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世民眼中的李治是怎样的?李世民为什么传位于他?
说到唐高宗李治,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唐高宗李治,他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和武则天的丈夫,一直是人们批判的对象,因为很多人认为他把整个大唐搞得乱七八糟,只能有老婆武则天给他收拾烂摊子,武则天则更是几乎把李氏皇族屠戮殆尽,于是很多人都称李治对不起父亲,对不起儿子,那么真是这样吗?李治真的是很无能吗?在他父亲李世民眼里,李治又是怎么样的呢?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李治前后共在位三十四年,由于李治生性儒弱、平庸无能,导致当政时期大权旁落,皇后武则天垂帘听政。他死后不久,武后临朝称制,直至到最后代替李唐建武周,成为一代女皇,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获得普遍承认的女皇帝。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偏偏要选这样一个近似窝囊废来接班呢,还差点把大唐江山给断送了?
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后妃一共生有14个孩子,依次是长子李承乾、二子李宽、三子李恪、四子李泰、五子李佑、六子李愔、七子李恽、八子越王李贞、九子唐高宗李治、十子纪王李慎、十一子江殇王李嚣、十二子代王李简、十三子赵王李福、十四子曹王李明,其中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都是有聪敏贤淑的长孙皇后所生,其余的都是出生于后宫的其他妃嫔。
根据中国传统的立嫡立长传统皇位继承制度,李世民在当上皇帝的当年就把时年八岁聪明可爱的李承乾确定为皇太子。在公元635年,太上皇李渊去世,唐太宗守孝期间李承乾第一次掌管朝政,他的表现也是相当好,大臣们对他也是有口皆碑,史书还记载“颇识大体,颇能听断”,太宗对他的表现非常欣赏。从此以后,凡事太宗离开长安,都让太子李承乾监国,但是年长之后呢,由于有一次意外,李承乾的腿脚不好,他的脚上落下了毛病,稍微有点不便于行走,他认为是有损太子的形象,因子自己就产生了一种自卑感,为了压抑和冲淡这种感受,他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声色犬马身上,甚至到最后还有同性恋的倾向,以至于行为产生偏差,对父亲李世民阳奉阴违,甚至还派杀手刺杀自己的老师。
到公元642年,也就是贞观十六年,24岁的李承乾被控武力叛变,意图杀害唐太宗和四弟李泰;这之后的第二年,李承乾皇储之位被废并被判充军到黔州,此时,参与了政变的杜荷、赵节、侯君集等人皆被处死。
公元645年也就是贞观十九年,才27岁的李承乾郁郁而终。由于太子李承乾的死储君的位子也就空了出来,以至于其他的皇子也都有机会入主东宫。当时四皇子李泰,雅号文学,疾书万卷,史书记载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宠冠诸王,是他父亲唐太宗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按照这个古时候的惯例,皇子成年之后都应该去封地,不能够长住京城,但是李泰因为太宗的偏爱,特许他不用去封地,可以住在京城,长留在父亲身边。
由于宠爱过度,四子李泰屡次遭到大臣们的觐见阻扰,在得知哥哥失宠之后,李泰想尽办法要取而代之,一方面让手下广结朝中大臣,为自己做太子广结舆论,另一方面又和驸马、都尉等二十多人结成死党,形成了颠覆太子的一大势力,在太子李承乾被太宗废除之后,李泰似乎成为了理所当然的太子人选。他每天都在宫里伺候,进一步讨的父亲李世民的欢心,唐太宗本来就喜欢他,而且还当面表示过要立他为太子。
而唐太宗要立李泰为太子的想法也遭到了朝中地位显赫的长孙无忌等大臣的反对,因为这些人主张要立的是九子李治, 这使得李世民犹豫不定。为了消除父王的顾虑,李泰一方面向父王表示,临死前会杀死自己所有的儿子,再把皇位传给九弟李治;另一方面他又胁迫软弱的九弟李治,希望他退出这场竞争。此时正处于困惑中的李世民得知这个消息后,回想起自己的长子李承乾,因为受到李泰排挤而有了政变的动机,自然很不高兴。到最后他决定让九子晋王李治继承皇位。
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后,优惠有佳,永徽三年,李泰死于封地埙乡。
李治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中大获全胜,晋王李治小的时候就性情温和,非常听话,也非常受到他父亲李世民的喜欢。他一出生,李世民在欣喜之下大宴群臣,并且有幸在这天出生的人也因此得到了赏赐。等到贞观五年,李治受封为王的时候,李治独特的地位也就更突显了出来。唐太宗又把太原封给了他,因为太原不仅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镇,更是李唐的龙兴之地,唐太宗把晋王这个封号给李治又将地位如此独特的太原封给了他,那对这个儿子的宠爱之心,也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