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有哪个特殊的官僚机构,竟敢克扣皇上的银两?

  提起贪污腐败的官员清朝历史中数不胜数,官员再贪也就是克扣百姓的钱财,但在清朝有一个特殊的官僚机构,竟敢克扣皇上的银两,这就是内务府。内务府是皇宫中的后勤部门,上到皇上、妃子的吃穿用度,下到太监、宫女的教导赏罚,宫中几万人的各项大小事宜,全靠内务府这个大管家掌管。内务府仗着管理皇家事务,从中大笔捞钱,就连皇上也要被扒皮一番,从几件晚清年间的小事就可见端倪。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春冰室野乘》中记载,道光皇帝想吃点“片汤儿”向内务府一问,竟要一万六千两白银,惊得道光想吃也不敢吃。道光的龙袍破了让内务府补个补丁,这一补就花费了三千两白银。都说道光是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紫禁城中这惊人的物价,让道光想不节俭也不行啊!皇上虽然久居紫禁城中,但内务府如此狮子大张口,道光也不是傻子,怎么就白白让内务府钻了空子呢?

  内务府的建立可以追溯到顺治时期,1654年顺治创建十三衙门,专门负责管理皇宫内廷事物,当时是由宦官主管。1661年康熙撤销十三衙门,改为内务府。为了防止宦官专政,康熙指派上三旗中的包衣掌管内务府的大小事宜。一来包衣是祖传的皇家奴才,忠诚方面可以保障。再者包衣没什么学识,不会起贪腐乱政之心。康熙为了巩固皇权,增加皇权的权威性,特规定内务府只受皇上一人管理。康熙的一系列举动,看似有理有据,实际上却埋下了祸根。

image.png

  正是因为内务府只受皇帝一人管理,所以即使内有贪腐,朝堂上的公卿大臣们想要弹劾也没有办法。自打道光初年内务府就成了皇帝的心头大患,直到溥仪时期都想解决内务府的贪腐问题。但都是无能为力,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内务府中各官员世家盘根错节,其中利害关系繁多凌乱。内务府上上下下大约三千多人,各司主管串通一气。若是在朝堂上,哪个大臣贪污腐败,有文官上奏弹劾,皇帝集各大臣的力量铲除一个贪官并不难。但内务府是皇帝自家的官僚机构,大臣不可管天子的家务事。皇帝就是想一扫内务府的贪腐之风,也是相当于一人敌对三千多人。就算是斩了几个主管大臣,内务府的贪腐风气不除,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溥仪就曾派郑孝胥大刀阔斧改革内务府,郑孝胥上任后把原任堂郎中开除,换了自己新的过的人,原以为可以革除弊端。没想到内务府的人集体“罢工”,偌大的紫禁城无人管理,祭祀的瓜果点心都没人准备。几番下来溥仪不得不放弃对内务府的整改。可见清朝皇帝不是不想整治内务府,实在是牵连众,多无计可施啊!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