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物质与科技匮乏的古时候 古人都用什么东西避雨的
对古人避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下雨了怎么办?看看古人的雨天三神器,网友:老祖宗真牛!“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有小伞,我有大头!”。天气逐渐转凉,又是一季阴雨连绵,现代人遮雨的工具而是越来越多了,前几年设计师们脑洞大开的还设计了专门给鞋子、宠物等设计的创意雨伞。可见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的创想也是越来越丰富了。那么,远在物质与科技匮乏的古时候,人们是用什么避雨神器的呢?
古时候最常用的一种雨具是蓑衣,人们最开始用野草裹住身子。久之也就形成了蓑衣。蓑衣多由蓑草制成,因为这种草随处可见,且表皮比较光滑,雨水不容易渗透。自明代以后,雨衣的制作程序也越发考究,材料种类也逐渐增多,有文献记载宫廷内官所穿的雨衣是由一种柔软又珍贵的玉草织成的,名为“玉针蓑”,贾宝玉穿的就是这种雨衣。
我国古时候另一种常用雨具就是伞。据传,鲁班经常在户外工作,时而偶遇大雨,他的妻子不忍心自己的丈夫淋雨,直至有天,鲁班看见小孩用荷叶顶在脑袋上,于是他灵机一动,削了几根细竹作为骨架,然后在架子上撑起一块兽皮,看上去像一个可携带的迷你亭子,这也就是伞的最初形态。
先秦时,伞又称“簦”。秦始皇的彩绘铜车上就有一把伞,拉动机关就可以从不同角度遮阳挡雨,伞柄拿下后可作矛,伞就成了盾。北魏时期出现油纸伞,人们在纸上涂油脂或桐油,使之更加经久耐用。在宋代,伞成了百姓的必备品,南宋的临安是全国的制伞中心,伞的种类也逐渐增多。不过虽然宋代的百姓人人都能用伞,但仍然有很严格的阶级用伞制度,青绢凉伞只能供亲王、宗室使用。
除了遮雨外,雨天还要考虑到土地的潮湿泥泞,从而有了雨鞋。先秦时期有“舃”,是一种有双层鞋底的谢,底层涂蜡。而这种鞋只有贵族穿,普通百姓穿的还是用草编的雨鞋。
先秦时期还有一种称作“屐”的鞋,它的穿着很方便,只需套在布鞋外面就可以了。讲究一点的会涂蜡,称作“蜡屐”。
清明时期还出现了钉鞋,顾名思义就是在鞋底装钉子,鞋面涂桐油,可直接套在鞋子外面。