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是假的吗 乾隆为什么要否定这件事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郑和下西洋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明朝自朱元璋创业之始,整个天下也变得清明开朗。虽然后来明朝经历了几场政变,甚至有过靖难之役的变动,但明朝的国力还是极其鼎盛的。在朱棣称帝时期还派遣郑和下西洋,出使周边的国家进行友地交流。这是整个人类史上的第一次远行,也是航海历史上的一次壮举。想必大家也都学过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典故,对那段历史也有过憧憬和向往。可乾隆皇帝却否认了这件事,说下西洋只是一个传说。那么这段历史真的是后人虚构出来的吗?下面就让小编给你介绍一下吧。
说起郑和下西洋的这段历史,应该是明史中最为传奇的一段。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郑和下西洋。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时候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可这段历史,在清朝修建明史的时候,却是经历了非常多次的修改。毕竟这是对前朝历史的修订,一个不小心就把握不到尺度。经过了三个朝代的修订,这本明史都没能完成。后来又继续改了一百多次,直到乾隆皇帝的时候才真正意义上修订好了。
可乾隆皇帝对郑和下西洋这件事确实持否定态度的,甚至认为郑和只是出海罢了,并没有到很远的地方去,更没有去别的国家拜访。毕竟这个故事没有航海图等文物的证明,这才判定郑和的经历是个传说。
可历史的真相最终是会被揭开的,郑和到底有没有下过西洋自然有历史评判。经过考古学家的发掘,他们终于找到了郑和下西洋的证明。在南京的一个小山坡里挖出了很多明朝时期的墓地,里面发现了一个官宦的墓穴,其中包括很多航海用的指南针和航海图。
通过对航海图的研究对比,考古专家们发现这跟历史上记载的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线非常吻合,所以基本上就确认了郑和下西洋这事儿的确是真正的发生过。
那乾隆皇帝为何要说郑和下西洋只是个传说呢?原因大概是乾隆皇帝很反感明朝的外交地位,那些南洋国家对明朝的认同感,让清朝感觉很不爽。为了让大清更加体面,乾隆才喜欢说下西洋只是一个传说。毕竟当时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是真实的事件,直到航海图的发现,乾隆才彻底被打脸了。不过虽然乾隆不认可郑和下西洋这事,但是清代的史学家却并不否认郑和下西洋这件事,在乾隆死后没多久,清代史学家就把郑和下西洋的一些事情重新加进了《明史》当中。郑和下西洋是一次壮举,是一次伟大的历程。它象征的是和平,象征的是友好的往来,这一精神是至今国家交往中,都是需要深入学习的一段光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