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的阵营中,出现了哪三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操阵营中,曾有三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最终一死、一走、一留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时期,曹操的阵营中曾经有过三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物。他们分别是荀彧、关羽和徐庶。他们对曹操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是一死、一走和一留。这跟他们的出身、处境有关,所以各自采取的行动方式也不一样。
荀彧是那位选择死的一位。其实,荀彧完全可以不死,但是他自己选择了死。这是因为他位高权重,遇到的事情不能不表态。而一旦表态,如果他做妥协,就肯定会死。可荀彧不愿意违背自己的理想,所以他选择了死。
荀彧是抱着匡扶汉室的理想投入曹操的阵营的。当时的曹操,还是以汉室江山为重,两人志同道合,相得益彰。曹操称赞荀彧是他的子房,把他作为张良看待。
荀彧为曹操制订战略,稳定后方,推荐人才,治理天下。为了曹操的事业,荀彧可谓鞠躬尽瘁。在几次曹操的危急时刻,都是荀彧力挽狂澜,挽救了局势。在曹操最关键的官渡之战中,曹操与袁绍对峙,眼看坚持不住的时候,想要撤退。是荀彧写信劝住了曹操,继续支撑下去,终于等来了转机,火烧乌巢,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在曹操领兵外出作战的时候,荀彧是坐镇后方的不二人选。
在对于汉室的态度上,荀彧也是忠贞不二。是他对曹操提议奉迎汉献帝,重新树立了汉室的权威。如果按照荀彧的理想,他和曹操作为重整汉室江山的臣子你,削平群雄,指日可待。但是,荀彧什么都想到了,他却漏掉了一件事,那就是人心,尤其是曹操的心。
曹操在他的自白《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明了自己心理的变化。那就是随着自己权势的增加,曹操不可能放弃手中的权势。他认为,一旦自己放弃手中的权力,回到自己的封地当个诸侯。那么天下就会大乱,而交出权力的自己和家族会落得灭顶之灾。
其实,这是必然的结果。在奉迎汉献帝的时候,曹操就为自己获得了假节钺、录尚书事的封赏,牢牢掌握住了朝廷的军政大权。从这个时候起,曹操就往权臣的道路上走下去了。到后来,想要让他交出权力,无异于与虎谋皮。
随着曹操的权势越来越大,他手下也有想改朝换代、趋炎附势之徒。他手下的董昭就向荀彧试探,想让曹操进位国公,加九锡。这其实就是当年王莽篡汉的翻版。心存汉室的荀彧一眼就看穿了董昭的伎俩,拒绝了他。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今日的曹操早已不是昔日的曹操了。曹操本以为自己和荀彧的情谊密切,加上和他还是男女亲家的关系,说通他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可是让曹操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反对的人就是荀彧,这让曹操心意难平。
为了免除后患,曹操马上就把荀彧以劳军的名义调到前线。荀彧还想借机再最后劝说曹操一次,可是曹操根本就没有给他开口的机会。在劳军后,曹操就将荀彧软禁起来,不再放他回去。不久,荀彧就在忧愤中死去了。
在史书中还记载了一件事,说是当时曹操给荀彧送了一只食盒。荀彧打开后发现是空的,于是就服药自杀了。我们从这个故事来看,曹操的用意还是想拉拢荀彧支持自己,他采取了这种隐喻威胁的手段,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刚烈的荀彧宁死也不违背自己的理想。事后,曹操也对此十分后悔。
至于关羽,就是那个走的人了。关羽和曹操的关系相当于知己之间的关系,曹操欣赏关羽的才干,欣赏关羽的忠义。而关羽有感于曹操的胸怀,有感于曹操的恩义。所以,双方本是十分般配的君臣,可是因为理念的不同,关羽终于和曹操分道扬镳,去寻找自己的道路。
关羽是忠于汉室的将领,他把匡扶汉室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去实行。在他的人生中,始终将匡扶汉室放在前面。为了这个理想,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而曹操对于关羽纯粹是出于一片爱才之心。在关羽投降的时候,土山约三事,曹操虽然有点为难,但还是答应了。再后来,曹操派张辽去刺探关羽的心意。关羽说自己要为曹操立功后再去寻找刘备。张辽得到这样的回答,怕曹操发怒杀了关羽,犹豫了一夜也没有去告诉曹操。可是,出乎张辽的意料的是,曹操得知了关羽的回答,不但没有为难关羽,反而为关羽的忠义赞叹不已。
在关羽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之后,便离开了曹操,千里走单骑投入了刘备的麾下。而曹操得知关羽离去,也没有对他追击,反而赠袍相送。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对于关羽是欣赏到了极致,也是爱护到了极致。在古今的历史上,很少有像关羽这样来去自由,建功立业的人。可以说,正是曹操的爱护,才成全了关羽的美名。
但是,关羽为人光明磊落。虽然他有感于曹操的恩义,但是他不去违背自己的理想。在曹操使尽了各种手段后,关羽依然毫不动心。他挂印封金,舍弃了这些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回归到自己的老主公刘备的手下,一起为匡扶汉室而奋斗。
在荆州之战中,关羽被东吴杀害,首级被送到了曹操那里。曹操并没有因此而高兴,他沉痛地将关羽的首级以诸侯之礼埋葬。这也是曹操对这个他最欣赏的人最后的感情表达。不久,曹操也因病而逝了。
最后这位徐庶,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典故的真正创造者。在《三国演义》中,徐庶化名单福投入刘备阵营,担任了刘备的军师。刘备在徐庶的帮助下,接连打败曹军的进攻,引起了曹操的注意。曹操在得知是徐庶担任刘备的军师后,将徐庶的母亲骗来,仿冒徐母的笔迹,伪造信件将徐庶骗到曹营。徐母得知后自尽而死,徐庶也立下誓言,从此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出一计。
在现实里,徐庶投奔曹营也是因为老母的缘故。在曹操南下攻打荆州的时候,刘备带领部下和十几万百姓躲避曹军。在当阳长坂,刘备被曹军追上,遭受了惨败。在这场战役中,徐庶的老母被曹军抓走。徐庶为了保住母亲的性命,向刘备辞行,投奔了曹营。
徐庶来到曹营后,确实没有听到他为曹操出谋划策的记载。他和曹操的政见不合,就采取了明哲保身的态度。而曹操只要徐庶到了自己的阵营,削弱了刘备的实力,就已经满足了。所以,爱才的曹操也没有计较徐庶的态度。徐庶得以在曹营中担任职务,安度晚年,最终得以善终。
荀彧、关羽和徐庶都是心怀汉室,以匡扶汉室江山为理想的人。他们都和曹操有着交集,在曹操手下供职。但是,荀彧和关羽对于违背自己理想的曹操,都采取了决绝的态度,不惜和曹操决裂,以死抗争到底。而徐庶则因为母亲被俘而加入曹操的阵营,他势单力孤,于是采取了明哲保身的态度。最终,荀彧、关羽都以死明志,而徐庶则得以了善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