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作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 郑国为什么没有成为大国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郑国,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郑庄公(前757年-前701年),姬姓,郑氏,名寤生,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前743年-前701年在位)。关于郑庄公这位君主,历史上有不少典故,比如《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争夺君主之位而进行的一场激烈斗争。在“郑伯克段于鄢”后,郑庄公坐稳了郑国君主的位置。
之后十余年间,郑国与宋国、卫国等国之间互有征伐,实现了称霸中原的目标。换而言之,在郑庄公的称霸时间,要早于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君主。那么,问题来了,春秋时第一个称霸的郑国,为何突然衰落,没能成为大国呢?
一
首先,郑国可以在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大起来,原因主要分为三点:一是郑庄公过人的谋略和军事才能,也即在郑国历史上,郑庄公的能力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二是郑国作为周朝的卿大夫,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即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很可能就是借鉴了春秋时期的郑庄公;三是当时其他的强力诸侯都处在内乱或者起步阶段,这给郑国的率先崛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这三个有利条件消失或者削弱后,郑国的称霸,自然就成为昙花一现了。比如就第二点有利条件来说,郑庄公三十年(前714年)夏季,宋殇公对周桓王不恭敬。其时,郑庄公任周桓王的左卿士,便以天子的名义讨伐宋国。不过,“繻葛之战”的爆发,让郑国逐渐失去了周王室的支持。
二
繻葛之战,是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郑国在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大败周王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在繻葛之战中,看似郑庄公取得了胜利,但是,亲自打脸周王室的行为,导致郑国继续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换而言之,郑国想要周边诸侯国都遵守规矩,结果自己率先来破坏规矩,这也削弱了郑国的威信。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周天子来说,既然郑国公然打脸,那么我就扶持其他拥护我的诸侯国,比如齐桓公、晋文公等春秋霸主,就得到了周王室的支持。在周王室转而支持其他诸侯国时,郑国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优势,自然是荡然无存了。至于第一点,也即郑庄公的过人能力,同样随着郑庄公的去世而消失了。
三
郑庄公四十三年(前701年)正月,郑庄公与齐僖公、卫宣公、宋庄公在恶曹(似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南)结盟。同年的五月七日,郑庄公去世,享年五十七岁。在郑庄公去世后,太子忽继位,是为郑昭公。但是,郑国随之陷入到内乱中。在郑昭公还没有坐稳位置时,宋庄公诱祭仲到宋国,然后胁迫他立公子突为君,是为郑厉公。郑昭公在得知祭仲被胁迫的消息后便流亡到卫国。但是,不久之后,郑厉公又被迫离开郑国。而再次即位的郑昭公,又被手下的大臣所杀。
所以,郑国的内乱,不仅削弱了郑国的实力,也让郑国在之后的争霸格局中逐渐边缘化。换而言之,原本在春秋时期,郑国的周边大国出现内乱。但是,在就齐国、晋国、楚国、秦国等大国,在整合好内部力量后,相继争霸中原。而这,显然让郑国倍感压力。
四
最后,比如齐桓公在位时,齐国九合诸侯,郑国只能选择跟随,如果跟齐国作对的话,不仅是得罪齐国,也是在和周王室以及齐国的盟国为敌,这也是郑国无法接受的结果。在齐桓公之后,晋国和楚国争霸中原,地处中原地区的郑国,只能朝秦暮楚,在晋国和楚国之间左右摇摆。在晋楚争霸期间,秦国还曾发动大军进攻郑国,虽然没有成功,却也让郑国吓出了一身冷汗。
综上,郑国在春秋初期的率先争霸,是建立在天时、人和、地利三者都具备的前提上。但是,当这些基础都相继消失后,郑国只能在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左右摇摆。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郑州)。对于郑国的疆域,在战国时期被韩国、魏国、楚国等大国所蚕食,其历史更是被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彻底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