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刘骏作为冲锋陷阵的战马,经历了什么战争?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被誉为“天下名陵”。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620年,21岁的李世民从长安出发,先后在浅水原之战,柏壁之战,相继平定陇西,收复太原。极大的巩固了李唐王朝,与此同时,盘踞洛阳的王世充也夺取了河南地区众多州县。自立称帝,国号为郑。河北起义军领袖窦建德亦自称夏王。占据河北大部,割据一方,天下格局逐成唐、郑、夏鼎立之势。
就在这一年的七月初一,李世民挥师攻向洛阳。
在今天陕西省礼泉县有一座九嵕山,那里埋葬着中国古时候名望最高的帝王之一,唐太宗李世民,他的一生,内定中原,外开疆界,昭明四海,宾服万邦,他的治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夷夏一家,丝路通融。中华民族终于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再次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尊荣与荣耀。他的帝陵,恢弘姿肆,命意新奇,不但开创了有唐一代帝王,依山为陵的制度先河,也铭刻着这位千古一帝内心深处,难以磨灭的灵魂隐伤。
昭陵,这座几乎见证了李世民,一生功过得失的大唐帝陵。为后世留下无数谜团。而有六匹被列置于昭陵北大门之内的战马浮雕,昭陵六骏。无疑是其中最为凸显的一个,那么这个冲锋陷阵的战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血战与厮杀?
公元621年3月,洛阳一战已到围城阶段,王世充被围,向窦建德求救,李世民力排众议,决定分兵据敌,并亲率3500轻骑迎击十万夏军,这让很多老将傻了眼。李世民抢先攻破虎牢关,以此据守,李世民以逸待劳,不断的发动局部伏击,阻截夏军粮道,旬月之间,被困于虎牢关外的夏军上下,已是人情危骇,士气散尽,五月初二,不胜焦躁的窦建德摆开阵势准备决战,李世民却严守军士坚壁不战,一直从清晨到中午,直到夏军阵形涣散,一片骚乱,遂命大军突然杀出,并亲率国骑杀自窦建德身后, 将唐军旌旗高高竖起,夏军见状,顿时大乱,四散败逃。十余万夏军,骤然崩溃。5月初八,窦建德被押于洛阳城市,王世充见他被擒,换穿白衣率文武官员,开城投降。
昭陵六骏中,唯一刻有人物形象的飒露紫,正是最真实的写照。据史料记载,李世民在围歼王世充的交锋中,李世民亲率十余骑兵精锐,从侧翼冲杀敌阵,身下坐骑飒露紫突然中箭,危急关头,随行大将丘行恭,调转马头回击敌军,并将坐骑让给李世民,自己在马前手执长刀左右冲杀,最终与李世民一起突围而出。丘行恭为飒露紫拔箭的瞬间,飒露紫也就跌倒在尘埃之中。
在虎牢关下的决战中,李世民先后乘骑的战马什伐赤和青骓更是分别向中五箭,相继战死。
在平叛刘黑闼的铭水之战中,李世民所骑的战马拳毛騧身上,足足被射中九箭,最终倒在了战场上。其筋力之坚韧,斗志之强悍不言自明。
早年在浅水原之战和柏壁之战中,相继失去牺牲的白蹄乌和特勒骠。
昭陵六骏全部捐躯。
随着昭陵六骏叱咤啸进中的风云背影,随着秦王李世民在危难之际,重新走上战场。这位李唐二皇子以中流砥柱的形象,又一次无比高大地树立在世人面前,而天下英豪之士亦开始纷纷附于麾下。这是李渊的荣耀,也是李渊的不幸。
公元626年六月初四,太极宫的北大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他提前两年收买玄武门守门将领常河,以致太子到场时,居然不知。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隔日灭其宗族,开除他们的皇籍身份。
李世民也为后代子孙开了个不好的头,从立嫡立长的制度,改成了以立贤为准的制度。
据学者考证,宋代的一篇古籍残本之中曾有记载,暮年的李世民,曾经发出过这样的苍凉一叹,吾死之年廿六而已。在这声宿命般的哀叹之中,这个千古一帝灵魂深处的暗伤和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