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在历史上曾有过一段北属时期,明朝时期为什么会失去这块土地?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作为东亚汉文化圈的成员之一,越南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长达千年的北属时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10世纪初被中国政权直接统治)。939年,安南地方势力趁中原内乱,击败南汉获得独立,称安南国,自此成为独立国家。自宋至元,中原王朝都曾经有过收复原交趾地区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然而,在15世纪初的明朝,中央政府一度将越南地区全部郡县化,完成了数百年未有的壮举,却又在短短十余年间撤出安南,仓皇收场。
01 收复故地
14世纪末,安南的陈朝衰落,1400年,权臣胡季犛篡位建立胡朝。随后不久,胡朝越南开始不断袭扰中越边界地区,并于1406年公然斩杀了由明成祖派兵护送回国的陈朝王室。如此嚣张至极的举动,彻底激怒了靖难上位的朱棣,于是,一场上国讨伐不义的大战一触即发。
此次,明军的南征极为顺利。
明朝师出有名,出兵是“吊尔民之困苦,复陈氏之宗祀”,占据了绝对的舆论优势,而另一方的胡朝则确实是暴政不断,不得人心。当年夏天七月,明军分两路进入安南,仍然保持强大战力的明军势如破竹,从谅山一带快速突入红河平原,包围歼灭胡军主力,并顺利攻占升龙,占领都城清化,俘虏篡国的胡氏父子。整个战争过程不到一年时间,可见明军的战力与胡朝的辣鸡指数。
02 直接统治
由于陈朝子孙已灭绝,无人继承,又受安南部分谄媚官吏
“原复古郡县”的请求,顺利得过分的明政府便准备正式对安南进行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吞国”。1407年农历六月,明朝在安南设立三司,建立起府、州、县的中央直辖方式,使之正式成为明朝建国后第十四个布政使司(省),安南顺理成章地被纳入了明朝的统治中。
03 叛乱与撤退
明军从王师变为日常驻军后,本身对明朝感激涕零的越南人民开始感到反感,毕竟这个从唐末五代以来独立了五百年的地方已经产生了部分国家意识,突然“回归”故国还是会感到丧失独立的感觉。于是,大大小小的地方骚乱开始风起云涌,幸好永乐年间明军的战斗力明显过硬,弹压地方叛乱基本不成问题。
另一方面,明朝也确实对安南治理进行了仔细的考量,包括提拔上层人士子弟进入中国学习,深化其政治人才的文化联系,并且拉拢当地豪强人士进入交趾布政使司的官府之中。然而,明政府这项“中国化”的政策却并不能顺利推行。
首先,明朝在安南的吏治接管相当失败。作为一个刚刚征服的领地,明朝更应该派遣具有强大政务能力的出色官员全盘接手。朱棣曾一度命名臣黄福以尚书衔兼任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并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黄福在位期间“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可惜的是,当时的明成祖后又派遣宦官马骐起来搅局,此人到交趾做“采办使”,既贪污而又残忍,无恶不作,更使得当地官员黎利于公元1418年掀起了著名的蓝山起义,从而让明朝在安南局势愈加崩坏。
另外,安南地区本应该有军政能力高超的重臣张辅来镇守。可当时恰逢北方蒙古入侵,朱棣不仅需要重臣辅佐,更不愿意张辅在安南“选拔土人壮勇”拥兵自重,于是屡次令张辅北上,导致安南地区明军缺乏主心骨。另外,永乐时的下西洋,征蒙古,和迁都北京都极大消耗了明朝的国力,明宣宗继位后的明朝财政状况不容乐观,黎利趁机做大,双方实力对比陷入“此消彼长”的困局,明朝深陷财政泥潭,也不得不被迫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