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巴国的疆域有多大?最后是如何灭亡的?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你们知道吗,接下来为什么小编为您讲解
巴国,周朝时期位处今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姬姓的周王室诸侯国,子爵,国都为江州,即今重庆市江北区。就巴国的历史来说,始于西周时期,巴国与蜀国、楚国为世仇。从地理位置上可以发现,巴国正好处在蜀国和楚国这两个大国的包围之下。
当然,巴国能够在蜀国、楚国的包围下长期强盛,说明巴国也拥有强劲的实力。战国时期,巴国疆域“其地东至鱼复(治今奉节),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其疆域之辽阔,概括了今重庆全境、湖北恩施、川东北部分地区。对此,在笔者看来,巴国的疆域面积,完全可以和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相提并论。当然,之所以巴国不是战国七雄,主要还是因为巴国的灭亡时间要远早于韩国。
一
据《辞源》:“巴国,古国名,位于今重庆、湖北、四川、贵州一带地方”。西周初期分封了71个诸侯国,巴氏被封为子国,首领为姬姓宗族,子爵,因而叫巴子国,通常简称巴国。对于巴国来说,原本的爵位只是一个子爵,这在西周诸侯国的爵位中,无疑是相对较低的。
在公侯伯子男这五等爵位中,楚国和巴国一样,都是子爵国,而就秦国、郑国、齐国、鲁国、晋国等诸侯国,则主要是侯爵或者伯爵诸侯国。正是因为爵位相对较低,所以巴国和楚国一样,一开始被分封的区域都是远离中原的偏远之地。当然,虽然一开始分封的时候比较弱小,但是,巴国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得以成为和楚国多次较量的大国。
二
楚文王十二年(公元前688年)巴与楚在出兵伐申国(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巴国转而出兵伐楚。也即在春秋时期,巴国敢于和楚国交战。后来,公元前676年,巴国大军一举攻破了楚国那处城(今湖北荆门沙洋),当时驻守那处城的大夫阎敖弃城游水而逃。在此基础上,巴国大军可谓越战越勇,又进军至楚国都城之下(今湖北省荆州市纪南城)。
这场战役后,巴国和楚国从此关系开始恶化,所以成为了世仇,这次战争在《左传》和《华阳国志》均有记载。楚惠王十二年(公元前477年),巴国再次讨伐楚国,包围了楚国的鄾邑(湖北省襄阳市)。不过,此时的楚国,早已在国力上和巴国拉开了差距。同年三月,楚国派出了三位能干的将领公孙宁、吴由于、薳固在鄾地击败了巴国军队。
三
对于这场战役,不仅让巴国损失惨重,还让巴国退出了汉水流域。到了战国中期,《华阳国志·巴志》说:“七国称王,巴亦称王。”“其地东至鱼复(今重庆奉节),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在战国七雄称王的时候,巴国也选择称王,以此摆脱子爵诸侯国的称呼。不过,即便称王,也无法改变巴国被灭亡的结局。
公元前319年冬,巴国和苴国联合,而蜀国和充国结盟,从而展开了一场较量。公元前318年,巴国和苴国联合灭掉了充国,这让蜀国非常不满,于是发兵痛击巴国和苴国。苴国向秦国求救,于是,秦国趁机派兵介入到巴蜀之地。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军先灭掉了苴、蜀两国,同年,秦顺手灭掉了巴国,从而占据了四川盆地,为日后扩张进攻楚国打下了基础。
四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巴国最后是秦国所灭,也即让秦国后来居上了。但是,实际上,楚国已经从巴国手中攻占了不少疆域。楚威王一至十一年(公元前339年—329年),楚军攻陷巴国国都江州(重庆渝中区)及其北的陪都垫江(重庆合川区),并进入云南和四川西南部。对此,《史记·秦本纪》中记载:“楚南有巴渝,过江南有黔中、巫郡。”并且,楚威王元年至十一年(公元前339年—329年)把兵锋指向巴国最后一道盐泉,很快攻占今重庆巫溪县、巫山、重庆奉节县一带,设立为巫郡。
也即楚国从巴国手中夺取的,不是一般的疆域,而是巴国的盐泉。在春秋战国时期,掌握盐泉的巴国,得以富甲一方。而在盐泉被楚国尽数攻占后,巴国自然更加虚弱了,这也是秦国得以轻松消灭巴国的重要原因。总的来说,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巴国的疆域主要被秦国和楚国攻占了,这也让导致二者之间失去了缓冲地带,所以在战国中后期开始了激烈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