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候各朝帝王封禅时为什么会选择去泰山?有何讲究
封禅仪式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为什么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古国,更乃礼仪之邦。古往今来,各种祭祀仪式层出不穷。
上古时期,周天子信奉巫术。遇上大事,便用巫术占卜吉凶。到了秦汉时节,黄老之道、儒家等学论又掺杂诸多神学定义。各种文化碰撞,诞生出了很多具有中华特色的祭祀典礼。
在这些祭祀典礼中,最为隆重盛大的莫过于封禅仪式。
何为封禅?古人云:“筑土为坛,报天之功。”封禅,就是人间帝王一统天下之后,对天地父母的报答。
司马迁曾在《史记·封禅书》中,借由管仲之口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
抛开迷信学说,古时候帝王为何要封禅?为何只有在泰山,才能举办封禅典礼?
封禅,就是那些踌躇满志,坐拥江山的君王,天下一统后登封泰山,彰显“君权神授,奉天承运”。
向天上汇报,凡间在他管辖之下的文治武功盛况。无论哪朝哪代,拥有一定功绩,为大家熟知的帝王才有资格封禅。泰山封禅,也代表着无上荣耀。
据儒家说法,自古以来只有“受命”帝王或盖世英主,才有资格举行封禅大典。
《汉书·郊祀志》记载,春秋时期,齐国霸主齐桓公想前往泰山封禅,他与丞相管仲商议,却遭到管仲的极力反对。
齐桓公很诧异,反驳道:“九合诸侯,一统天下,难道连我都没有资格去泰山封禅吗”?
管仲无奈,只能编出一个理由:“大王,你的号令、功劳足够大,却缺乏祥瑞。没有祥瑞,则无法证明您是具有统治合法性的君权神授。”
《史记·封禅书》:“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
今凤皇、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
也就是说,管仲将“凤凰”、“麒麟”等灵异之物的降临,称作是君王受命的“符瑞”。最终,这个理由被齐桓公接受了,在最后一刻打消了封禅的念头。
大家想想,连春秋霸主齐桓公都没有资格封禅泰山,可见,想举行风风光光的封禅仪式,并不是每一位帝王都能做到。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两位帝王。恰好,这二人都曾前往泰山封禅。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嬴政举行封禅仪式。
史书记载,秦始皇先找到齐鲁儒生,让他们依照史料典籍,制定一套具体可行的封禅典礼流程。儒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并没有为秦始皇促成这件事。
到最后,秦始皇先登泰山之顶封,再下山到梁父山地禅,算是用秦国的一套祭祀礼仪完成了封禅仪式。宰相李斯,把秦始皇前往泰山封禅的经过,加以“刻石以颂”。
汉武帝刘彻即位初期,西汉周边局势尚不稳定。等到卫青、霍去病五战匈奴,封狼居胥后,刘彻也有资格举行封禅大典。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有人在汾阴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西南荣河镇庙前村)得到宝鼎。经过鉴定,认定此乃“周鼎”。天祚有德,宝鼎自出,汉武帝刘彻凭借这股祥瑞,登顶泰山封禅。
不同于秦始皇嬴政的强行登顶泰山,汉武帝刘彻是古往今来,将封禅仪式举行的最为完美,又合乎天意的帝王。
西汉灭亡,东汉随之建立,汉光武帝刘秀想效仿前辈再度封禅。可封禅本质上是王朝更替,帝王受命易姓后,功成封禅。刘秀本乃西汉刘氏宗亲,他所建立的朝代延续了西汉正统。
因此,刘秀登顶泰山封禅,属于不合乎礼法,遭到当时很多人的批评。而整个东汉与两晋南北朝,只有光武帝刘秀一人封禅。直至600余年之后的唐朝,才有继任者再度封禅。
在大家心中,唐太宗李世民是当之无愧的英才明主。他在位23年,开创史无前例的“贞观盛世”,奠定盛唐之基础。
不论从哪方面来看,唐太宗李世民是继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之后,最有资格前去泰山封禅的帝王。但李世民在位时,他并没有成功封禅。
据《唐史》记载,李世民考虑到国家民生凋敝。他不愿,更不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前去封禅。史学家研究,李世民其实很想前往泰山封禅,但心中却有个顾虑。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他亲手杀害哥哥李建成,而后夺得皇位。因为这场政变,让李世民背负杀兄弑弟的罪名。思忖再三,李世民没有封禅。
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继承父亲遗志,于麟德二年(公元665年)10月从东都洛阳出发,前往泰山封禅。“队伍相距数百里,人鸣马嘶,盛势浩大”。
天册万岁二年(公元696年),武则天建立了周朝,取代大唐,她亲自前往嵩山,封禅少室山。武周之后,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隆基封禅泰山,向上天禀告自己拨乱反正,延续李唐正宗血脉的壮举。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随之兴起,群雄并立。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灭南汉,平后蜀,取得了卓越功绩。
由于赵匡胤离奇驾崩,宋太祖未能成功封禅。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宋太宗赵光义则是想代替哥哥前往泰山封禅。却因为各种意外,导致未能成行。
等到宋真宗赵恒即位,在位前期勤于政事,促成“咸平之治”。后来御驾亲征,挫败辽军于澶渊,达成“澶渊之盟”,实现宋辽百年和平。
但在位后期,沉溺于封禅之事,想利用封禅泰山,向世人宣告北宋花团锦簇,内外安定的繁荣假象。广建宫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加深。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正月,宋真宗宣称自己接到神人托梦,有三卷天书,从天而降。打开一看,天书上写的是:“封受命。兴于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宋真宗以此鼓吹天降祥瑞,于1008年10月,封禅泰山。
史料记载,宋真宗所采用的封禅仪式,基本上继承了唐玄宗确定下来的一整套细节,只是在一些流程上进行了些微调整。然而,经过这次封禅仪式,反而加速了北宋败落的进程。
自大中祥符元年至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宋真宗宛若癫狂,一股脑封完整个五岳。
此举,让北宋军民陷入“假大空”的幻想里,反倒是北边辽国一天天强盛。最终,一场“靖康之变”让北宋彻底覆灭。
《宋史·真宗纪》评说天书封祀是“一国君臣如病狂”。
到了明清时期,诸如明太祖朱元璋、永乐帝朱棣,包括清顺治、康熙、雍正等帝王,都没有选择封禅泰山。其主要原因,莫过于宋真宗赵恒前车之鉴,导致这些帝王不想凑热闹。
从以上几个例子不难看出,封禅泰山并非是件易事。诸如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英才明主,都不敢轻易封禅。
足以证明这项典礼仪式,背后隐藏着复杂而深刻的政治逻辑,其还有诸多迷信色彩。最后再来聊聊,为何封禅仪式要在泰山举行?
《后汉书·乌桓传》有所记载:“其俗谓人死,则神游赤山, 如中国人死者魂归岱山。”
从中可见,泰山在国人心中特殊地位。另外,泰山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之地,亦为齐鲁之地祥瑞。自然,泰山是所有儒家学者心中的文化与政治中心。
封禅仪式来源于儒家学统,即便秦始皇与汉武帝同属关中帝王,但他们却不得不屈从于儒家文化,前往宗教中心泰山举行封禅仪式。
武则天,这位女皇打破常规,选择在嵩山封禅,是因为她觉得嵩山乃天下之中心,而自己的武姓,源于周朝姬姓,追溯到周天子身上。所以,武则天效仿周武王在嵩山祭天,她也选择去嵩山封禅。
毕竟,历史上只有一个武则天。李隆基包括宋真宗赵恒,还是延续秦汉留下的封禅仪式,选择泰山作为举办仪式地点。
因此,封禅仪式之所以会在泰山举行,无非是儒生将泰山视为宗教圣地,封禅又源于儒家文化,泰山居于五岳之首。但随着东汉灭亡,南北文化逐渐包容统一,于是魏晋时期便有人提出“五岳皆可封”的观点。
总的来说,封禅仪式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文化,皇权在长达千年的不断演变中,始终地位稳固。
对于封建统治者而言,他们迫切地希望通过封禅仪式,达到君权神授的动机,向世人宣告自己多么英武。
“在德而不在封禅”。依现代人的观念来看,只有依托完善的法律法规,与一定的智慧,才能治理好整个国家,而并非什么天意。一个朝代的兴亡更迭,与虚无缥缈的天意不存在联系。
儒家文化其中有可取之处,封禅泰山仪式则属糟粕。所谓的“正统君王论”,只是那些古时候统治者自欺欺人的幌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