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有很多变法,为什么只有秦国最成功呢?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战国时期也有很多变法,为何秦国的变法最为彻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涉及维度最全面、执行程度最彻底、后辈延续最深远的一次变法运动,它为秦国从一个“西方强国”走向“超级大国”,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其影响绝不单单停留在秦孝公、秦惠文王的时代,而且也贯彻到了秦昭襄王与秦始皇的时代,甚至最终影响到了汉帝国的体制,成为中国古时候皇权帝制的重要来源之一。
商鞅变法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秦国的日渐强大:从一个晚于魏、齐、楚称霸的西方霸国,升格为一个能与关东六国对峙的半天下超级大国。商鞅变法得以被秦惠文王以后的秦王所遵循,由此而来的制度惯性,又最终为秦国兼并天下提供了最为中坚、最为核心的驱动力。
商鞅变法的诸项举措之中:禁私斗、赏军功,大幅度提升了秦军的军队战力;重农抑商、废井田行阡陌,大幅提升了秦国的农业生产能力;推行县制、编订户籍、推行小家庭制,大幅推升了秦国中央对于全国民众的管控能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大幅提升了秦国内部的经济效率;以上全部举措,又会综合促进秦军后勤保障能力的提升。
换言之,秦国的兼并天下全靠这套最为彻底的制度来奖惩推动。是制度的力量把秦国上上下下君臣吏民的一个个单个欲望凝合了起来,导致了秦国在战国混战中具有远超其余六国的效率,进而把变法不怎么彻底的六国一步步蚕食兼并。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过很多的变法。在战国这个大变革时代,尤其如此,各国为了强国,都进行了各自的变法。比如,魏国的李悝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的齐威王的“人治”,赵国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燕国燕昭王时期在乐毅主持下的变法。
但是,在这些变法中,没有一个比得上秦国的商鞅变法,哪怕在后世,人们对于商鞅的为人处世有着这样那样的批评,但是却不得不承认他的变法是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变法,并且影响最为深远。那么,为什么商鞅的变法成功了,而与他同时代的人,甚至他之后的变法却都以失败而告终了呢?
一、秦国在当时国力最弱
为什么说秦国国力最弱成为了他成功的一个要素呢?在当时,七国的势力已基本形成,其他小国造不成影响,就不作数了。在当时,以经过李悝变法,并且拥有吴起编练的魏武卒的魏国实力最为强悍,但这个国家又偏偏是秦国的死敌。秦献公时期就多次发兵河西想要抢回故土,但都被强悍的魏国给打回老家了,并且国力消耗严重。
所以,到秦孝公登临秦公位时。可以说,正是秦国最虚弱的时候,被魏韩逼的在栎阳舔伤口。可以说,正是因为秦国的虚弱,所以从上到下都迫切的想要改变这种不利的局势,希望秦国强大。此外,国弱民穷,其实将一个情况处理的非常好。那就是所谓的老世族其实能够拥有的特权并不多了,他们也只是比普通的百姓强那么一些罢了,能够吃饱饭而已,这与建国之初极为相似。
所以,这就为商鞅的变法提供了变法的土壤,从上到下求变,不能不变,只是需要一个人点燃这把火,并且善加引导,不至于伤及己身。
二、秦孝公的全力支持
能够将一国托于一人者,秦孝公也。公孙鞅作为一个外来户,他要在秦国站住脚跟,没有秦孝公的支持是不可以的。可以说,没有秦孝公的支持,他什么都不是,不要说进行变法了。这一点可以从秦孝公死后,商鞅很轻易的就被世族给搞死了就看出端倪了。
三、商鞅的变法确实使得秦国过上了好日子
商鞅的变法: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同样的惩罚。一家有两个以上的壮丁不分居的,赋税加倍。有军功的人,各按标准升爵受赏;为私事斗殴的,按情节轻重分别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
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因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贫穷的,把他们的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王族里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册。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级差别占有土地、房产,家臣奴婢的衣裳、服饰,按各家爵位等级决定。有军功的显赫荣耀,没有军功的即使很富有也不能显荣。
这些内容在今天的人看来简直是没有人权,一点隐私都没有。并且处罚太过,没有人情味。但是在一个战乱纷飞的年代,人们的需求其实已经降到最低,那就是……吃饱饭,活着。商鞅这种将那些懒惰之人,狡猾之人清除出秦国队伍,“一刀切”,也许有人会因此蒙冤,但是却为那个曾经私斗成风的国家带去了新的生气,使得那些真正的忠厚之人过的好,狡猾之徒不敢犯法。正所谓,“乱世用重典”。
四、培育出了新的利益集团
商鞅的变法可以说打破了世族的继承制,但是新的军功集团却被他培养了出来。还是三中的条文,他的实行使得人民畏惧私斗,而勇于公战。毕竟好战因子被一时压制住了,但是却依然存在于秦人的血液中,所以对外战争显然是一个很好的倾泻口。商鞅之法,做到了“军法面前,人人平等”,甚至还犹有过之,这已经远远的超出了那个时代。所以,王室贵族也被处罚,真正使人信服。通过战争,第一批的军功集团就初具雏形。人们从战争中得利
自然拥护新法。这就是应对老势力的新势力。
五、对外战争的胜利
变法是否成功,是否能够获得百姓的支持,说的再好也没用,甚至百姓生活的再好也没用。就如同唐太宗,如果“贞观之治”只是百姓丰衣足食,而没有对外灭掉突厥,称霸西域的武功,那么后世所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他玄武门的那次手足相残了。所以,商鞅证明他的变法是成功的也必须用战场上的胜利来给秦国人看,给六国之人看,所以就有了商鞅用阴谋骗取曾经的朋友魏国领军人物公子卯,使得群龙无首,最终打赢了战争。迫使魏国割地求和,迁都大梁。战争,过程从来都不重要,结果最重要,秦国胜胜了,变法彻底站住了脚跟。
六、两代秦国国君的坚持
商鞅之法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变法不过实行了十多年,商鞅就被旧势力给铲除了。可以说,那是秦国的新法势力虽然站住了脚跟,但是顶多与旧势力相差无几,甚至略有不如。但是,不管商鞅是秦惠王想要借其他人之手除去,还是当时被架空了,秦惠王最后还是选择了坚持新法,所以,经过四十多年,也就是那时的两三代人,商君之法才真正的成为秦国根本,没有人想要去动摇,也没有人能够动摇。凭借着商君之法,秦国横扫六合,并吞八荒,成为了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为何秦国的变法最为彻底,其他国家的变法相继夭折?
秦孝公的强硬支持,商鞅的严苛峻法;秦国代代明君。
秦孝公启用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触犯了秦国旧贵族阶级的利益。商鞅在秦国刚刚提出变法,就遭到秦国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代表的反对。他们认为变法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则针锋相对提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鞅在秦国刚提出变法,就面临巨大的阻力,最后在秦孝公的强硬支持下,秦孝公力排众议。为此,不仅撤销了自己大哥公子虔的兵权,而且当太子嬴驷触犯新法时期,也受到惩罚。嬴驷的老师被割掉鼻子,嬴驷被废除太子之位,对于死者嬴驷还要亲自披麻戴孝安葬死者,补偿死者家属一切费用。嬴驷也被发配流落民间,尝遍人生百态。
在秦孝公的强硬支持,商鞅的铁血刑法下,改变了刑不上大夫观点。因此,商鞅变法在秦国可以得以展开,而且秦孝公在位二十多年,商鞅变法得以能够贯穿落实执行。商鞅在秦国秦国主持变法二十余年,新法已经深入秦国百姓内心。秦孝公去世后,秦惠文王以谋反罪诛杀商鞅。商鞅虽死,但是商鞅之发已经深入秦国骨髓,而且秦国后继之君得以代代明君,一直贯彻落实执行商鞅变法。
相反,山东六国的变法,不是没有进行深刻彻底的变法,就是变法没有被贯彻落实的执行,中道而卒。
魏国是进入战国初期,率先进行变法的国家。魏文侯即位之后,重用吴起进行变法,在吴起的变法下,魏国锻造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魏武卒。在战国初期,魏国凭借魏武卒称霸百年。魏文侯去世后,吴起在魏国受到排挤,之后出走楚国。吴起在魏国变法是不彻底的一次变法。
吴起逃到楚国后,在楚悼王主持下,进行变法,但是吴起在楚国变法得罪守旧贵族,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吴起惨遭楚国旧贵族杀害。楚悼王去世后,楚国废除吴起的新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齐威王时期邹忌进行政治改革,都是局面的变法,并没有进行彻底的变法。而且山东诸国后继之君多数昏君。没有像秦国一样代代明君辈出。
秦国受封建礼仪少,改革遇到阻力小,山东诸国则相反。
秦国长期以来,占据西陲,长期与西戎少数民族杂居生活,民风彪悍、纯朴,生活相对落后原始,自然受到中原的等级严格礼仪制度限制少。秦国因此常常被中原各国所摒弃。相反,中原各国当时是中华文化最繁荣的中心。自然受到等级严格礼仪制度,因此中原各国想要在本国进行变法,必然会遭到各种势力的阻挠。
相比较秦国,秦国除了面对旧贵族的反对以外,秦国百姓本来就饱受连年的战争苦难,百姓基本都是食不果腹,生活极度困难。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底层百姓,在战场再多的军功,也没有晋升的可能。到头来还是老兵头一个。秦国的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多数掌握在旧贵族手中。因此,秦国百姓很多青年都逃难他国。然而商鞅变法,以军功爵与耕战政策,不仅让多数秦国奴隶、百姓等称为新国人,还可以通过战场杀敌或者获得土地耕种晋升,改变自己乃至家族的地位。这自然受到秦国底层百姓欢迎。
商鞅在秦国变法,之所以能够最彻底,除了秦国本身优势之外。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