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7次下西洋去找建文帝了吗?为什么找不到?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郑和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因为太子早死,便由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即建文帝。燕王朱棣不服,发动“靖难之役”夺了皇位,建文帝从此不知所踪。

  朱棣虽然当了皇帝,但对建文帝下落始终耿耿于怀,他在位期间多次派人四处查访,名垂青史的郑和七下西洋,其中一部分目的就是查找建文帝是否逃亡海外。

  然而,不仅郑和七下西洋没有查到一点消息,直到明成祖朱棣去世,他也始

  终不知建文帝下落如何。

  那么建文帝究竟像朝廷宣布的,死于宫中大火,还是像《明史》记载的不知所终呢?

  对此,《明史纪事本末》讲述了一段极其传奇的故事。

  原来当初朱棣大军攻破南京城时,建文帝本来要自杀。突然一名太监报告称:“太祖朱元璋死前,留下一个铁匣子,并告诫说:等大难临头时,便打开此匣。

  建文帝命人取来,见那匣子通身用铁条箍住,两只锁也用铁汁灌死。翰林院的一名编修程济当即把匣子砸开,君臣一看储藏其中的物事,当即明白该怎么办了。

  原来,匣中放着三个度牒,分别署着“应文“”应贤“”应能“的僧名。还有袈裟、僧帽、剃刀,以及白银十锭。又有一封朱笔书信,上写:”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

  朱元璋的意思明白不过,让建文帝出家逃难。

  当时建文近前有个吴王教授叫杨应能的,一位监察御史叫叶希贤,自以名中各有一字相符,便与建文帝一起落发为僧,仓皇逃出皇宫。

  当时追随出逃的大臣尚有五六十人,建文帝怕人多误事,便只带九人从鬼门逃出。也是天缘凑巧,君臣九人刚到御河,便有一人驾船到来,自称朱元璋托梦,叫他这个时候来接皇帝逃难。

  后来陆陆续续又有十几人追上建文帝,建文帝只挑三个人随从,一个是改叫“应能“的杨应能,一个是改叫”应贤“的叶希贤,还有那位砸铁匣子的翰林编修程济。彼此不再行君臣之礼,而以师兄弟互称。

  另有六个大臣负责筹集衣食物资,为了避人耳目,这六个大臣各自取了一个代号。比如有个叫王之臣的,祖辈是补锅匠出身,他便代号“王补锅“。

  建文帝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到襄阳,又辗转来到云南的永嘉寺,他本想投奔镇守云南的西平王沐晟,但怕朝廷闻讯追拿,便在寺里安顿下来。

  事情到这里已非常神奇。建文帝竟能从兵荒马乱的南京逃出去,又能辗转数位大臣家中,而不被朝廷发现。何况还有太祖铁匣、太祖托梦这样极传说色彩的事,当属后人附会,绝非真实。但一同逃亡的臣子姓名、代号,到某地的具体日期,又非常精确,令人无法拒其详。

  更为神奇的是,建文帝还是个“大心脏“。明成祖满天下的寻访他的踪迹,他却浑然不惧。在云南待了没多久,他不远万里云游重庆、西安、襄阳、吴中,所到之处,又是题字又是题诗。而明成祖派出的拘捕使臣,好像聋了瞎了一样,从未搜索到半点信息。

  有一位叫严震的工部尚书,奉旨出使安南,其实也是奉命查找建文帝。严震回国后,在云南道中忽然碰见
建文帝。君臣以往共处一朝,自然彼此认识,建文帝便问:你想怎么办? 严震说:皇上您该干嘛干嘛,我自有妙计。

  建文帝吓得躲到山中,几天不敢出来采买食物。其实他完全多虑了,严震是个忠臣,他既不愿回朝骗明成祖,又不愿对不起建文帝,身处两难之间,便自缢而死,也不知是给哪位皇帝殉了节。

  自此之后,建文帝仍然安如泰山。过了十几年,明成祖朱棣去世。又过了十几年,朱棣的儿子明仁宗和孙子明宣宗都相继去世,大明朝到了英宗时代。而这位逃亡的建文皇帝,居然还活的有声有色……

  明英宗正统五年,建文帝已经逃亡39年,时年64岁。大概是人老了想叶落归根,他对手下人说要回南京。此时应能、应贤二人均已去世,建文帝身边只剩那位砸了铁匣子的程济。君臣二人走到贵州,一贯手欠喜欢到处写诗的建文帝,又在一处寺院题了两首诗。诗写的极其露骨,除了没有写明“我叫朱允炆“,身份已点的再明显不过。

  诗一曰: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沈。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

  诗二曰: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南来瘴岭千层迥,北望天门万里遥。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此日知何处?唯有群乌早晚朝。

  寺中一个老僧看懂了意思,便抄下诗来到官府说:我是建文帝。

  朝野登时大哗,把老僧连同建文帝、程济等人都抓到北京讯问。那老僧并不知建文帝的细节,只能硬着头皮胡说,结果一张嘴就穿了帮。

  他自称今年已经90多岁,想回南京葬到爷爷朱元璋的墓旁。审案者一听就知其伪,后来又问到建文帝本人,建文帝自忖已经隔了三代人,想来不会有大问题,便如实承认了身份。

  宫里有位老太监叫吴亮的,当年曾伺候过建文帝。他奉命来辨认,建文帝当即认出他,并说:某年某日,你在便殿吃小烤鹅肉,一片肉不小心掉到地上,你手里端着壶,趴到地上像狗舔一样把肉叼了起来。

  吴亮心中已知大概,他又脱了建文帝的鞋验看左脚,趾上原有黑痣数粒,一看果然无误。

  明英宗既已知晓,也没杀建文帝,毕竟四十年过去了,他已没有什么政治号召力。建文帝后来被奉养于宫中,只是谁也不提当年之事,而以“老佛“呼之。建文帝也乐得如此,安享晚年,去世后以普通人的身份葬在西山。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