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王昭君为什么主动提出嫁去匈奴?
汉元帝时代,国内政治、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但对外关系却机缘巧合地获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事情的起源是匈奴衰弱,五单于并立,其中势力最强的呼韩邪和郅支两位单于,争先向汉朝献媚,送质子、请称臣、请内附,不一而足。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朝拉一个,打一个,对呼韩邪礼数周到,并且多有赏赐,对郅支则不大理睬,这就引起了郅支单于的极大不满。
元帝初元五年(前44)六月,郅支杀死汉使谷吉,然后向西逃到康居境内。康居王和郅支联姻,还借他兵马,多次进攻乌孙赤谷城。
郅支势力逐渐膨胀后,滋长了骄傲情绪,竟然杀死自己的妻子,也就是康居王的公主,把康居、阖苏、大宛等国都纳入自己的统辖范围。他还征集康居百姓,花两年时间为自己筑造了一座大城居住。汉朝屡次派人想要回谷吉的遗骨,郅支不但不还,还多次扣押或羞辱使者。
建昭三年(前36),汉朝任命甘延寿为西域都护,陈汤为副都护。陈汤对甘延寿说:“西域本属匈奴,今郅支单于威名远闻,侵陵乌孙、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服之。如得此二国,北击伊列,西取安息,南排月氏、山离乌弋,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建议发兵攻击郅支。
甘延寿赞同他的意见,但表示要先请示朝廷。陈汤说:“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甘延寿坚持己见,不肯答应。
于是陈汤趁着甘延寿患病的机会,矫诏征发西域诸国兵马,以及在车师屯田的戊己校尉所部,准备远征郅支。甘延寿听说后想要阻止,陈汤按剑斥骂他说:“大家都已经集合了,你这竖子,想要动摇我们的志向吗?!”甘延寿害怕了,只好答应。于是两人聚集了4万大军,浩浩荡荡向西北方向开拔。
距离郅支所居城池约30里,大军安营扎寨。郅支派人来询问缘由,陈汤回答说:“你屡次请求前往长安朝见,所以我们奉命过来迎接。”郅支当然不肯相信,再派使者询问,陈汤假意发怒说:“我们为你远道而来,你竟然不派一位尊贵人物前来答理,实在有失主客之道!”挥师急进,包围了城池。
郅支担心一旦逃走,西域诸国全都降伏汉朝,将再没有自己的立锥之地,于是凭藉坚城固守,认为“汉兵远来,不能久攻。”他身披铠甲,带着各位夫人一起登上城楼,亲自指挥战斗。汉军箭如雨下,他的夫人们死伤大半。康居兵万余骑在围城外策应,想要夹击汉军,都被击退。
双方激战整整一夜,汉军终于攻破城池,四处放火。郅支重伤而死,被军候假丞杜勋砍下了首级,并且搜出被匈奴扣押的两名汉使,以及谷吉等人携带的国书。此战先后斩杀阏氏、太子、名王以下1518人,俘虏145人,投降的匈奴兵有千余人。
陈汤、甘延寿上书自请矫诏之罪,并且解释自己的行动,说:“臣听说天下大义,应该四海一家,昔有唐尧、虞舜之国,今有强大的汉朝。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经称臣,只有郅支单于叛逆,不肯服从教化,大夏以西之地过于偏远,他以为汉朝势力不能深入。郅支单于残虐百姓,罪恶涛天,所以我们率领义兵,恭行天诛,全赖陛下威名保佑,上天照应,晴空万里,使我们得以攻克敌城,杀死了郅支单于。”
最后还说:“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把他的人头挂起来示众),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敢于侵犯我强大汉朝的,就算逃得再远,也要消灭掉他!
陈汤等人扫灭郅支单于势力,重新稳定了西域局势,应该算是立了大功,但石显等人却坚持要治其假传命令,擅自引发战争之罪。多亏宗正刘向等人上书谏阻,才将功折罪,封甘延寿为义成侯,封陈汤为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加赐黄金百斤。
前此郅支单于离开漠北,向西迁徙到康居境内,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帮助下,重归漠北王庭。此次听说郅支已被斩首,呼韩邪又是惊喜,又是恐慌,急忙上书请求到长安去朝觐。竟宁元年(前33),呼韩邪来到长安,请求和亲,让自己做汉朝的女婿。元帝答应了,从后宫中选了一名身世清白的宫女赐给呼韩邪——这名宫女就是王昭君。
王昭君本名王嫱,昭君是表字,她是南郡秭归人。民间传说,元帝要从后宫中选择嫔妃,派画师毛延寿把宫女的相貌描画下来待选,毛延寿遂趁机敲诈勒索钱财。昭君不肯送礼,毛延寿心生嫉恨,就把她画得很丑,使其落选。
后来匈奴单于请求和亲,昭君主动提出愿往,但等到出嫁那天,元帝才看到她的真正美貌,懊悔不已,却已经无法更改人选了。
以上所云,都是脱离现实的传说而已。不过事实上,昭君确实是主动提出嫁去匈奴的。呼韩邪非常喜欢昭君,叫她做“宁胡阏氏”。她为呼韩邪生下一个儿子,起名伊屠智牙师,后来成为匈奴的右日逐王。
呼韩邪死于汉成帝建始二年(前31),其前妻之子复株累若鞮继位成为单于。按照匈奴的习俗,儿子可以继承非生母的父亲的其余妻子、侍妾。昭君就此事向汉朝请示,成帝指示她遵从胡俗,于是她就又嫁给了复株累若鞮单于。
拉回话头,元帝见郅支被杀,呼韩邪诚心归附,心中极为高兴。他认为从此以后边境不会再有战争,于是改年号为“竟宁”。可是改元后不久的当年五月,他就在未央宫病逝了,享年44岁。
太子刘骜继位,是为西汉孝成皇帝。成帝的所作所为,还不如父亲元帝,汉朝继续沿着陡峭的山路,滑向不可测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