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雨飘摇之际,李存勖选择称帝的原因是什么?
在风雨飘摇之际,李存勖选择称帝的原因是什么?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围剿镇州叛乱取得胜利后不久,李存勖就称帝了。
当时的李存勖统治多大一块地盘?满打满算,也就河北、山西两个省罢了。
而且山西东南部的潞州地区,因为李继韬投靠梁朝,所以在李存勖称帝前就丢失了;河北魏博的西南部地区,也在李存勖称帝前几个月,就被梁军趁李存勖忙于围剿镇州叛乱而夺走了;河北幽州北部地区平州,也被契丹人支持的卢文进占据着。
这样算下来,你说李存勖才占据着多大一块地方啊?
如果李存勖随后失败了,人们说起李存勖称帝,估计怎么看,也就像是一个闹剧。因为就这点实力,也敢称帝,这纯粹就是临死想过把皇帝的瘾。
但是李存勖随后胜利了,所以人们说起李存勖称帝,也不觉得有什么荒唐之处了。
李存勖之所以能称帝,大约是因为李存勖一系的局势,当时太过危急,单纯地看,契丹崛起就足以让李存勖一系看不到任何出路。
在这种背景下,李存勖一系自然倾向于实现更紧密的团结协作。而实现更紧密团结协作的重要方法,就是授予首席大佬更多的权力。
虽然说,授予首席大佬更多的权力(拥戴他称帝),会引起太多人的反对,因为这会威胁到他们独立的权力,但是最多数的人显然会理解、支持人们这样做。
在过去的两三年时间里,李存勖一系已做得够好了,但是结果呢?好像局势依然是越来越恶劣。
比如,在此前李存勖一系几乎有如神助,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渐渐统一了山西、河北,但是结果呢?河北魏博西南部又丢失了,山西东南部的潞州又丢失了,这样发展下去,会是什么结果,谁知道呢?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难免会认为,只有通过授予李存勖更大的权力,才有可能让集团爆发更大的力量。总的来说,李存勖并没有负众望,他称帝后几个月,就在看似绝不可能取得胜利的背景下,一举攻克汴梁,统一了北方。
当时人们对李存勖有多不看好,从一件事,我们大约就可以知道,那就是在李存勖称帝前夕,李继韬带着潞州投降了梁朝。
李继韬为什么会做出这种选择呢?主要原因自然是他因为想割据潞州,但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也是因为他并不看好李存勖。
关键是,他手下的小弟,也大都不看好李存勖;所以他振臂一呼,就带着大家都投降梁朝了。
问题是,就在李继韬带着潞州投降梁朝后几个月,李存勖就一举灭了梁朝。面对此情此景,李继韬当时有多尴尬,我们可以想象。
当时的李继韬,就好像手握一支好好的股票,却因为种种原因换了一支顿时跌破底的股票。人生还有比这更悲哀的事吗?显然是有的,因为股市里涨涨跌跌,那才多大点事啊?最多自己跳楼,顶到天上了吧!李继韬当时,可不是他自己一死能了账的。
李继韬在投降梁朝时,把自己两个年幼的儿子送到梁朝当人质。后来,李存勖看着李继韬这两个年幼的儿子说,你们这么小,就能协助你老爸造反,这长大了,还了得?于是这两个年幼的儿子也因此死了。
二子龆年质于汴,庄宗收城得之,抚其背曰:“尔幼如是,犹如能佐父造反,长复何为!”至是亦诛。
李继韬虽然在当时也算个人物,但是放到历史长河中,实在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
很多年以后,李继韬之所以经常被人们像军阀甲、军阀乙一样的经常提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一个亲信小弟,后来绝对称得上正果非凡。所以人们在说他那个亲信小弟时,难免会顺便地提到他的名字。
李继韬的那个亲信小弟,名字叫郭威。
当然了,当时的郭威还是一个标准的小人物。只是那一年,郭威干了一件可能影响他一生的事;因为年轻气盛,为了屁大点事,郭威当街把一个与他斗气的老百姓捅死了。人命关天,这可是大事!
如果当时没有李继韬罩着,郭威的历史恐怕就此定格,并且注定会无声无息地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
因为郭威是李继韬的亲信小弟,所以在李继韬的包庇下,这种当街杀人的恶性事件,就稀里糊涂地结束了。
当然了,因为当时郭威的级别还非常低,所以他虽然是李继韬的亲信,但随后并没有因为李继韬受到诛连,换了一个大哥继续混。而后来呢,郭威就是大周的皇帝。
在那种风云突变的时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判断,所以在李存勖称帝后不久,梁朝的康延孝选择了投降李存勖,并且把梁国战略计划透露给李存勖,然后协助李存勖制订了一套极为冒险,却拥有极高可行性的军事计划。而李存勖就是按这种军事计划指导,破釜沉舟一战灭了梁朝。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李存勖破釜沉舟狂赌一把的结果,就是输得什么也不剩了,康延孝肯定也会尴尬得无地自容。
总的来说,如果不知道后来的历史,单看此时的梁、晋(后唐)争霸,恐怕谁也不会知道,这场持续十多年的梁晋争霸战,几个月后就要结束了,而且还是以好像开始走下坡路的李存勖胜利结束。
北方的契丹崛起,几乎成为李存勖不可言说的痛;魏博西南部刚丢失不久;潞州又丢了。
在这种背景下,李存勖还怎么与梁朝全力相争呢?
李存勖称帝前夕,先让梁军夺回魏博西南部地区,随后又丢了潞州这种战略要地,简单的看,这就是雪上加霜,败局难以挽回了。问题是,最后李存勖可以一战灭梁朝,主要的契机就在这里。
梁朝得到潞州、魏博西南部这种战略要地后,让自己的战线无形中又拉长了几百里,更可怕的还在于,它让梁军战略重心不可避免的向西移动了,关键是还移到了黄河以北。
在这种背景下,李存勖在绝境中孤注一掷狂赌,突然杀进梁朝腹心之地,梁军主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就是无法回援了。
说起李存勖后来失败时,人们常常会强调一件事,那就是李存勖重用伶人。
其实呢,李存勖重用伶人,就不是统一北方后的事。事实上,李存勖在称帝前,就一直在重用伶人。
按史书所说,李存勖称帝前夕最重大的一次军事失败,就是他重用伶人的结果。
因为据史书所说,梁军可以收复魏博西南部广阔地区,就是因为当时坐镇那里的最高指挥官,是一个靠演戏受到李存勖喜欢、重用的戏子。
晋卫州刺史李存儒,本姓杨,名婆儿,以俳优得幸于晋王。颇有膂力,晋王赐姓名,以为刺史;专事掊敛,防城卒皆徵月课纵归。八月,庄宅使段凝与步军都指挥使张朗引兵夜渡河袭之,诘旦登诚,执存儒,遂克卫州。
虽然说,晋军丢失魏博西南部广阔的地区,主要原因是晋军主力一直在镇州战场,南线兵力薄弱。但是史书在这里说到这件事,显然一直在强调,当时的李存勖重用一个伶人。
总而言之,一个戏子得到李存勖重用,于是坐镇魏博西南部地区,把那里折腾得乌烟瘴气,最后让梁军抓住机会,一举收复了魏博西南的广阔地区。
魏博西南部地区的战略价值有多高,我们搁靠其后;这里首先是晋军军事物资的汇集地,所以晋军丧失这里后,军事物资储备就损失了三分之一。
戴思远又与凝攻陷淇门、共城、新乡,于是澶州之西,相州之南,皆为梁有;晋人失军储三之一,梁军复振。
这也真是因为李存勖后来胜利了,否则说到李存勖胡折腾时,这一个例子,恐怕就足够了。
在灭亡梁朝前,李存勖手下的伶人势力有多大?我们再通过一件事就更可以知道。
李存勖有个非常喜欢的伶人,在此前的战争中被梁军俘虏了。李存勖攻克汴梁后,这个伶人见到李存勖,开口就是希望李存勖破格任命两个照顾过他的梁国伶人当刺使。
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雠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
开始,李存勖想做出相关任命,他手下人都急了,因为这叫什么事啊?您宠爱的戏子一句话,就可以让两个梁国的伶人直接成为刺使;这种事传出去,你确定梁国人,不会认为您脑袋让驴踢过?
关键是,广大将士浴血奋战,有几个人能得到这种高级职务?两个梁国的伶人,就因为照顾过您宠爱的戏子,就得到了这种高级职务,您确定手下的将士不会寒心?
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
李存勖一想,也真是这么回事,所以中止了这项人事任命,但是等局势稍微稳定,李存勖还是让那两个梁国伶人当了刺史。
因格其命,逾年,而伶 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
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这个事实本身就证明,在灭亡梁朝之前,伶人在李存勖一系就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否则,刺使这种高级官员的人事任命,一个伶人怎么敢随便作出建议,关键是这种看似荒唐的建议,怎么会被李存勖接受呢?
这也真是因为李存勖后来胜利了,否则,说到李存勖胡折腾时,此时就能找到一大堆证据。因为李存勖重用伶人,那就是他一惯的表现,绝不是统一北方才开始的。
至于说李存勖重用宦官,那更不用说了,李存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宦官张承业支持下实现的。
更主要的是,在张承业之外,当时还有一个位高权重的宦官叫李绍宏。
李绍宏本姓马,李绍宏这个名字是李存勖赐给的。李绍宏的职务是中门使,李绍宏之后的中门使是郭崇韬;中门使大约相当于中央政府的秘书长吧。
中门使这种职务有多牛,我们只要知道两件事就可以了。
第一件事:与李绍宏共为中门使的人是孟知祥,孟知祥是后来前蜀的开国皇帝;孟知祥之后的中门使是郭崇韬,郭崇韬是一直可以和李存勖分庭抗礼的人。
第二件事:郭崇韬成为中门使后,就开始和李存勖分庭抗礼了,有一次郭崇韬硬生生地否定了李存勖的意见,李存勖气得让冯道起草诏书说,我身为晋王,如果啥事也不能作主,你们就另推一个晋王吧!
晋王归晋阳,以巡官冯道为掌书记。中门使郭崇韬以诸将陪食者众,请省其数。王怒曰:“孤为效死者设食,亦不得专,可令军中别择河北帅,孤自归太原!”
而在郭崇韬之前,中门使这种重要的职务,就是由一个叫李绍宏的宦官担任。
绍宏,宦者也,本姓马,晋王赐姓名,使与知岚州事孟知祥俱为中门使;知祥又荐教练使雁门郭崇韬能治剧,王以为中门副使。
至于说到后宫干政,刘太后在李克用活着的时候,就是一直在参与军国大事,李存勖上位后,就更不用说了;因为他就是在刘太后鼎力支持下控制局势的。
后来李存勖让自己的生母、老婆一块参政,无非是这种军政格局的延续罢了,并没有什么奇怪的。总的来说,李存勖成也宫廷力量,败也宫廷力量。
时皇太后行诰命,皇后刘氏行教命,互遣使人宣达籓后,紊乱之弊,人不敢言。
如果随后的梁晋大决战,李存勖被打败了。我们回看李存勖此时的所作所为,就可以找出一大堆他必然失败的理由和原因。
问题是李存勖胜利了。所以,人们有意无意地模糊了这一切,或是把相关的行为挪到了后面。
晋军因为梁军夺取魏博西南部,损失了太多的军事物资。所以李存勖就让官员催逼魏博地区的欠税。主管官员就问李存勖,你什么时候能夺取中原?李存勖说,你先把你的本职干好就可以了,管我什么时候能夺取中原?主管官员就说,我怕你这样折腾下去,中原没有夺取,最后把河北也丢掉了。你这样催逼河北老百姓的赋税,如果他们在关键时候倒向了敌人,怎么办?
此时的李存勖,简单的看,似乎是看不到出路的。
北边越来越强大的契丹在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夺走幽州;南部梁朝又大举反攻,夺回了山西东南部、河北西南部。关键是,物资缺乏,又不能催逼下面的官员强征赋税。这样发展下去,这好像是一个死局。
现在的李存勖,大约只能把自己集团的力量,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速战速决的与梁朝对赌。这样对赌,虽然未必一定会胜利,但它似乎是李存勖的唯一机会。只要下面的大佬普遍认同这个事实,自然会倾向于支持李存勖称帝。
当然了,李存勖也不负众望,他在称帝后仅仅几个月,就一举灭亡了梁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