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候是如何选拔官员的?需要什么条件?

  古时候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为什么小编带来的文章。

  中国古时候在选拔官员的时候最开始是以品德为标准,汉代的举孝廉,就是以一个人的品德为考核标准,而且最后能够成功入仕还需要层层选拔,非常不容易。而且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开始,中国对人才的定义中就有了“贤”的标准。而“贤”就是要德才兼备。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对德与才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而且说明了“才”与“德”的两种品质在人身上的不同,“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可以看到“德”的地位是极高极高的,才能都要屈之于其下。但是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官员贪污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往往他们在贪污后还能身居高位,皇帝似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依然让其身居高位,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通过三个典型人物来分析一下。

image.png

  第一个典型人物就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丞相萧何。萧何一开始只是沛县一个小小的县吏,之后跟随并辅佐刘邦起义。在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城后,是他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大部分律令、图书,获得了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的数据。在当时,入关后不先拿金银珠宝,反而是去拿一些破旧竹简、布帛,很多人,甚至包括刘邦都很不以为然。但是事实证明,这些文献资料极其重要,它们对日后制定一系列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在楚汉战争时,他作为文官留守在关中,统筹管理一切后勤资源,不断地向前线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战争的胜利少不了他的功劳。到了汉朝建立之后的汉十一年(前196)他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非常有势力的异姓诸侯王。在这过程中他深刻地认识到什么叫做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所以一直是谨小慎微,他的贪污其实和自保有关。

  刘邦讨伐黥布,萧何依然是在后方尽职尽责的做后勤保障。每当刘邦见到运送物资的使者时都会问萧何在长安做什么,使者也都会赞扬萧相国爱民如子,刘邦听后却总是不置一词。萧何知道后不解其意,于是询问自己的门客,门客语出惊人
“公不久要满门抄斩了。”萧何急忙问原因,门客告诉他无非就是功高震主,封无可封,皇帝会疑心您是否有不臣之心。萧何深知此事的严重性,于是忙问对策,门客就出主意让他自污名节,以此来打消皇帝的疑心。萧何虽然不愿意,但为了自保也只得这样做。

image.png

  刘邦班师回朝的途中,百姓们真的拦路上书告状,控告萧相国用低价强行购买民间的土地房屋,价值竟有数千万之多。刘邦回到宫中,萧何来拜见。刘邦笑着说:“当相国的竟然侵夺民众的财产,为自己谋利!”将把百姓们的控告信全部交给相国,说道:“你自己去向民众谢罪吧!”这件事虽然让萧何有了污点,但是成功有效的保全了性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对刘邦来说,他更看重的是臣子的服从和忠诚,至于贪污腐败,在这些面前只能算是小事。

  第二个典型人物就是西汉的富豪石崇。石崇是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的第六子,他少年时就敏捷聪明,有勇有谋。石崇入仕时仅有二十多岁,担任修武县令,这时就因才能而为人所知,后来更是一路高升。到太康元年(280年),他因参与伐吴有功,被封为安阳乡侯。之后虽然几次遭人弹劾,但是都安然无恙,而且一路升迁。

  石崇能成为首富,仅仅靠着当官是不够的,他的财富之源在荆州。他在任荆州刺史时发现这个地方商客非常多,作为一方父母官的他竟然开始抢劫远行商客,以此来取得巨额财物,从此成功发家致富。这很明显就是强盗行为,但是朝廷竟然完全没有阻止,反而任由其发展。甚至于后来还能被征召为大司农,擅离职守后还能被拜为太仆。石崇的贪腐完全就是自我行为放纵,而且朝廷不加管束。作为皇帝的司马衷是看中他功臣之后的身份,以及过人的才华。

  第三位典型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张居正了。张居正的新政改革是继商鞅、秦始皇和隋唐之际革新之后直至近代前夜最成功、影响最深远的改革。他成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成功给明朝续命;缓解财政危机的同时为万历年间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著名的一条鞭法是介于“两税法”
与摊丁入亩之间的赋役制度,作为一种赋役制度有着承前启后的功效。

image.png

  他是明朝的大功臣,但和清正廉洁绝对没有半点关系。他死后被抄家,查抄的数额触目惊心。《明神宗实录》记载“江陵原住宅内,金二千四百余两,银十万七千七百余两,金器三千七百一十余两,金首饰九百余两,银器五千二百余两,银首饰一万余两,玉带一十六条,蟒衣、绸缎、纱罗、珍珠、玛瑙、宝石、玳瑁尚未清点。”这样庞大的数额,皇帝不知道吗?显然不是。那为什么放任张居正贪污了这么多呢?

  其实张居正贪污是因为明朝官员俸禄实在是不高,何况还要养着一府的家眷下人;同时明朝官场上下皆贪,想要保持清白实在是难,更何况真的要做事业哪能和人不打交道,互相之间都有交易根本就避不开。

  皇帝一直不动手是因为他也知道官场的现状,如果真的抓了那就是千丝万缕,整个朝廷都得瘫痪;而且张居正确实是国之栋梁,才能举世无双,衡量之下利大于弊,所以迟迟不发难,直到张居正死后才清算。所以可见,在万历心中,张居正的价值显然是远远大于他所贪腐的,清正廉洁这种品格并不能实际解决问题,在才能面前,清廉实在是不值一提。

  其实通过这几个人物我们就可以看出,统治者内心其实有着自己的一杆秤,清正廉洁这种品德显然不是最重要的,利弊比较才是他们最先做的。德才兼备的人少之又少,封建君主要的是能让他们的统治更为强大的臣子,能够安分守己并且始终忠诚的臣子,而不是德行出众却百无一用的吉祥物。他们会赞扬德行,是一种美好向往,当理想和现实冲突,那么趋利避害也就可以理解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