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拥有的名将那么多 赵国为什么还被秦国所灭
对赵国被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自从赵武灵王在“胡服骑射”以来,赵军实力非常强大,后期出现了很多名将,可以说让其他国又怕又愤恨。然而,这样一个拥有众多名将的国家被秦国打败了,有过这样辉煌的时刻,但最终还是被秦国消灭了。原因是什么。
在战国的四大名将中,秦国和赵国各有两位。赵国名将有廉颇、李牧。此外,还有赵奢和庞煖。
赵奢因阏与战役而出名。公元前269年,秦攻赵,驻扎在阏与。其目的攻韩国。赵惠文王召见廉颇和乐乘,问他们能不能帮忙。廉颇和乐乘都说,路远又危险,很难抢救。赵奢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赵王命赵奢为将,带领军队营救。经过一番战斗,赵奢用智慧和勇气打败了秦军,阏与解围。赵奢因为这场战役的功绩,被授予马服君的称号。
赵奢还有一本军事方面的书,“纸上谈兵”的赵括是他的儿子。赵奢了解赵括,对他妻子说如果赵国将来用他儿子做将军,赵国军队一定会打败仗的。后来赵王想用赵括做将军。赵奢妻子说不卷入家族就同意。长平战役败后,赵卒损失了40多万,赵奢族人也没有被卷入影响,都是因为赵奢有先见之明。
赵国还有个将军叫庞煖。庞煖的主要成就是击退了燕国的进攻,并杀死了燕国的将军剧辛。庞煖也是三晋楚国联合军队的主帅,他开辟了一条从蒲坂和函谷关攻打秦国的路线。
赵国最有名的还是廉颇。
廉颇因出征齐国而闻名,在诸侯国中也以勇敢著称。古时候有一个关于将相和的故事,廉颇和蔺相如为赵国放弃个人的恩怨,秦国多年不敢出兵攻打赵国。赵国和秦国没有交战的时候,廉颇率领军进攻齐国和魏国获胜。长平战役中,赵国的将军是廉颇,他坚守抵抗,想拖住秦军,使其疲惫不堪而致溃败。秦军造谣说秦国不怕廉颇,只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赵王相信了谣言。用赵括取代了廉颇,此次损失了40多万赵军,次年又被秦国围困。魏国和楚国援助,解除了邯郸的围困。邯郸围城解除五年以后,燕国以为赵国的青年都在长平之战中阵亡了,于是派兵攻打赵国。这时蔺相如和赵奢已经不在了,赵王只好动用廉颇。廉颇率领他的军队,打败了燕军。并杀死了燕国将军栗腹,转而包围燕国都城。燕国割让了五城讲和。为此,廉颇被封为信平君,任代理相国。
赵孝成王死后,他的儿子赵悼襄王继位,以乐乘代廉颇为将。廉颇大怒,率领军队进攻乐乘。逃到了魏国,后来赵王想用廉颇,但因为得罪了郭开,只留下了“一饭三矢”的故事。接下来就是李牧登场了。
李牧原是赵国北部边境地区的一位将军。他长期驻扎在雁门地区,以防范匈奴。他采取了封闭防御的方针,即只实行“敌进我退”的战略。因为他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与匈奴作战,匈奴人认为他胆小。赵王也认为他胆小,所以换新将军。新将军改变了李牧的策略,匈奴人一打就出征了。然而,新将军一年多的时间里总失败。
到最后,甚至不能耕种和放牧,想起了李牧。李牧说如果他被用,仍然会采取和以前一样的策略。赵王同意了。匈奴人再次抢劫,没有得到任何东西,更确认李牧胆小,不敢战斗。匈奴人用1000多人试探。李牧故意被打败,匈奴人觉得没什么好怕的。在单于的带领下,大规模的匈奴骑兵进攻。最后还是被李牧打败了一次损失了10万多骑兵。从那以后,匈奴十多年不敢进犯赵国。
公元前234年,秦国进攻赵国武城,赵王派扈辄为将,扈辄与10万赵军战死沙场。就在危难之际,赵王迁派李牧为大将迎击秦军。李牧在宜安向秦军发动进攻,打败了秦军,桓齮撤退了。李牧被封为武安君。三年后,再次被李牧打败在赵国番吾。公元前229年(赵国搬迁第七年),秦攻赵,赵国李牧、司马尚与秦将王翦抵抗。因为害怕李牧的威望,就策划了一个阴谋。
秦国给了赵王迁的相国郭开很多钱,让他去赵王迁捏造,说李牧、司马尚想阴谋对付他。赵王迁不辨真伪,派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李牧不执行命令,不肯交出军队。赵王迁趁李牧不备,偷偷派人捉拿李牧,将其杀害。司马尚也被免职。三个月后,王翦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赵国无力抵抗。赵葱战死,赵王迁成为了俘虏。赵国灭亡了。
赵国灭亡的时候,有很多著名的将军,为什么被秦国摧毁了呢。然而,从将军的角度来看,除了昏君、上层阶级内乱、政策不一致之外,赵国并没有把这些将军当作国家的栋梁,是在危难之时才利用,小小的安稳就不再用。所谓战国名将,如廉颇、李牧等,层出不穷。当事情很紧急的时候就用。当被用完的时候,就会被遗弃。当危机再次来临的时候,他们会再次想起这个人。
我们就说长平之战吧,为什么要改廉颇。现在有人说赵国不改变廉颇,赵国也一定会失败。如果是这样的话,秦国还造谣让赵国换将,不会浪费时间或金钱吗。其实秦国人那廉颇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时,他们想到,如果想取胜,就必须让赵国人更换将军。有人说,以赵国为例,是六国人是自己毁灭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