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经历长平之战后,为什么还能把燕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长平之战后的赵国,为何还能把燕国打得无还手之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战国七雄之中,燕国一直是最弱小的那一批,常年和韩国争倒数第一。

  而且其地理位置比较尴尬,被齐国和赵国这两大强国给堵在了蓟辽一带,还经常被欺负。虽然当年五国伐齐硬气了一把,但也只是昙花一现,一直是弟弟。

  正好当时秦国在范睢来了之后,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燕国自然而然的和秦国走到了一起。

  早在长平之战前,即公元前265年,燕国就配合秦国,趁着赵国新君初力,想要乘火打劫。不过当时齐国和赵国走得比较近,赵国还花了五十七座城的代价,将当年翻盘燕国的名将田单给换了过来。

  赵齐联军在田单的率领下,西据秦国,北破燕国,一举解掉了赵国危局,还顺势拿下了燕国三座城池当作见面礼。

  所以,赵国和燕国,素有仇怨。

  公元251年,燕国趁着赵国历经长平和邯郸两场大战之后,国势衰微,兵分两路,大举伐赵。结果为赵军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率军击败,廉颇在邯郸北击败了燕相栗腹,又在代郡打垮了燕将卿秦。

  两路赵军以寡击众,却大破敌军,杀栗腹,虏卿秦。

  后来廉颇还一度被打到了燕国都城,最终燕国割让了5座城池,赵国才罢兵。

  为什么输得这么惨?

  第一,燕赵两军实力不在一个等级上!

  赵国虽然历经长平之祸,元气大伤。但有句老话说得好,叫哀兵必胜!

  当时赵军,那就是一群哀兵,他们曾在邯郸城抗住了凶悍的秦国人。

  由此可见,赵国自长平之战后,虽然昔日荣光不在,元气大伤,但是谁要敢欺负它,它就敢跟谁玩命。

  其动员能力是杠杠的,战斗力自然是不在话下。

  况且他们的领兵大将乃是廉颇啊,战国四大名将岂是浪得虚名?

  反观燕国,燕人虽然尚武,但燕国长期出于内部斗争,派系林立,军队都掌握在那些贵族手里。作战时难免混乱。而且燕国积贫,军队建设跟不上,无论是后勤还是装备,那都无法与赵国相比。

  还有那领兵的国相栗腹,真的是不行!马上就讲他!

  第二,燕国情报有误,攻赵时机不对

  燕国之所以攻赵,乃是源于国相栗腹出使赵国。在来回的路上以及邯郸栗腹发现赵国国力大衰。得出了“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的结论。

  其意思就是赵国的青壮都死在长平了,小孩儿们都还没长大,所以可以欺负一下。

  这才有了燕国伐赵!

  我不知道栗腹这个结论如何得出来得,长平之战耗去了赵国的大部分青壮这没错,但是到了公元前251年,战争也过去了一段时间。此时的赵国多少恢复了一些。

  或许这真是栗腹亲眼所见,但他的观察还不够仔细。

  要是燕国能早几年攻赵,或许还能捞点油水!

  当然了,也只是有一定的可能性!

  因为赵国还有一个杀手锏。

  第三,赵国有三条命

  太行山脉与三大政治中心

  赵国有三大政治中心,一个赵氏发家的晋阳,一个是都城邯郸、最后一个是北边的代郡。只要这三个地方有一地尚存,赵国就不算亡。

  当年秦国灭赵,早早的就拔了邯郸,但太子嘉带领赵军残部北上代郡做了代王,直到数年后才被秦将王贲、李信剿灭。

  而栗腹不过是去了一趟邯郸,他仅仅看到了邯郸的破败景象。毕竟邯郸经过邯郸之战,败落也在情理之中。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栗腹的情报乃是其亲眼所见得出的结论。

  但他忽略乐赵国还有晋阳和代郡这两大中心,对赵国实力做出了一个错误的评估,最终导致乐惨败。

  所以开头讲“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邯郸凋敝,但晋阳和代地这两大圈子加起来的实力,依然不是燕国这个末流国家能够轻易打压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