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为什么没有拿得出手的人才?
喜欢看《三国演义》的朋友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疑问,为什么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除了一个姜维之外,没有任何一个能够拿得出手的人才呢?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真正的历史上,蜀汉晚期的人才危机要比《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更加严重,在刘备去世的时候,蜀汉就已经没有多少“人才”了。诸葛亮时期只提拔过马谡一个人才,马谡在被提拔后不久,便因为战败被诸葛亮杀死。除了马谡之外,蜀汉年轻一代的人才就只剩下了魏国的降将姜维。
诸葛亮北伐时期几乎武将可用,《三国演义》中的关兴、张苞都是虚构出来的人物,真正跟随诸葛亮进行北伐的大将只有赵云和魏延。赵云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后不久便去世了,赵云去世后,蜀汉的名将只剩下了魏延一个人。刘备一向有仁义的好名声,诸葛亮也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蜀汉出现人才危机呢?
蜀汉出现人才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蜀汉的先天条件不足,东汉时期的主要人才都聚集在关中地区。而关中地区恰好是曹魏的领地,所以曹魏从建立一直到灭亡,从来都没有缺少过人才。蜀汉占领的巴蜀地区属于偏远荒凉之地,人口数量还不到曹魏的1/5,人才数量更是要远远逊于曹魏。
除了蜀汉的先天条件不足外,刘备和诸葛亮在任用人才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蜀汉是三国中最注重门第出身的一个政权,蜀汉的大部分官员都是士族出身。刘备一直偏向士族,赵云跟随刘备二十多年,还不如马超的官职高。许靖是一个沽名钓誉的小人,刘备却让他做了三公。到了蜀汉灭亡的时候,蜀汉的官员只有两种出身,一种是从曹魏投降过来的将领,还有一种是蜀汉早期大臣的后代。
蜀汉朝廷的这种任用官员的模式,注定了蜀汉无法获得大量的人才。虽然曹魏在任用官员的时候也注重门第出身,但是曹操曾经提出过“唯贤是举”的口号,招纳了大量出身不高,但是能力较强的人才。实际上东汉时期的士族基本都生活在曹魏境内,即使曹魏像蜀汉一样选拔人才,也能够获得大量的人才供给。
东吴选拔人才的方式和蜀汉相似,但是东吴选拔的人才都是江东当地的士族,可供选择的人数非常的可观。而蜀汉境内的士族人数本身就少,蜀汉的士族还分为了三个派系。蜀汉的士族分为东州集团、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刘备最器重的就是荆州集团,诸葛亮也属于荆州集团中的成员,东州集团和益州集团都是受打击的对象。益州集团和东州集团的人数众多,却始终没有受到过重用,蜀汉的诸葛亮、蒋琬、费祎全都是荆州集团的人,益州本土的官员很少能够进入中枢机构。
蜀汉境内的益州士族对蜀汉政权并没有任何好感,到了蜀汉快要灭亡的时候,益州集团和东洲集团纷纷劝说刘禅投降,不愿意为蜀汉卖命。而在蜀汉灭亡的时候,由于荆州集团的第二代人不给力,蜀汉的三名主要将领张翼、廖化、姜维的平均年龄超过70岁,蜀汉的年轻将领基本都是跟随刘备创业的那些人的后代。蜀汉十多次北伐不能成功,最终成为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国家,同蜀汉选拔人才制度的问题有着非常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