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当时的婚丧都是什么样的习俗?
三国是中国古代汉朝、晋朝之间的历史时期。“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为什么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婚丧嫁娶,是一个社会非常重要的风俗习惯。时至今日,我们全国各地也都有很多不一样的婚俗习惯。三国时代的婚丧嫁娶有什么特点呢?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有意思的方面:提倡薄葬、寡妇再嫁、约束较少。
提倡薄葬
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令民不得复私仇,禁厚葬,皆一之于法。”“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曹操不仅自己提倡薄葬,反对厚葬,而且以身作则。据《三国志·武帝纪》,曹操临终前颁布遗令:入葬时,只穿平时衣服,不要金玉珍宝陪葬。诸葛亮临终前也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众所周知,两汉时期的墓地,一般会发掘出大量的珍稀文物,而三国时期的墓地,往往所获甚少。这其实就是三国时期提倡薄葬的一个直接结果,有专家分析,三国时期曹操等人提倡薄葬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防止盗墓情形的出现。第二,三国乱世中粮食匮乏,民生凋敝,物力维艰。提倡薄葬,是爱惜民力、提倡节俭的表现。
寡妇再嫁
这个就是网络上盛传的曹操“好人妻”的表现之一了。曹操的三位夫人:尹夫人(何进儿媳)、杜夫人(秦宜禄妻子)、邹夫人(张济遗孀)。再有,曹丕的皇后,魏明帝曹叡的母亲甄氏(袁绍的儿媳)。刘备也没落下,刘备的皇后吴夫人本是刘瑁(刘璋的哥哥)的妻子,刘瑁去世后,吴夫人寡居。刘备平定益州后,娶了吴夫人为正室。
《三国志·吴书·妃嫔传》记载:“吴主孙权步夫人……生二女,长曰鲁班,字大虎,前配周瑜子循,后配全琮;少曰鲁育,字小虎,前配朱据,后配刘纂。”这段记载很有意思,步夫人生了两个女儿,孙鲁班先嫁给了周瑜的儿子周循,后来又嫁给了全琮;孙鲁育先嫁给了朱据,后嫁给了刘纂。
以上的记载,都说明在三国时期,寡居妇女改嫁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原因其实也很容易想到,汉末三国战乱频繁,人口锐减,而上战场的士兵往往都是男性,这就导致了男性人口的大量减少,进而出现了大量的寡居妇女。为了缓解这一社会压力,就必然会出现一些重组家庭,以开始新的生活,恢复人口,复苏经济。
约束较少
“三国都是亲戚”这个梗很多网友都知道。比如曹操和孙权就有很复杂的姻亲关系:曹操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孙策的弟弟孙匡,又为自己的儿子迎娶了孙贲的女儿。孙贲是孙坚的侄子,也就是孙策和孙贲是堂兄弟。由此可见,孙匡、曹操的女儿、曹操的儿子、孙贲应该是一代人。所以,从辈分来讲,曹操的儿子应该与孙贲是同辈,那曹操的儿子怎么能娶孙贲的女儿呢?
这说明三国时期,结婚双方在辈分的要求上并不那么严格。还有一个很大的BUG也能说明这点:曹操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刘协,而后来曹丕又娶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因此曹丕一方面是刘协的大舅哥,另一方面又是刘协的女婿,这个关系实在是有点乱。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实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也会影响一个社会的各种风俗习惯。三国时期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特殊的婚俗习惯,主要就是因为三国时期战乱、灾荒、瘟疫导致经济遭受破坏,人口大量减少,为了发展经济,一些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的风俗也就随之而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