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吴投降西晋之前 东吴到底还剩下多少军队和国力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东吴实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于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时期可以说是全体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历史时期之一,魏蜀吴三国的风流人物,更是让不少人心生向往。但是最后这三个国家,却没有一个完成统一大业,这是很多人心中的遗憾。

  直到公元280年,孙吴被西晋灭亡,标志着三国时代的终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那么,作为三国之中最后灭亡的一个政权,孙吴在向西晋投降时,国力究竟如何,还有多少部队,是否真到了非投降不可的地步?

image.png

  一、偏居一隅的东吴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建立吴国,随后迁都建业。这是三国中最后一个建立起来的国家,在此之前,曹丕在公元220年就已经在洛阳称帝,建立魏国,公元221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三国时代的开端。在随后的时间里,三国之间混战不止,谁也奈何不了谁。

  直至公元263年,魏国发动大军将蜀汉灭国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才被打破。当时的魏国实力已经是冠绝三国,但在蜀汉灭亡之后,第二个被灭的国家,并非是独木难支的孙吴,而是刚刚完成灭蜀之战的魏国。公元266年的,司马炎废掉魏元帝,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国号为“晋”。当然,这一过程用“取代”一词会更加合适。到这时,三国之中就只剩下一个偏居一隅的孙吴了。

  据史料记载,在西晋建立之后,孙吴还存在了14年。在这14年的时间里,掌控孙吴军政大权的国主是孙皓,也正是在这位末代皇帝的带领下,孙吴的国力日渐衰落,最终走向灭亡。公元280年,西晋发动六路大军攻吴,一举攻破长江防线,孙吴被迫举国投降。但此时,孙吴还掌控着四个州、四十三郡的土地,并且还拥有二百三十万的人口,二十三万的军队以及五千多艘船只。

image.png

  这般国力,与当年蜀汉被灭时的只剩下一州之地、九十四万人口以及十万军队相比,要强大很多。但是孙吴这般强大的国力,却在西晋决定出兵后不到四个月,就向西晋投降。难道这时西晋的国力真到了异常强大的地步吗?孙吴的国力与西晋比起来又是如何呢?

  二、不断积攒实力的西晋

  其实在灭掉蜀汉时,当时曹魏的统治者便计划在三年之后,就从巴蜀顺江南下,一举灭掉孙吴。但是还没等这一计划实施,司马家族便实行了篡魏计划,建立了西晋。在这之后,摆在西晋统治者面前的第一要务,已经不是灭掉孙吴,统一全国,而是如何尽快地消除掉曹魏的遗留势力。

  而且在建国之初,西晋的军事实力与孙吴比起来,并没有多大的优势。一方面,是由于西晋不可能出动所有的兵力去攻打孙吴,还要留一部分兵力镇守蜀汉故地;另一方面,孙吴有长江天险可以依靠,西晋并没有足够的船只可以运送大军过江,无法形成对孙吴的压倒性优势。因此攻打孙吴的计划,就被搁置下来了。

image.png

  西晋虽然迟迟都没有攻打孙吴,但并非是不想攻打,而只不过是在等待时机,所以在篡魏之后,西晋的统治者一直在默默地积攒实力,等待最佳的攻打时机。这十多年的时间里,西晋逐步整合了曹魏以及蜀汉遗留下来的势力,通过改善内政、恢复生产、开垦荒地,消除了连年征战带来的恶劣影响,让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也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同时,西晋方面还不断的利用各种手段,瓦解孙吴军民的抵抗意志,通过不断增加驻兵,将孙吴团团包围。最终,在西晋决定出兵前,已经拥有50万大军,还训练了一支强大的水军,这时的孙吴实际上已经是西晋的囊中之物。等到西晋发动六路大军,突破孙吴精心经营的长江防线之后,孙吴便无险可守,西晋大军在孙吴腹地如入无人之地,势如破竹。

  三、外强中干的孙吴政权

  然而,在西晋不断积攒实力的同时,孙吴在做什么呢?实际上,在蜀汉被灭亡之后,孙吴曾经提心吊胆了一段时间,孙吴政权还因此特意选择了相对较为年长的孙皓作为接班人。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孙吴政权开始放松警惕,贪图享乐。造成这一现象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西晋因为国内的事,暂时搁置了灭吴计划,迟迟没有动静,让孙吴政权误以为西晋不会发兵孙吴;另一方面,孙吴政权过分依赖长江天险,普遍认为西晋大军无法攻破长江防线。所以在这十多年时间里,孙吴非但没有居安思危,抓紧时间备战,反而偏安一隅,做起了黄粱美梦,认为自己可以就此高枕无忧。

image.png

  在这期间,孙皓更是不断地消耗国力,让孙吴逐渐分崩离析,孙吴政权在他手中最终走上了灭亡的道路。孙皓在当上国主之后,大肆打压忠良,罢免忠心进谏的大臣,宠幸奸逆小人,因此失去了士族的支持。在孙吴老一辈将领大臣逝世之后,孙吴政权就已经没有了可用之才。

  此外,孙皓还大兴土木,大肆建造宫殿,将原本应该用来建设军队的钱财,都用在了宫殿上面,为此还不断的增加赋税,派发劳役。不仅如此,孙皓此人非常的穷奢极欲,根据史料记载,在孙吴亡国时,孙皓的后宫里还有5000多美女。而孙皓这般做法,自然引发了孙吴军民的极大不满。

  《三国志》中记载:“宴罢之后,各奏其阙失,迕视之咎,谬言之愆,罔有不举。大者即加威刑,小者辄以为罪。后宫数千,而采择无已。又激水入宫,宫人有不合意者,辄杀流之。或剥人之面,或凿人之眼。”

image.png

  在孙皓的残暴统治下,孙吴国内已经有不少百姓揭竿而起,反对孙皓的残暴统治。因此在当时,孙吴在纸面上虽然还拥有着强大的实力,但实际上已经是内忧外患,不堪一击。因为孙吴不单单要面对西晋这一强敌,还要镇压自身国内风起云涌的民众起义。

  所以说,即使孙吴在西晋攻打过来时不选择投降,而是继续抵抗下去,也改变不了战败的事实。因为当时的孙吴虽然有23万大军,但是可用的名将已经不在人世,可以依靠的长江天险已经被攻破,军中将领也是纷纷投降,以此保全自身。《三国志》中记载:“于是合众,授浚节钺,明日当发,其夜众悉逃走。”这一史实说明了孙吴军队的士兵都不愿意为孙吴政权而战。

  历史上西晋灭吴只用了四个月不到的时间,而这还是算上了西晋大军突破长江天险所用的时间,如果不算上这一段时间,西晋灭吴其实耗时很短。就算孙皓不投降,选择继续坚守,孙吴政权也支撑不了多久了。当时的孙皓已经完全失去了民心,根本没有人愿意为这么一个残暴无能的君主而战。甚至根据孙吴国内的情况来看,孙皓不选择投降的最终下场,很有可能是被孙吴自己的百姓押送给西晋大军。

  参考资料:1、《吴国灭亡的原因分析》,李海宁2、《“处心积虑”的统一之战——西晋灭吴迟缓之原因分析》,崔敏3、《东吴政权灭亡的基本原因》,章振华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