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掀起了黄巾起义,为什么最终没能成功呢?
黄巾之乱时,由于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的势头最猛,朝廷将主要矛头对准了他们,张角这一支也被优先剿灭了。但是张角兄弟的灭亡,不代表全国的黄巾军都被剿灭了。毕竟黄巾军是以三十六方黄巾组成的庞大组织。
张角的失败,只是使黄巾军没了统一的领导人,地方上依然还有大量的黄巾军的势力在作乱。后来朝廷认为地方的小股黄巾军应该成不了什么气候了,便让地方官员们自行去剿灭。
结果没过几年,黄巾起义再次爆发。这一次起义被镇压后,东汉设立了州牧制度,为后来的群雄割据混战,埋下了一个不小的祸根。
【黄巾军】
曹操全程参加了镇压黄巾军的行动,对黄巾军非常的了解。并且在第二次镇压黄巾起义后,被汉灵帝调入京城,担任了西园军(相当于禁卫军)的典军校尉。这也是曹操第一次接触到东汉的权力中枢。
第二次黄巾起义被镇压后,东汉王朝发生了一连窜的政治事件。先是十常侍之乱,大将军何进被杀。接着是董卓之乱,以袁绍、袁术(包括曹操)为首的京城军官外逃,组成了形同小丑一般的关东联军。
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时,几乎是同一时间,黄巾起义再次爆发。这一次参加起义的黄巾军,比较知名的是三股地方势力,分别是:并州郭太白波军、冀州张燕黑山军以及青州臧霸黄巾军。
其中并州白波军最出名的地方在于,当年他们也打董卓,并且这帮黄巾军比关东联军打的还要积极;黑山军最出名的地方在于,他们在群雄混战初期,曾经攻破了袁绍的老巢邺城。
当年,袁绍还只是个是渤海郡太守。他的顶头上司是冀州牧韩馥。但袁绍对冀州早已是垂涎三尺,便决定对韩馥进行夺权。然而正当袁绍要大干一场的时候,被黑山军狠狠地桶了一把。而当黑山军在冀州大获全胜时,青州黄巾军登场。
青州黄巾军的领导人看到黑山军在冀州取得了那么大的胜利,便做出了一个让袁绍欲哭无泪的决定——北上汇合黑山军。据不靠谱的统计,黑山军号称百万,青州黄巾军也号称百万。如果让他们会合,那就是两百万起义军啊!前途不可限量。就算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死袁绍了吧?
结果万万没想到,幽州公孙瓒看到起义者声势如此浩大,他有点着急了(怕黑山军跑自己的地盘上作乱),便抢先一步,化身为正义的使者,主动跑到袁绍的地盘上,把黑山军往死里狠狠地打了一顿。楞是把黑山军和青州黄巾打得晕头转向。
青州军直接被打尿了,慌忙回撤到青州。然而公孙瓒还是不罢休,大手一挥,白马义从继续追!这一场仗下来,青州黄巾的阵亡数是以万为单位计算的。公孙瓒当了把活雷锋,却直接把袁绍救活了,使得袁绍夺取冀州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这为后来他雄踞河北四州奠定了基业。
而公孙瓒则一直被袁绍压在幽州打,后来他被袁绍困死在易京的时候,他的军事盟友恰恰就是当年被他狠揍的黑山军。
青州黄巾军北上冀州,受到重创。于是他们就只能换个方向发展,但是能去哪呢?东面是大海,不能去。南面的徐州陶谦不是什么善茬,不能去。北面是大魔王公孙瓒,不敢去。东面、南面、北面都去不能去,那就只能去西面找出路了。
青州的西面是兖州,曹操、陈宫、张邈这些人,当时都在兖州。但是曹操当时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兖州的刺史是刘岱,曹操名义上要听他管。
不过刘岱貌似没做什么防备工作。他把视线放在冀州,一个劲的友好地给冀州刺史韩馥写书信,警告他一定要提防袁绍这个野心狼。结果,青州黄巾军突然从冀州杀向兖州,刘岱匆忙上阵,直接被打挂了。刺史战死,整个兖州群龙无首。
在慌乱之下,经由张邈、鲍信、陈宫等人的商议兼忽悠下,兖州东郡太守曹操同志,成功地上了位,担任刺史一职。后来的事,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曹操凭借他对黄巾军的了解,打的百万青州黄巾军与他结盟,注意!不是投降。人家青州黄巾军是带股入伙的。青州兵在曹操的带领下,也很骁勇善战,立了不少功劳。此后,青州兵作为曹操前期生涯的主力部队,且自成体系,随曹操战河北、征徐州,还随曹操打到了袁术的地盘。
青州黄巾愿投靠曹操,以及曹操对青州兵的厚爱,或许与曹操施行的法家庶族路线有关,也就是走群众路线,只是后来接班人还是走上了世家路线。后来曹操施行军屯,青州兵也就开始了屯田,不再作为曹操征战天下的主力了。但曹老板并没有亏待他们。
青州兵存续了28年,直到曹操220年去世。青州兵不愿接受新的老板以及其他将领的领导,“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于是短期内产生了比较大的混乱。此时有人建议讨伐之,但贾逵不允,还分给青州兵遣散费。
近30万军屯的青州兵,也随曹操的离去而终结,不再半兵半农。为曹魏做出巨大贡献的这个农民集体,从此也自由了,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