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候打战时,什么将领是如何排兵布阵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时候阵法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先来说说中国古时候阵法,据文献记载,西周时期,周天子对付一些不听话的小国时,已开始使用有一定规律且相互对称队形的战阵。

  经过春秋与战国数百年的战争实践,各诸侯国慢慢摸索出了一套有规律的阵法。

  《汉书·艺文志》记载:“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

  春秋时期,大国实战时就已经开始使用战阵,俗称“三阵”。“三阵”将军队分为左、中、右,横向配合,以中军为主力,左右两翼大多是轻骑兵或者弓弩手为机动掩护。

  公元前707年,郑庄公姬寤生使用战车居前,步卒殿后的战术打法。利用两队兵马之间的空隙,形成纵向排列的战阵,向对方发起冲击,从而奠定胜局。

  到了春秋末年与战国初年,晋国、秦国于三阵基础上,又发展创造出“五阵”。所谓“五阵”,便是以前、后、左、中、右5个方位,辅以人员编排,从两翼进行掩护,也可横向包抄敌人。

  之所以秦国和晋国会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大国,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五阵”的精髓。战国著名军事家孙膑,又在“五阵”基础上,创造出“八阵”、“十阵”。

  《孙膑兵法·十阵》:“凡阵有十:有方阵,有圆阵,有疏阵,有数阵,有锥行之阵,有雁行之阵,有钩行之阵,有玄襄之阵,有火阵,有水阵。此皆有所利。”

image.png

  隋唐时期,李靖等优秀军事家,又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创造出小型作战单位的有机编组,对应不同情况,制定出的集团阵型。

  相较于“八阵”、“十阵”,隋唐两方作战时,更讲究变化多端,还有各兵种之间的有效协同,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西方国家同样也是如此,古希腊人为何会横行欧洲大陆?皆因他们作战时会召集大量民兵,在实际战斗中,将这些民兵构成4排、8排,排成纵深较长的阵型,向对方发起冲击。

  如此一来,那些临时征召的民兵或乡野村夫,会聚集在人群中和老兵一起并肩作战,提升了整体的作战实力。

  古希腊人开创西方军队使用战阵的先河,后来斯巴达人和雅典人,又在其基础上将战阵文化发扬光大。比如,雅典人与波斯军队在马拉松一带发生大战。雅典人出其不意地采用三面打击战术,使得不可一世的波斯军惨败。

  古希腊人在三面作战之前,他们采用了横向、纵向等多个阵法,从左右两翼发起突围。因为古希腊人的战术部署得当,他们先后战胜了波斯军,抢夺了大片地盘。

  斯巴达人是好勇善斗的民族,他们在频繁的作战中发现,以往的战阵太过中规中矩。斯巴达人选择右翼和左翼互相斜插两军的战术,对阵时利用斜线战阵,从敌人侧面发起进攻,从而达到包围歼灭的效果。

  斯巴达人所创造出的这种战阵,又被命名为“斜线战术”。时至今日,不少西方国家的军队还在使用这一套古老战术。

  总的来说,从古至今,不管中方,还是西方,两军对垒时,大多都会采用阵型和战法。单凭个人武力,想要取得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

image.png

  之所以交战双方会使用看似一成不变的战阵,主要就是因为战阵不单单是在两军作战中有效果,而且在平时训练以及招募士兵时,战阵都能行之有效。

  优秀的军事家会因地制宜,安排好兵员配置,实行各兵种之间的有效协同,这就是所谓的“布阵法则”。

  当然,也并不在什么万无一失的阵法,只有事先掌握好敌人的信息,日常训练中,让士兵们多进行战阵演练、跑位穿插,才会在大战来临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阵法的意义,在于合理调配不同军种兵力,实现最优组合,依托战场环境,将大集团军战斗力发挥到极致,实现扬长避短,尽量减少本方伤亡为最终目的。

  介绍完了这些,再来简单和大家聊聊,中西方在阵法方面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前文简单介绍过,中国古时候阵法大多是“八阵”、“十阵”。从兵法上看,中国古时候阵法非常讲究敌情和地形变化,对阵型与兵力配置加以及时调整。

  战国末年,秦、赵两国之间发生的长平之战。秦国统帅白起耗费两年之久,先是割断赵国后勤辎重补给,又慢慢将敌人赶到狭窄闭塞之地。等待敌军自乱阵脚,最后一举击溃,获得大规模集团战役的胜利。

  从长平之战不难看出,顶级名将白起,他在使用战术和阵型时,不拘泥于小节。忽左忽右,忽前忽中,将敌人赶到预设包围圈,并事先做好部署,切断敌人辎重粮草补给,最后一举击溃,立于不败之地。

image.png

  因此,中国人认为,阵法只能作为临时应战参考,不可一味照搬前人所留下的阵图,凡事要从长计议,千万不可胡来蛮干。

  西方国家战术打法,则更加偏向于单调列阵战术,比如大量骑兵依赖密集列阵,朝着对方发起冲击。

  古希腊人的战斗方阵,就有着极其糟糕的机动性。若非本方兵力多于敌人三倍以上,古希腊人使用的阵法,根本无法从侧翼保护自己。

  一旦被敌人从缺口突入,本方往往会因为大量伤亡而撤退,很容易导致阵法整体瓦解。包括斯巴达人、底比斯神圣军团,等著名西方军队,他们所使用的阵法都有着类似的弊端。

  究其原因,对于西方军事家而言,利用盾兵和重骑兵相互推进,挤压对手活动空间,才能兵不血刃的获得胜利。以至于很多西方国家的军队,不注重临场应变。

  即使他们想出了左右两翼机动迂回的战术方法,可因自身机动性过差,导致有心无力。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