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部三国演义中,关羽使用最多的自称是什么?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赵云自称常山赵子龙,张飞为燕人张翼德,那关羽呢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初出茅庐:小将
演义第五回中,面对来势汹汹的董卓部将华雄,十八路诸侯连吃败战,就连江东猛虎孙坚也败在他的手下。关羽看到众位大佬无计可施,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挑战华雄。他当时只是小小的马弓手,说白了,只是一个小兵,和冲锋陷阵的大将差的太远了。这时的关羽,初出茅庐,还是一个青年晚辈,在众位郡守面前,自称“小将”。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锋芒毕露:关云长
演义中第十九回,面对威名远在华雄之上的吕布,关羽毫不怯场,直呼“吕布”之名,自称“关云长”。这时的关羽经过平定黄巾军、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等战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战经验。这次遇到第一猛将吕布,并没与轻视、小看他,而是将其视为平生难遇的对手,与其交锋。因此,关羽自称“关云长”。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吕布走得人困马乏,忽又闪出一彪军拦住去路,为首一将,立马横刀,大喝:“吕布休走!关云长在此!”
功成名就:汉寿亭侯关某
演义中第二十七回,关羽千里走单骑期间,遇到关隘守将韩福、秦琪等人,他自称“汉寿亭侯关某”。这源于关羽在降曹期间,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了白马之围,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操为了笼络关羽,彻底收服,亲自上表汉献帝刘协,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这是关羽获得的汉王朝的正式爵位,虽然“亭侯”不高,也是响当当的爵位。对于自傲的关羽来说,这是无上的荣耀。演义中中是这样描述的:
“且说曹操见云长斩了颜良,倍加钦敬,表奏朝廷,封云长为汉寿亭侯,铸印送关公。”
锋芒内敛:我
演义中第四十二回,刘备兵败当阳,赵云血战长坂坡,张飞吼断长板桥,曹操大军仍紧追不舍。关键时刻,前往江夏借兵的关羽及时赶到,将曹操大军拦截。这时,关羽既没有自称“汉寿亭侯”,也没有自称“关某”,而是自称“我”。在古代,很少自称“我”的,太俗气,一般称个人的字。这时的关羽已经过了霸气侧漏的境界,锋芒内敛,因此自称“我”,。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忽山坡后鼓声响处,一队军马飞出,大叫曰:“我在此等候多时了!”当头那员大将,手执青龙刀,坐下赤兔马,原来是关云长去江夏借得军马一万,探知当阳长阪大战,特地从此路截出。
最常用自称:关某
整部演义中,关羽使用最多的自称乃是“关某”,简洁干脆。如第二十回,吕布殒命白门楼,曹操举剑欲杀张辽,关羽就是自称“关某”;第二十五回,关羽土山降曹,面见甘、糜两位夫人,自称“关某”;第二十六回,关羽向曹操请命围剿汝南黄巾余党刘辟、龚都,也是自称“关某等等。总之,“关某”是关羽的常用自称。他张口一个“关某”,闭口一个“关某”,已经成为习惯。“关某”其实是一个很常见的自称,就像“张某”、“李某”一样。这并没有什么太出奇之处。
其实,在演义中,关羽还有一个称谓“关公”,是旁人和作者罗贯中对他的称呼。这个称呼相当霸气,三国演义里,很少有人被作者称为“公”,关羽有此殊荣,可见作者对其推崇备至。
如果按照赵云自称“常山赵子龙”、张飞自称“燕人张翼德”那样自报家门,关羽应该自称“吾乃河东解良关云长是也”。然而,关羽并没有这样自称。或许,这与关羽早年曾是逃犯有关。试想,如果关羽自报家门,说自己是哪里人,官府都有备案,就可能知道他是朝廷要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