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魏三场防御战中,张辽和徐晃谁的表现更出色?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徐晃在襄樊击退关羽,张辽在合肥打败孙权,两者中谁的表现最出色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前期,有三场防御战被称作曹魏最艰苦的城池防御战。这三场防御战分别是合肥之战、襄樊之战和陈仓之战。在这三场防御战中,尤其是以合肥之战和襄樊之战为最艰苦。在这两场防御战中,曹魏面临的处境十分艰苦,如果稍有差错,就会酿成大祸。那么,在这两场战役中,曹军的重要将领张辽和徐晃,谁的表现更出色呢?
一、合肥之战和襄樊之战的经过。
合肥之战是发生在刘备和孙权湘水之争后的战役。在当时,刘备和孙权因为荆州的归属问题,发生了争夺。最后刘备向孙权妥协,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了荆州。随后,孙权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了起来,号称有十万之众,向位于淮南的要地合肥发起了进攻。
孙权之所以要向合肥发动进攻,一个原因是曹操当时率领曹军主力攻打汉中,淮南兵力空虚。合肥只有张辽、李典和乐进三人率领的七八千人马防守。另一个原因是孙权在选择战略突破口,他在出兵淮南,攻占徐州,和出兵上游,夺取荆州这两个战略方向进行选择。孙权这一次率领全部机动兵力攻打合肥,就是想做一次最大的努力。
可是在合肥之战中,东吴却遭受了惨败。在这一场战役中,张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在孙权刚刚到达,立足未稳的时候,就率领八百壮士给孙权来了个下马威。张辽杀入孙权的营垒,把孙权逼上了高冢自卫。在孙权攻打不下合肥而撤军的时候,张辽又率领部下突袭了孙权,在逍遥津险些生擒了孙权。
这一仗,张辽在东吴威名大震,东吴百姓连吓唬小孩都用张辽的名字。多年之后,张辽生病,孙权还告诫部下,说张辽虽然生病,可是也不能轻视他。
而襄樊之战则是关羽一生中打得最辉煌的一仗。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率领荆州主力出兵襄樊。在这一仗中,关羽向世人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他率领的军队不过三万多人,面对曹仁在襄樊的守军七八千人,再加上于禁、庞德率领的三万援军,关羽丝毫不落下风。关羽利用当地秋雨连绵,汉水暴溢的自然气象条件,水淹七军,全歼了于禁的援军。在这个时候,关羽威震华夏,风头一时无二,连曹操都考虑迁都来躲避关羽的锋芒。
徐晃在这个时候只带领了一万新兵,处于战区的防御二线地区,无力和关羽正面交锋。不过徐晃还是想方设法的挡在关羽军队的前面,遮蔽着后方的安全,直到曹操的援军到达。曹操从关中紧急赶回,向徐晃派遣了大批军队,还告诫徐晃,兵力没有集中之前,不得进攻。
徐晃在得到援军后,先是夺回,又在野战中打败关羽,夺取了关羽防守严密的四冢营垒。恰巧关羽得知荆州被东吴袭取,于是率领军队撤退。徐晃获得了襄樊解围战的胜利。
二、合肥之战和襄樊之战对曹魏的危害影响。
如果我们要比较张辽和徐晃在两场战役中的表现,首先就要比较两场防御战对曹魏政权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两场战役中,曹魏都处于不利的形势,如果失利,对曹魏政权都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如果张辽在合肥之战中失利,那么东吴就会控制淮南。接下来孙权就可能会出兵徐州,兵指北方。曹操当时主力在汉中,如果抽调主力回到关东,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一来,大部分徐州就可能会落入孙权之手,对曹魏的影响当然是很不利的。
而徐晃如果不能在襄樊之战中解围,那么襄樊就不可避免的会落入关羽的手中。这对曹魏的影响同样也十分不利。关羽在夺取襄樊之后,他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了。关羽不但得到了从江陵到襄阳之间五百里的纵深地带,而且这个地区三面被汉水和长江环抱,一面背靠群山。还有汉水和长江两条通道可以与蜀中连通。
这样一来,关羽就不会再惧怕曹操和孙权的夹击,进可攻退可守。关羽在荆州建立了牢固的根据地,威胁到曹操宛洛的根本重地。这使得曹操如芒刺在背,无法安眠。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的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对于曹操而言,关羽夺取襄樊的危害远要比孙权夺取合肥的危害大。这是因为双方的兵力、兵种不同而造成的。孙权的东吴军队,一直是以水军见长,这是因为东吴不产战马,无法组建强有力的骑兵部队造成的。这使得他们和曹军交锋,始终无法离开水路的庇护。孙权之所以屡次攻打合肥,就是因为合肥临近水边,可以利用水军的缘故。后来曹魏将合肥迁移了二十里,离开水边,东吴的进犯就减少了很多。
正如吕蒙和孙权两人计议的一样,就算是东吴夺下了徐州,可由于陆军实力太弱,至少要八九万军队去守卫。即便如此,东吴也不一定能够守住徐州。所以说,就算是当时孙权拿下了合肥,他也不可能再向北方深入多少。在没有水军庇护的地区,东吴的军队随时都会遭到曹魏铁骑的袭击,寸步难行。因此,孙权夺取了淮南也终究会无所作为,对曹魏威胁并不能算很大。
可是关羽夺取襄樊就完全不同了。关羽率领的军队堪称当时最精锐的军队。他的军队,兵种齐全,不但拥有步兵、骑兵,还拥有水军,训练有素。而且关羽拿下襄樊后,就会形成席卷之势,由此造成的连锁反应,会给曹操带来灭顶之灾。
关羽的军队在稳固的建立了荆州根据地后,就可以利用北方百姓反抗曹魏统治的机会,向曹魏的腹心地区发动攻击。在当时,北方遍地起义军都打着关羽的旗号,等待关羽的到来。可以说,当时的形势对曹操十分危急。这使得曹操在褒奖徐晃时说,“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
从这里就能够看到,曹操把襄樊之战比成生死存亡的战役。对于张辽的合肥之战,曹操却没有这种评价。从这方面来看,襄樊之战对曹魏造成的危害要远比合肥之战大得多。
三、进攻方对战役的态度差异。
孙权在合肥之战中,率领十万人马,却打不下张辽等人率领七八千人守卫的合肥。虽然说有张辽作战勇敢的原因,孙权对战役的态度也决定了战役的成败。当时,孙权对于合肥的攻击,态度是一种试探的态度,并没有坚决要夺取合肥。
孙权是想趁着曹操率领主力攻打汉中的机会,率领军队对合肥进行一次突袭。他率领那么多人马,就是想依靠人多势众来吓唬曹军,想不经过激烈的战斗就占领合肥。同时,孙权在北进徐州和西进荆州的战略方向上犹豫不定,还想通过这一次进攻,试探一下曹军在淮南的虚实,好为下一步选择战略进攻方向做依据。
在这种背景下,孙权对合肥的进攻只是一种虚张声势的进攻。孙权并不想为此消耗自己的实力,影响自己下一步的战略行动。因此,孙权的军队在这一次战役中束手束脚,根本就看不到一点积极的行动。相反,窥破了孙权动机的张辽率领的军队,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法,给了孙权意想不到的打击。孙权见势不妙就马上撤退了,虽然在撤退中遭到张辽的袭击,不过也有惊无险。从这方面来说,张辽在合肥战役中遭受的压力是比较小的。
而在襄樊之战中,关羽对曹魏的态度跟孙权完全不同。关羽在刚开始对襄樊的作战,可能是抱着和孙权一样的态度,那就是对襄樊进行袭击,然后依据具体情况再进行下一步的作战。可是,随着战役的继续,关羽的态度慢慢产生了变化。
这是因为,关羽发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的作战如果能够成功,即便是蜀中不做配合,自己也可以独力进行北伐。这个机会在关羽水淹七军后,表露得更加明显。当时曹魏的统治危急到了何等地步,如满宠所言,曹仁如果从樊城一撤退,洪河以南的地域就必然落入关羽的手中。
而且关羽将军队伸展出去很远,还联络各地反抗曹操统治的军队。如果襄樊之战胜利,关羽就可以趁势北伐。在这种情况下,曹操的统治就岌岌可危了。关羽对于曹魏的态度,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与孙权的态度完全不同。从这一方面来说,徐晃面对的关羽要比张辽面对的孙权难对付的多了。
四、两场防御战的难易程度。
从上面的比较我们就可以知道,从难易程度来说,肯定是襄樊之战的难度超过了合肥之战。这是因为,从两者进攻方的决心、意志来说,襄樊之战是志在必得,而合肥之战则是浅尝辄止,患得患失。
从进攻方的将领来说,襄樊之战中的关羽是当世名将,他的部下兵种齐全,训练有素。而他面对的徐晃,则是手下新兵居多,士气低落。至于说合肥之战中的孙权,那更是一个笑话。连他的哥哥都说他带兵打仗的能力有限。孙权只是想依仗自己的人多,到合肥捡个便宜。谁知道遇上骁勇善战的张辽,再加上自己手下除了水军外,步兵战斗力有限。所以,孙权在合肥之战中被打得狼狈不堪。
从战役当时的形势来看,合肥之战中,当孙权前来之时,张辽早就严阵以待。曹操早在很久之前就留下作战的策略,抓住了孙权的弱点。张辽依靠自己能征惯战的陆军,打得孙权夺路而逃。
可是在襄樊之战时,徐晃面对的是刚刚获得水淹七军辉煌胜利的关羽军。在当时,整个战区的形势已经遭到破坏,曹军已经失去了严密的防线,剩下的兵力被分割两处,各自为战。在这种危急关头,徐晃能够击败关羽,解除樊城的包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因此,从两场防御战的难易程度来看,徐晃的襄樊之战远远超过了张辽的合肥之战。
结语:
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襄樊之战和合肥之战中,击退关羽的徐晃和击退孙权的张辽,是曹魏力挽狂澜的将领。不过,在对这两场战役进行评估之后,两位中表现最出色的将领非徐晃莫属。
这是因为两个战役的进攻将领的能力,攻击的意志和造成的后果所决定的。张辽面对的孙权作战能力低下,根本就无法和关羽相提并论。而且孙权对合肥只是试探性的进攻,和关羽的拼死必得的攻势也无法比。而合肥丢失与襄樊丢失所造成的后果也不可同日而语。
从这些方面比较,张辽击败孙权是比较轻松的。在这一点上,关羽对东吴军队的战斗力也是十分鄙夷的。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而徐晃为襄樊解围才是真正的硬仗。因此,如果评价两者在战役中的表现,徐晃的表现要更突出一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