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没有纸的出现 纸上谈兵究竟是什么回事
纸上谈兵的网友们,纸上谈兵到底是什么样的、战国时期不是没有纸张的吗?
其实,“纸上谈兵”的典故虽然出自战国时期,但是“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却不是出自战国时期。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纸上谈兵”的具体情况。
“纸上谈兵”的典故。
在我国古时候的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经在阏与之战中一战击败秦军,秦军损失惨重,这是秦国变法以来秦军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以至于之后很长时间不敢轻易招惹赵国。赵奢也是因此一战成名,赵惠文王封其为马服君。
赵奢的儿子赵括,可能受父亲影响,从小爱看兵法,读了不少兵法著作,逢人谈军事头头是道,像是个久经战阵的老将,基本上没有多少人能说得过他,有不少人夸赞他,他也因此更加傲娇。
《史记》:“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如果换成其他人,肯定会为自己的儿子如此有才开心,但是赵奢却非常担忧,认为赵括轻言兵事,不知其凶,不能担当大任。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当时的名臣蔺相如,也认为赵括能够读他父亲的兵书,却不了解随机应变。
蔺相如:“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后来长平之战时,赵王一心想趁早结束战争,不顾其母和部分大臣的劝谏,任用赵括为将军替代老将廉颇,结果赵括贸然出击,赵军被秦军包围,突围不成全军覆没。
赵括空谈军事,不懂得随机应变,成了一个笑柄,这就是“纸上谈兵”的典故。
战国不可能出现“纸上谈兵”的成语,因为战国无纸。
战国时期,人们记载事物的书写载体大多用的是竹简,也有少数用锦帛、衣料或动物皮毛等,但是这时候还没有纸,不可能出现“纸上谈兵”的成语,在那时的史料记载上,也没有发现“纸上谈兵”的说法。
据考古发现和相关史料记载,纸的出现大约在西汉时期,东汉时期,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良,纸的质量得到改善,造价也下降,逐渐成为主流的书写载体。
“纸上谈兵”成语的由来。
“纸上谈兵”的出现是什么时候?在现有的史料中,出现“纸上谈兵”成语最早的是清代的文献,而当时说的也不是赵括。
后来,著名的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有句这样的话:“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被认为是“纸上谈兵”的出处。
之后,“纸上谈兵”逐渐和战国时期的赵括联系起来,现在人们一说“纸上谈兵”,大多数人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赵括。
可见,“纸上谈兵”的典故是战国时期的赵括,但“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却是后人发明的,用来形容只会书生论道,却缺乏现实可行性的行为或方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