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魏氏作为晋国的外姓氏族之一,成为第一霸主是如何做到的?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经历了“曲沃代翼”与“骊姬之乱”后,晋国公室实力大削,哪怕是文韬武略的晋文公,也不得不重用与自己一起流亡的狐偃、赵衰、胥臣、栾枝、郤溱、魏犨等外姓臣子,“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周襄王十九年(前633),晋文公作三军,每军各设一名将、佐,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执政晋国,确定了三军六卿,据记载,晋国共有十一个外姓氏族的家主成为晋国执政,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六卿出将入相。从晋文公始作三军,直到晋顷公十二年(前514),执政的韩宣子告老,遂让位于魏舒,魏献子为正卿主持国政,魏氏才终于成为晋国主要卿族之一,作为最晚登顶的魏氏,是如何成为战国“首霸”的呢?
一、窃国谋家,三分公室
春秋晚期,晋国内狐、先、郤、胥、栾、范、中行、智、韩、赵、魏十一卿轮番而治的局面已然不存在了,仅剩韩、魏、赵、范、智、中行六家为卿。晋昭公时,晋国渐渐失去霸主地位,周景王十九年(前526),晋昭公卒,子晋顷公继位,六卿强而公室弱,国家大权旁落至赵、魏、韩、智、范、中行六家手中,“昭公六年卒。六卿彊公室卑”。晋昭公时,任用韩宣子为正卿,晋顷公继位后继续用韩宣子,这位政治生命超长的执政并没有使晋国重新恢复昔日霸主的地位,长达二十八年的执政生涯中,韩宣子始终在平衡六卿之间的利益,使韩氏从中获利良多,壮大根基。这些都给了魏献子启发,所以当主持国政后,魏献子手段尽用,积极发展魏氏实力,所创“魏舒方阵”一战成名,魏军成为一直劲旅,同时,魏献子窃国谋家,“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羊舌氏之田以为二县”,标志着六卿正式向晋国公室开刀了。
从韩宣子开始,之后的晋国执政魏献子、范献子、智文子、智伯瑶等,都在想方设法增强自身实力,削弱公室。铁丘之战,中行氏、范氏攻打赵氏,晋定公打着平反的名义联合魏、韩、智、赵灭了范氏、中行氏,晋国六卿变成了四卿,智氏最大。后来智伯瑶执政,假借壮大公室之名向三家索要封地,起先三家都不愿意,但韩康子、魏桓子都惧怕智伯瑶的权威,都献上了一百里土地和户口,只有赵襄子不从,于是智伯瑶联合魏、韩进攻赵氏,顽强困守三年后,赵襄子家臣张孟谈说动韩、魏倒戈,三家灭了智氏,共分其地。
惨烈的内战让晋出公恼怒,于是他向齐、鲁两国借兵讨伐三卿,但不是三家的对手,晋出公只得出逃,死在路上,三卿又立宗室姬骄为新君,称晋哀公,而后三家共同瓜分了公室所有土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后来,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晋国灭亡,赵、魏、韩也与秦、齐、楚、燕并称为“战国七雄”。
二、文侯即位,奠定基业
魏国百年基业的奠定者,正是魏文侯魏斯。三家分智后,魏氏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局面,赵氏所占智地就在魏氏头上,而魏氏西边是一直争夺河西之地的秦国,东边是亦敌亦友的韩国,南边是秦、楚、郑拉锯争夺开打的战场,魏氏以运城谷地为核心,在吕梁山、中条山、王屋山、黄河的簇拥下易守难攻,但也容易被压迫封锁,好在魏氏出了个魏文侯这样一个能奠定魏国百年霸业的明君。
魏文侯没有想着一味的扩张,而是把目光放在了国内,他重用卫人李悝,先从“富国”出发,推行尽地利之教的精耕细作原则,推广农副业成功经验,综合利用魏国的田地和山川,民众皆富。而后李悝主持实行变法,李悝制定了《法经》,对魏国各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同时废除了奴隶贵族世袭制、井田制,极大增加了魏国的活力,很多能人贤臣入魏。
此外,魏文侯还打造了一支极为强悍的武卒,这支军队的要求非常高,“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战斗力极强,乃是精锐中的精锐。眼看富国强兵,魏文侯决定向外扩展,于是在吴起的带领下,魏武卒共夺取秦国五百多里土地,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奇功伟绩。在魏文侯长达近五十年的执政期间,多次大败秦国,尽取河西之地;向赵国借道灭了中山国,顺手在沿途占领了不少属于赵国的地方;帮助韩国攻击宋国,魏军也将进军路过的河内地占领了;还趁齐国内乱之机攻占了大片土地,称之为拓土明君一点都不过分。
然而魏武侯、魏惠王却不复魏文侯之能,魏武侯骁勇,维护魏国霸业的同时四面树敌,为魏国日后受各方落井下石埋下祸端;魏惠王时,魏武侯积攒的家底被拼个精光,赵、韩还在魏武侯死后立刻发兵攻魏,大败之,差点灭亡了魏国,而自庞涓身陨后,魏国再无进取的大将,魏惠王也在之后的战争中“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魏国在称霸的道路中江河日下,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秦将王贲水淹魏都大梁,魏王假肉袒投降,魏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