国演义》中所刻画的诸葛亮,其实还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小说毕竟不是真实的历史。不过,虽然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但诸葛亮为蜀汉集团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没有错的,他的一生,的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