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去世后,张居正改革爆发了什么不利影响?

  张居正改革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为什么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经过十年的呕心沥血,张居正改革一举扭转了嘉靖、隆庆时期政治腐败、武备废弛、财政匮乏的局面,使得步入末期的大明一度出现了中兴的景象。

  即便如此,张居正改革终究还是难以跳出凡事皆有利弊两面的桎梏,当张居正在世时,改革中利的一面还能勉强维持住中兴的景象,而当张居正去世后,改革中弊的一面对明末时期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就开始集中爆发。

image.png

  一、内阁受到打压

  张居正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推行考成法,而考成法的第一步则是对明代顶层行政结构的重建。

  在明代原本的顶层行政结构中,内阁实际上仅承担了宰相的部分职能,它对上辅佐皇帝理政,对下协调六部。

  可当时皇帝朱翊钧只有十岁,即使有了张居正的辅佐,他也无法成为改革的最高决策者,并且张居正还认为内阁对六部仅有协调之权,无法从根本上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所以,在完成重建的顶层行政结构中,内阁首辅张居正取代了皇帝成为改革的最高决策者,而六部也相应的成了内阁的下属行政机构。

  这种情况下,大明到底是姓朱还是姓张就成了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张居正去世后不久,时年二十一岁正值血气方刚的皇帝朱翊钧顿时就被这个问题气的暴跳如雷:“好你个张居正,我支持你改革是让你挽救我大明江山社稷的,不是让你来替我当皇帝的。”

  就这样,考成法成了皇帝朱翊钧眼中最大的弊端,于是他立即下诏废止了考成法。

image.png

  不仅如此,为了防止内阁中再度出现类似张居正的人物,从朱翊钧开始,明末时期的历代皇帝都大力打压内阁,尤其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之初竟然通过抓阄的方式选阁臣,内阁变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

  在我个人看来,崇祯朝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内阁职能的缺失:尽管皇帝朱由检非常勤政,但由于缺失了内阁的辅佐,导致他很难抓住重点;尽管六部不乏人才,但由于缺失了内阁的协调,导致他们本该投入到内忧外患中的精力却浪费在了内耗中。

  所以说,张居正改革对明末时期造成的第一个不利影响就在于考成法引起了皇帝对内阁的打压。

image.png

  二、宦官集团乘机崛起

  在皇帝打压内阁的同时,六部为了恢复跟内阁平起平坐的地位也开始了同内阁的争斗。

  随着阁部之争的日趋激烈,宦官集团乘机崛起,而宦官集团的崛起不仅直接促成了魏忠贤柄政局面的形成,还使得明末时期的朝堂纷争更加的激烈和复杂。

  所以说,张居正改革对明末时期造成的第二个不利影响就在于宦官集团乘机崛起。

  三、党争的全面爆发

  面对由皇帝、内阁、六部和宦官之间相互争斗所造成的严酷政治环境,那些失意的中下级官僚和士子们只能通过结成大大小小的学社来抱团取暖。

  当这些学社被不同的政治抱负和利益诉求整合成若干个更大的政治势力时,明末时期的党争就会全面爆发。

  与此同时,那些在张居正改革中利益受到损失的阶层也纷纷通过结党来保全自己的利益,比如说齐、楚、浙等党保全的是大地主、大官僚阶层的利益,东林党保全的是中小地主和官僚阶层的利益,他们之间为了争权夺利进行了长时间的争斗。

  这样一来,明末时期党争的激烈性和复杂性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引发的恶果就是朝堂上的混乱、无度和战争上的连连失利。

  所以说,张居正改革对明末时期造成的第三个不利影响就是促成了党争的全面爆发。

  张居正改革之所以会对明末时期产生这些不利影响,其根本原因并非是改革措施上的缺陷,而是由于那些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人或势力的短视所致。如果他们能看得长远一些,不仅他们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大明也能重获新生。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他们的短视最终使得大明和他们一起坠入了深渊。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