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绣、张鲁两人皆为降将,为什么会被疑心大的曹操厚待呢?

  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其中姜维更是成为蜀国武将之首的大将军。再比如曹魏五子良将中,张辽曾是吕布的手下,张郃曾是袁绍的手下。因此,对于魏蜀吴三国来说,自然也能接受降将这一群体。当然,同样是降将,大家最后的待遇却是千差万别的。

  其中,就曹操麾下来说,虽然张辽、张郃等人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在曹操生前,最厚待的两大降将却不是张辽、张郃等人,而是张绣、张鲁。对于张绣来说,最终在曹操麾下食邑两千户,至于张鲁,最后的待遇更高,被曹操封为万户侯。那么,问题来了,就张绣、张鲁这两人来说,为何能成为曹操最厚待的两大降将呢?

  一

  首先,建安四年(199年),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再次向曹操投降。张绣到达后,曹操牵着张绣的手,一起参加宴会,为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建安五年(200年),张绣参加了官渡之战,力战有功,升为破羌将军。由此,在张绣归降曹操时,立即被曹操封为杂号将军。在东汉末年,杂号将军虽然不是一个较高的武将官职,但是,对比同时期曹操麾下的武将,杂号将军已经是厚待了。

image.png

  公元199年,面对前来归降的张辽,曹操将张辽拜为中郎将,并赐爵关内侯。公元200年,张郃在官渡之战时投靠曹操,后者将张郃拜为偏将军,封为都亭侯。对于张辽的中郎将和张郃的偏将军,在地位上都要低于杂号将军。至于格外受到曹操欣赏的关羽,在公元200年诛杀袁绍大将颜良后,也只获得了偏将军的待遇。而就张绣来说,刚一投降曹操,就被封为扬武将军这一杂号将军,这无疑是让人意外的。

  二

  同时,建安十年(205年),张绣跟随曹操在南皮击破袁谭,再次增加食邑,一共2000户。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元205年前后,食邑2000户的情况,无疑是非常罕见的。因为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影响广泛,再加上董卓之乱和群雄逐鹿中原,导致当时天下户口剧减,十户才留下一户,将领中封邑没有达到1000户的,唯独张绣特别多。也即当时曹操麾下的武将中,大部分都只是食邑数百户,这让食邑2000户的张绣,自然是非常特别的一位了。

  更为关键的是,张绣之间和曹操可谓有深仇大恨。对于曹操来说,不仅长子曹昂被张绣所杀,麾下的猛将典韦,同样死于张绣手中。但是,在张绣归降自己后,曹操放下仇恨,不计前嫌,选择厚待张绣,也即在曹操麾下的降将中,张绣的待遇可谓当时最好的一位了。张绣在北征乌桓(207年)途中因病去世,谥定侯。

  三

  另一方面,就张鲁来说,于东汉末年相继袭杀汉中太守苏固、别部司马张修后割据汉中。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亲率十万大军西征汉中,抵达阳平关,张鲁想要投降曹操。但张鲁弟张卫不听,率数万人马坚守阳平关,为曹操所破。在此背景下,张鲁于是率军前往巴中,以此表达自己归降曹操的态度。张鲁带着全家谒见曹操,后者任命他为镇南将军,以客礼相待,封张鲁为阆中侯(一作“襄平侯”),食邑一万户。

  在官职上,张鲁受封的镇南将军,属于四镇将军的范围,这已经在汉末三国时期地位较高的武将官职了,比如赵云曾担任蜀汉的镇东将军。并且,作为万户侯,张鲁的食邑甚至达到10000户,这在当时同样是极为罕见的待遇了。当然,为了避免张鲁在汉中东山再起,曹操将他和家属带回邺城。封张鲁的五个儿子及阎圃等人为列侯。替自己的儿子曹宇娶张鲁女儿为妻。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张鲁去世,谥号“原”。因此,对于张绣和张鲁这两位降将,最终都和曹操结成了儿女亲家。

  四

  最后,秦汉时期,食邑已改为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拨充,其数量按民产计算,与周代按田邑大小区分者不同。食邑随爵位黜升而损益,亦得世袭。因此,对于汉末三国时期的文臣武将来说,获得的食邑多少,直接和自己能够获得的财富相挂钩。在此基础上,就张绣和张鲁来说,食邑分别达到2000户和1万户,可谓曹操生前给降将的最高待遇了,这自然让张辽、张郃等降将都难以相提并论。当然,对于曹操来说,之所以厚待张绣和张鲁,原因也是非常简单的。作为曾经的一方诸侯,张绣、张鲁即便归降了曹操,却还是拥有一定的势力,比如张绣就是与段煨、贾诩、明元郭氏皇后是同乡,也是凉州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

image.png

  因此,在笔者看来,曹操厚待张绣,有助于获得张绣势力的归顺和效力。并且,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操厚待张绣和张鲁,也是在树立一个典型和榜样,促使刘备、孙权等诸侯可以放弃抵抗,早日归顺自己。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降将上,比如马超作为曾经的一方诸侯,在归降刘备后也获得了较高的封赏。特别是蜀汉建立时,刘备册封马超为骠骑将军,这让马超成为当时蜀汉官职最高的武将了。究其原因,显然不是因为马超立下的战功有多高,而是因为马超作为曾经是一方诸侯,所附带的威望和影响力。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