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他们的一日三餐如何解决的?
发布日期:2022年8月7日
63次浏览
早在宋代,宋朝的商业船队早就走遍了整个东南亚。宋朝的港口里面,停泊着大食(今沙特阿拉伯麦地那一带)、大秦(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波斯(今伊朗法尔斯一带、白达(今伊拉克巴格达)、麻嘉(今沙特阿拉伯麦加)、伊禄(今伊拉克)、故临(今印度一带)、细兰(今斯里兰卡)、中理(今索马里)、遏根陀国(今埃及亚历山大港)、斯伽里野(今意大利西西里)、木兰皮(今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的摩尔人穆拉比特王朝)等各国的船只。
郑和下西洋不是领着所有的船一股脑的往太平洋那边跑,而是沿着这些陆地上可能够找到的一些国家进行拜访,也就是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有着很多的资源补充点。对于郑和比较友好的一些国家,郑和也会给他们丝绸用以交换,进行友好贸易往来,对于那些不听从郑和统一指挥的小国家们,郑和直接率领部队把他们给平定了。
郑和船队所经之处多是热带,预防食物腐烂变质是头等大事。船员们之所以没有被饿死,这与明朝时老百姓对食物的储存方式密切相关,当时已经掌握了腌制、烟熏、晒干、果脯、糖渍、火焙等各种防腐技术,实现了长期保存,还携带了盐、酱、茶、酒和淡水这些不易变质的,但是人员如此众多,运力毕竟有限,怎么才能实现长久供应了,于是,郑和船队除了库存食物,水产品是现捞的,还能做到活水养殖,家禽是在穿上圈养的,甚至还利用木盆种菜、种生姜吃,但是,这些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更多的是靠岸时进行补给。
古时候航海一般都是近海航行,简单的说也就是贴着海岸线航行的,很少像现在的航线那样直穿大洋中心。一个是为了确保安全,另一个就是为了补给方便。郑和下西洋时,所走航行并不是临时发现的,大多是几百年来航行的传统路线,沿途的东亚,东南亚以及印度洋沿线都有很多成熟的港口作为补给点,如满刺加、苏门答刺等,舰队靠岸后进行充分休整和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