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的称号到底是不是杂号将军?
赵云的称号到底是不是杂号将军?感兴趣的网友们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时候武将的封号最早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但那时候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而且各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武将体系,各不相同。到了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霸王项羽,开创汉朝,他逐步建立起了一套武将封号系统。到了汉武帝刘彻时期,这套武将封号系统已经达到基本完善。在汉朝之后的各个王朝,大多数都以汉朝的武将封号、级别系统为基本依据,稍加改动或者不加改动。所以,我们今天就以汉朝的武将封号、级别系统为主要依据。
总体来说,中国古时候的武将系统大概可以分为六个级别,其中第一等到第四等为正规序列,第五等、第六等为杂号序列。
第一等:大将军、大司马
大将军、大司马是中国古时候武将的最高级别,代表着武将的巅峰地位。在很多朝代,大将军和大司马都是由同一人兼任,例如汉朝名将卫青,他既是汉朝的大将军也是汉朝的大司马。宋朝时期的“太尉”、明朝时期的“兵部尚书”都跟大司马的职位类似。
要是再进一步分析的话,大司马的地位比大将军偏低。一共有四类武将可以兼任“大司马”,分别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也就是说,有一部分比大将军地位低的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也可以兼任大司马。三国时期,曹叡即位后,曹真担任曹魏的大将军、大司马。
第二等: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骠骑将军是仅次于大将军的武将,主要任务是打击外敌,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汉朝战神霍去病。骠骑将军这个封号就是汉武帝专门为霍去病设置的,用来表彰他在漠北之战、河西之战中的霸气英姿。霍去病就是中国古时候的第一位骠骑将军。三国时期,猛将马超也被刘备封为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的地位在骠骑将军之下,卫将军之上,主要任务是平息叛乱。内部有战事时则拜将出征,打完仗后自动免职,没有战事时一般无人担任“车骑将军”。车骑将军这个封号一直延续到唐朝中后期。卫将军一般由皇帝最亲信的武将担任,地位在三公以下,九卿以上,主要负责拱卫京师,是防卫部队的最高统帅。
第三等: 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
汉兴,置大将军、骠骑,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位次上卿,前、后、左、右将军典兵卫,四夷屯警。
四方将军属于第三等武将,有的朝代叫做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有的朝代叫做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朝时候四征将军为不常设职位,有了战事才会拜将出征,所以四征将军的地位偏低。而到了三国时期,四征将军成为常设职位,并改名叫做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蜀汉刘备的四方将军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没有赵云。三国之后,四方将军的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南北朝时期,四方将军的地位仅次于大将军。
第四等:中护军、武卫将军、中郎将
相比于前三等,第四等封号的武将级别就偏低了,而且权力也不大,一般作为副将随军出征。
三国时期的赵云,就是第四等武将里面的“中护军”。“中护军”、“武卫将军”、“中郎将”的职责、地位类似,都是负责统领禁军,保护皇宫安全。汉朝时的“中护军”还负责考校武将武艺,任命下级武将等。所以说,赵云还是有一定地位和权力的,他并不是一个杂号将军。
第五等:奋威将军、扬武将军、虎威将军、立义将军等(杂号)
奋威将军、扬武将军、虎威将军、立义将军等武将一般是由于在某场战斗中有了突出表现,作战骁勇而被封赏的武将名号,平时并无太多实权,为杂号将军。这种杂号将军的名称更是琳琅满目,什么样的都有,在此只简单的列举了其中四个。
三国时期,吕布归降董卓后,董卓当即就封了他一个“奋威将军”,名字虽然好听,但是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庞德归降曹操时,曹操听说庞德久经沙场,武艺不凡,当即封庞德为“立义将军”。这种杂号将军品阶不明,想怎么封就怎么封,想封个什么名字,就封个什么名字。
第六等:牙门将、偏将军、裨将军
牙门将、偏将军、裨将军等为古时候武将的最低级别,一般由表现突出的校尉升任,相当于刚刚高出“百夫长”的级别。牙门将、偏将军等是普通士兵、校尉通往武将、大将的必经之路。三国时期的魏延就做过刘备的“牙门将”,但他后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蜀汉大将。
以上就是中国古时候武将封号的六个级别,三国时期的名将赵云处于第四等中护军,他主要负责统领禁军,任命、考核下级武将。虽然赵云的地位没有刘备“前后左右”四位武将的级别高,但他并不是一个杂号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