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当初就剩下一个孤儿了 赵国又是怎么成为战国七雄的儿
赵国孤儿的网友们,赵氏只剩下一个孤儿,封地全没了,如何成为战国七雄的?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相信了奸臣屠岸贾的诬陷,屠杀了赵朔家族满门300人。清点人数时,发现赵朔怀孕的妻子赵庄姬不见了。国君下令:“斩草除根!”
屠岸贾立即派人追杀赵庄姬,打算将她和肚子里的孩子一并斩杀。
此时赵庄姬在赵氏门客公孙杵臼与医生程婴的帮助下,顺利生产,诞下一子赵武。
程婴将赵氏孤儿装在药箱中躲过屠岸贾的搜查。
为了孩子能够长久安全,公孙杵臼和程婴商议找了一个婴儿穿上赵氏孤儿的衣服。然后由程婴去告发公孙杵臼。
屠岸贾果然上当,杀了公孙杵臼和顶替的婴儿。
此后,在程婴的保护下,赵氏孤儿赵武得以安全长大。后来,赵武率兵杀了屠岸贾全族,完成了复仇。
这是记载在《史记·赵世家》中的故事“赵氏孤儿”。发生在公元前583年,晋景公晚期。也是元代广为流传的杂剧《赵氏孤儿》的原型。
01 另一个颠覆三观的《赵氏孤儿》
可是,《左传》中却呈现了一个与《史记》完全不同的版本。其中的“赵氏孤儿”是一个完全颠覆三观的故事,没有忠奸善恶,也没有恩怨分明,而是充满了奸情、内讧和阴谋。
《左传》中的故事起源于公元前587年,比《史记》中的故事早了4年。
当时,庄姬的丈夫赵朔已经死去8年,遗腹子赵武也已经8岁了。
寡居已久的赵庄姬春心荡漾,与赵婴私通。赵婴要是其他人还不打紧,他却是赵朔的亲叔叔。
赵朔另两位叔叔赵同和赵括觉得大为丢人,于是将赵婴赶走,赵婴被迫流亡去了齐国。
四年后,赵庄姬找到机会,向晋景公诬陷赵同和赵括兄弟将要谋反。平日遭赵氏欺压的贵族顺势而为,向赵氏一族杀去。
赵同、赵括猝不及防,惨遭杀害。赵氏满门被斩,财产和封地被瓜分,史上称之为“下宫之难”。
赵氏家族遭到了几乎覆灭的打击,仅有庄姬的儿子赵武幸存了下来。
两个版本的《赵氏孤儿》区别非常大,《史记》中的故事更适合人们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可是《左传》中的故事却更适合真实的人性。
从赵武的年龄和赵氏一族几乎满门覆灭的时间来看,《左传》似乎更加真实。
你相信哪一个呢?
无论是哪个版本,故事的结局几乎一样。赵武成了赵氏一族唯一幸存的血脉,肩负着赵氏一族东山再起的责任。
那么,这样一个一无所有的灭族孤儿是如何让赵氏一族重新雄起的呢?
02 赵氏家族的历史
赵氏一族被屠戮后,晋国重臣韩厥站了出来。
他对晋景公大胆进言道:“赵氏,先贤伯益之后。自中衍以下,嬴姓显赫。赵衰佐文公、赵盾佐襄公,皆社稷之臣,有大功于晋。奈何一朝获罪,而绝其嗣?今有功于国者,恐无后于晋!望君侯三思……”
韩厥从赵氏一族的历史讲起,循循善诱,打动了杀红了眼的晋景公。
赵氏一族的先祖伯益因为追随大禹治水有功,被首领舜赐姓“嬴”。
大禹时期,伯益成为了执政官,负责朝政大事。
时间的脚步踏过夏、商两个朝代,来到周朝。
伯益这一脉子孙的领袖为造父,他因为辅佐周穆王有功,受到封赏。
周穆王将山西洪洞县赏给了造父。从此,造父有了自己的封邑,便以封地为姓,自称赵氏。
西周灭亡的时候,领袖叔带带领赵氏一族投奔了晋国,成为晋国大夫。
晋国也不太平,经历过长久的夺权斗争,晋国陷入了濒临崩溃的局面。
乱局之下,每个氏族都在忙着选边站队,生怕站错了队让自己的家族万劫不复。
赵衰擅长占卜,他为晋国公子重耳占卜了一下,显示的是大吉。于是赵衰认为,侍奉重耳是上天给他的责任。
重耳被迫在翟、齐、楚、秦等国流亡时,赵衰一直陪伴在他身旁。全力帮助重耳摆脱困境,重新崛起。
在秦国的帮助下,重耳终于在阔别晋国19年后,重新夺取了政权,史称晋文公。
赵衰作为从龙之臣,自然在晋文公即位后平步青云。
晋文公设置了把握晋国军政大权的六卿:韩、赵、魏、智、范、中行氏。
赵氏家族即为六卿之一,赵衰为卿大夫。
晋文公上位后,兢兢业业,一改晋朝的颓势。在大国环伺中,稳定发展经济和军事。
赵衰作为晋国的最高执政大夫,为晋文公发掘了不少人才,提出了不少治国策略。
晋襄公即位后,赵衰依然得到重用。赵衰去世后,他的儿子赵盾被任命为中军元帅,掌握军政大权。
赵盾确实不负众望,才干突出。辅助晋襄公将晋朝治理得蒸蒸日上,赵氏一族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晋襄公临死前,将年幼的儿子晋灵公托付给赵盾。
赵盾成了辅政大臣后,晋国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经过他的处理,彻底成为了晋国第一权臣。
公元前620年,赵盾代替5岁的晋灵公,以主盟人名义召集齐侯、宋公、卫侯、陈侯、郑伯、许男、曹伯等七国诸侯的国君,在扈地举行会盟。
《春秋·文公七年》中记载了这次会盟:“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
这次“扈地之盟”让七国诸侯继续承认了晋国的霸主地位。赵盾掌权时的晋国具有强大的号召力。
他在赵国家喻户晓,在各个诸侯国中,也是声名鹊起。他和他身后的赵氏家族走上了巅峰时刻。
公元前601年,赵盾弥留之际,将自己的儿子赵朔和三个弟弟赵同、赵括、赵婴做了一番安排。
儿子赵朔继承自己的职位,出任卿大夫,辅佐晋景公。
赵同、赵括、赵婴和赵盾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三个弟弟的母亲才是父亲的正室夫人赵姬,赵盾的母亲是妾室。
当年赵姬认为赵盾比自己的三个亲生儿子更有才能。因此,把家业的继承权让给了赵盾。
赵盾临死前,感念赵姬的恩德,就把家业继承权还了回去,给了赵同。赵同成为赵氏家主。
赵朔死后,赵同以赵氏家主的身份兼任了卿大夫,继续辅佐晋景公。
接着,下官之难爆发,赵氏一族几乎灭门,仅剩下赵朔的儿子赵武留存于世。
韩厥讲到这里,激动得双眼含泪。他问晋景公:“赵氏一族对晋朝社稷有大功,忠心耿耿辅佐了几代君主,难道就要在您这一朝让他们绝嗣了?这不是寒了天下能人的心吗?”
晋景公不禁动容,沉默半响,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赵衰、赵盾功绩卓著,如果以私心灭掉赵氏宗族,难堵天下悠悠之口。
02 赵武如何让赵氏一族雄起
思前想后,晋景公按照韩厥的建议,命令赵武为赵氏一族的宗主,并将赵氏封地还给了赵武。
未成年的赵武在亲戚朋友的帮衬下,勉强接受了赵氏家族的事务。
可是“下官之难”对赵氏的打击颇深,这场灾难到底是伦理关系的扭曲还是权斗的疯狂,已经成为历史谜团。可是,无论真相如何,它让赵氏一族在漫长的时间里沉没在谷底。
公元前572年,晋悼公即位,大肆提拔功臣之后。经过长期考验与观察,晋悼公认为赵武是治世贤臣,毫不掩盖对赵武的赏识。
原本任职士大夫的赵武被封为卿,人生际遇因为这次升迁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赵武执政期间,积极吸纳各国人才。先后举荐了46个人,皆为国之栋梁,没有一个人成为赵氏家臣,其大公无私,堪称典范。
赵武与晋悼公君臣和谐,使得晋国国力鼎盛,称霸中原。
公元前558年,晋悼公向诸侯下达会盟之令,邀诸侯共同商量讨伐齐国。可是,还没等开始行动的时候,齐悼公就突然染病,缠绵病榻几个月后,齐悼公去世了。
之后继位的晋平公只顾享乐,无心治理朝政。晋国的其他几个卿大夫世家忙着扩充自己的实力。
赵武对国政依旧兢兢业业,他促使签订了“重丘之盟”,宣布晋、齐两国休战。又与秦景公定下“秦晋再好”,维持两国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共处。
公元前541年,赵武去世了。临死前,心中怀着对英主晋悼公的思念,对赵氏一族人才凋零的叹息,对晋国江河日下的担忧......
03 赵国如何挤进战国七雄?
赵武死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
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
又过了77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废为庶民,晋国正式消亡。
“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曾经最强大的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国。
与此同一时期,齐国也发生了政变,田氏一族代替姜氏一族成为新的国君,建立了新齐国。
再加上依然在延续的秦、楚、燕三国,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从此轰轰烈烈地拉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